墙内开花墙外香,放下了就得到了
老方丈住在山上的寺院里好多年了。周围的人们都很敬佩他。
有一年,老方丈出去带回来几株菊花,让弟子们把菊花种在院子里。菊花越长越多,3年后,院子里开满了菊花,香味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来寺院烧香的村民们在欣赏了满院子的菊花后,都禁不住赞叹一番:“好美的花儿啊!”
有一天,山下的村子里有个村民觉得这菊花太香、太美了,就想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也种上几株。于是开口向老方丈要了些菊花来种,老方丈高兴地答应了他,并亲自动手挑了几株开得最艳、枝杆最粗的花,连根须一起挖出送交给那人。
消息很快传开,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来要花。老方丈满足着每个人的愿望,帮每个人挑选花,挖出来送给人家。没过几天,院子里的菊花就都被老方丈挖出来送人了。
弟子们忍不住对老方丈说:“本来我们这里应该是满院花香的,现在都送给别人了,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您这么大方干什么呀!”
老方丈笑着告诉弟子们:“这样不正好吗?你们想,这些菊花长在我们院子里,香味就只在我们的院子里。但把花送给大家,3年以后,就会是满村的菊香了啊!”
弟子们听完老方丈的话,明白了老方丈的用意,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越是执着追求的,反而越得不到;有时候放弃了,释然了,想要的东西反而悄悄来到身边。
《荀子·天论》中说:“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是过多地作为和过多地忧虑,而是懂得该放下就放下,该不思虑就不思虑。在有生之年,尽最大的力量去度、去活、去爱,又有什么遗憾呢?若让求不得之苦占据,岂不是庸人自扰!
春秋末年,齐国国君荒淫无度、横征暴敛。齐国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国君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仓储虽实,但国有不固,终是他人“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打开自己的粮仓接济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不肯再为国君种田效力,转而投奔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
古代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到,古人有言:“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便是对这种得失观的最佳诠释。得与失相互转化的效果,有时也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是那些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令常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但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有一次,孟尝君想派人到他的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他愿意去,但不知需要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家里没有的东西。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生活十分穷困。当地的百姓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都纷纷有怨言。于是,他召集邑中居民,对他们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孟尝君叫我把债契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儿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契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契也烧了。”孟尝君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就是‘义’。焚契买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诋毁,地位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孟尝君甚为感动,这时他才体会到冯谖“买义”的苦心。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与人交往要懂得取舍,懂得放弃。一味地取,只会急功近利显得小气;但一味地舍,只会最终一无所获。智者的收获往往是建立在明智取舍的基础上的。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而是叫你放下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才能摆脱生死桎梏。”
“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学会放下,亦是一种大智慧。
《红楼梦》的《好了歌》道尽人间无奈:“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最终我们发现,曾经执着的,其实都带不走。我很喜欢女作家扎西拉姆·多多在《喃喃》中写的一段话:“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而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失败,而只是经验而已。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成长砝码
执着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但过分执着则伤心伤身。懂得舍弃才能有所获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如果难以放手,就难以得到更适合的。放下很难做到,因为人多有欲望,希望获得。不计较得失,将视野更多地放在已经取得的,知足常乐,懂得珍惜,修炼淡泊的品格,才能获得释然。没有哪一步路是白白走过,我们所付出的努力,终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某种形式回馈。放弃追逐,更重视过程的美好,放下的时候,就真的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