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认知综合测试法的理论及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编题方法及其研究

对心理测试的不同认识及其理论,产生了不同的测试编题方法。在对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测试编题方法如下。

一、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relevant-irrelevant test,R/IT)

相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是最早的一种测试编题方法,由美国的拉森(Larson)和基勒于20世纪23、30年代提出并应用。

其由一系列的相关(R)和不相关(IR)问题交替组成。将R与IR的反应进行比较:

R>IR 对该R问题回答说谎

R≤IR 对该R问题回答诚实

准确率:对有罪者认定的准确率近乎100%,而无辜者却容易有很高的假阳性的发生率。

R/IT编题格式:

1.I1 你是××(姓名)吗?

2.I2 你是在××(地点)吗?

3.Sc 关于××案件,你愿意如实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吗?

4.R1 关于××案件,你知道是谁干的吗?

5.I3 今天是××(天气或日期)吗?

6.R2 关于××案件,是你干的吗?

7.I4 你是××岁吗?

8.R3 关于(赃物/作案工具),现在是在你那里吗?

9.I5 你是××(地域)人吗?

10.R4 ×月×日晚上,你是去过××(被害人)的家吗?

11.I6 你是属×(属相)的吗?

12.R5 你是偷东西不成才杀害人的吗?

13.Sy 你相信我不会问你任何新的问题吗?

14.I7 你是住在×××吗?

二、紧张峰问题测试法(peak of tension test,POT)

紧张峰问题测试法是根据被测人对与案情有关的目标问题和多个与案情无关的陪衬问题的心理反应的比较,从而判断被测人对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是否知情,进而判断其与案件关系的一种测试编题方法。

紧张峰问题测试法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的基勒首创的。其编题方法是将与案情相关的某一情节(称作目标问题)混杂在一组内容、形式都相似但与案情无关的问题(称作陪衬问题)中,向被测人提问。一组POT题目通常由五六个问题组成,其中只有一个问题是和案件真正有关的,其余问题都与案件无关。所有问题表面都十分相似,在无辜者看来没有明显区别,而在知情者看来却有显著差异。

测试时,随着提问越接近目标问题,被测人越紧张,到目标问题上会出现一个显著的紧张反应高峰,而过了目标问题,紧张情绪随之松弛,反应下降。故而该方法被命名为“紧张峰问题测试法”。

POT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已知POT,另一种是未知POT。已知POT即侦查员和心理测试员知道结果,测试被测人是否知道该结果;未知POT即侦查员和心理测试员不知道结果,只知道是在某一范围内,但涉案人应该知道,因此可用以探测侦查中未知的情节。

通常习惯上把已知POT测试也称作GKT测试,而把未知POT测试称为POT测试或探索测试。

POT测试可用于对犯罪因素、动机、年龄、人数、时间、方式、工具、地点、方位、数量等的探测。

POT测试有以下注意事项:

(1)选择项应尽量包含各种可能性,如果所列出的问题不能穷尽,则应当有一项包括一切其他可能的问题。

(2)把分析认为可能性最大的项放在中间。

(3)在测试过程中可调整问题顺序。

(4)同一方面的问题应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组分步探索测试。

POT测试编题:

例一:

1.你知道你妻子的尸体现在埋在哪里吗?

2.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河里吗?

3.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铁道边吗?

4.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西红柿地里吗?

5.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农场建筑物附近吗?

6.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房子附近吗?

7.你妻子的尸体是埋在其他地方吗?

(第5个问题估计最有可能)

例二:数字测试

1.你写的是不是1?

2.你写的是不是2?

3.你写的是不是3?

4.你写的是不是4?

5.你写的是不是5?

例三: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1.康××被人弄死,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弄死康××的人,是因为和他有矛盾吗?

3.弄死康××的人,是为了出口气吗?

4.弄死康××的人,是因为男女关系的事情吗?

5.弄死康××的人,是因为钱财的事情吗?

6.弄死康××的人,是因为其他的事情吗?

7.弄死康××这个事,知道是多大岁数的人干的吗?

8.这个事,是十几岁的人干的吗?

9.这个事,是20多岁的人干的吗?

10.这个事,是30多岁的人干的吗?

11.这个事,是40多岁的人干的吗?

12.这个事,是50多岁的人干的吗?

13.弄死康××这个事,是不认识的人干的吗?

14.弄死康××这个事,是认识的人干的吗?

15.弄死康××这个事,是家里的人干的吗?

16.弄死康××这个事,是其他的人干的吗?

17.弄死康××这个事,是本村的人干的吗?

18.弄死康××这个事,是其他地方来的人干的吗?

19.弄死康××这个事,是男的干的吗?

20.弄死康××这个事,是女的干的吗?

21.弄死康××这个事,是男女合伙干的吗?

22.弄死康××这个事,知道是几个人干的吗?

23.弄死康××这个事,是一个人干的吗?

24.弄死康××这个事,是两个人干的吗?

25.弄死康××这个事,是三个人干的吗?

26.弄死康××这个事,是四个人干的吗?

27.弄死康××这个事,是好几个人合伙干的吗?

例四: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1.贪污公款的事情,还记得清楚吗?

2.贪污公款,清楚一共贪污了多少吗?

3.是贪污了100多万吗?

4.是贪污了200多万吗?

5.是贪污了300多万吗?

6.是贪污过更多吗?

POT测试是一套测试题中就相关问题测试的一种编题方法,是对R/IT的补充和发展。

三、怀疑、知情、参与测试法(suspect knowledge you,SKY)

怀疑、知情、参与测试法是一种“探索性”的测试,其目的是弄清被测人与案件有无牵连及牵连程度。通过测试以弄清被测人的以下问题:

(1)是否怀疑案件是谁干的?

(2)是否知道案件是谁干的?

(3)是否主使或参与了案件?

(4)是不是他一个人作的案?

(5)是否知道一些情况?

(6)是不是无辜?

SKY编题格式:

1.S——××案是不是怀疑是谁(或某人)干的?

2.K——××案是不是知道是谁(或某人)干的?

3.Y——××案是不是你(或你参与)干的?

在实际应用中,SKY编题可根据情况设题。一般将K作为首题,并可加入更为具体的一些问题。例如:

(1)杨××被人伤害失踪,是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

(2)杨××被人伤害失踪,是怀疑是什么人干的吗?

(3)杨××被人伤害失踪,是听说了是什么人干的吗?

(4)杨××被人伤害失踪,是看见了是什么人干的吗?

(5)杨××被人伤害失踪,是自己参与干的吗?

(6)杨××被人伤害失踪,是自己干的吗?

(7)杨××被人伤害失踪,是别人让干的吗?

SKY测试法,是一套测试题中的一组编题方法,同样是对R/IT的补充和发展。

四、准绳问题测试法(control question test,CQT)

针对R/IT假阳性[1]高的问题,美国测谎专家里德(Reid)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CQT。

CQT通过准绳问题与相关问题反应的比较,测试被测人在相关问题上是否说谎。其理论假设是恐惧说和冲突说,即人在说谎时的恐惧、内心冲突等产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紧张慌乱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根据生理指标的变化,便可推测其在相关问题上是否说了谎话,并以此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

该方法主要以被测人对准绳问题的反应与对相关问题(主题问题)的反应的比较,评判被测人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是否说谎,并作为被测人是否涉案的依据。例如,“你曾经干过××(事)吗”(准绳问题,一定会谎答)与“是你杀死了××(人)吗”(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其一套测试题大体由十多道不同性质的问题组成。

1.中性问题(I)

与案情无关,没有负担,不会引起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可以反映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水平。

2.相关问题(R)

明确涉及案情的问题,也就是测试所要甄别的问题。

3.准绳问题(C)

隐私问题,回答一定是谎言。用准绳问题触发一个应激反应,以便和相关问题进行比较。

4.题外问题(Sy)

与本次测试主题无关,但也属违法犯罪问题,用来测试被测人是否有其他问题。

CQT的理论依据:被测人的心理焦点在当时他认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方面,从而对其他问题的反应会被抑制。因此,对涉案者:相关问题反应大于准绳问题;对无辜者:准绳问题反应大于相关问题。

在CQT中,根据相关问题涉及的测试目标(主题)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目标测试和多目标测试两种。

例一:CQT编题

例二:“唯你”测试法(you phase)编题

1.I1 你是××吗?

2.I2 你是××市人吗?

3.Sc 关于××案件,你愿意老实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吗?

4.C1 你以前想过用不正当的方法弄钱吗?

5.R1 今年3月1日××信用社10万元被盗是你干的吗?

6.C2 以前你说过什么谎话吗?

7.R2 你说这个案子不是你干的是实话吗?

8.C3 以前你拿过不属于你的东西吗?

9.R3 今年3月1日是你偷走了××信用社10万元钱吗?

10.Sy 除了刚才问的外,你是否害怕我再问你别的问题?

11.I3 你是住在××县吗?

例三:SKY编题

1.I1 你是××吗?

2.I2 你今年××岁吗?

3.Sc 关于××案件,你愿意如实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吗?

4.S ××案件,你怀疑是谁干的吗?

5.K ××案件,你知道是谁干的吗?

6.C 以前你在回答别人问题时说过谎话吗?

7.Y ××案件是你干的吗?

8.Sy 除了刚才问的外,你担心我还会问你别的问题吗?

9.I3 你是××吗?

例四:改良的一般问题测试法(modified general question test,MGQT)编题

1.I1 你是××吗?

2.I2 你是属马的吗?

3.R1 你确切知道是谁杀死×××的吗?

4.I3 你是××吗?

5.R2 ×××被杀时你在现场吗?

6.C1 以前你说过什么谎话吗?

7.R3 1998年10月是你把×××杀死的吗?

8.R4 是你叫别人去杀死×××的吗?

9.C2 以前你想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去伤害别人吗?

10.R5 1998年10月是你把×××的尸体扔到河里的吗?

11.Sy 除了刚才问的问题外,你害怕我再问你别的问题吗?

12.I4 今天是晴天吗?

例五:拉斯金多目标问题测试法(Raskin modified general question test,RMGQT)

1.I1 你是叫张三吗?

2.I2 你是28岁吗?

3.Sc 关于××案件你愿意如实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吗?

4.C1 你以前说过什么谎话吗?

5.R1 你知道是谁杀害了××吗?

6.R2 是你杀害了××吗?

7.C2 你以前做过什么怕人知道的事吗?

8.R3 是你让别人去杀害××的吗?

9.R4 你以什么方式参与了杀害××吗?

10.C3 你以前做过什么违法违纪的事吗?

11.Sy 除了刚才问的你怕再问你别的问题吗?

12.I3 你是中国公民吗?

CQT要求一套测试题至少提问三遍,第二、第三遍问题的顺序要变化。

CQT与R/IT相比,由于准绳问题的应用,降低了由于相关问题的敏感和刺激而使无辜被测人产生强反应进而发生误判的可能性,因而其很快取代了R/IT,并在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国家的执法部门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迄今为止心理测试领域仍占主流地位的测试方法。但CQT在学界饱受批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缺乏科学依据。研究者认为直接检测谎言存在许多困难,主要在于并没有一种具体的特定的反应与说谎相关。同时在实案测试中,说谎和说实话的嫌疑人均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是你干的吗?”)出现较高的情绪唤醒,从而导致两者在这类题目上表现出相似的生理反应,进而造成假阳性的发生,容易将无辜者判定为涉案人。

尤其是CQT评判的关键是准绳问题与相关(主题)问题的比较,如果准绳问题不准确、不到位,CQT则会同R/IT一样,出现假阳性发生的问题,容易将无辜者判定为涉案人。而实践中,准绳问题的开发往往存在较多的困难,成为制约准绳问题测试法的一大因素。

另外,由于CQT的编题,基本是采用一套机械刻板的标准化的编题模式,以准绳问题和笼统而口供式的相关(主题)问题为主,陪衬以中性问题及题外问题,每套题由十多道问题组成,不采用或基本不采用客观的情节等问题。所以,其编题的客观性、认知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是极低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不仅缺乏相关问题测试概率的支撑,导致评判的参照性和可靠性低,而且限制了它对案件相关情况的检测,只能在测试效果好的情况下通过测试被测人是否说谎从而达到推断其是否涉案的效果。

由于CQT存在上述问题和缺陷,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在测试结束后,再进行一组或几组紧张峰问题的测试。目前在我国,有人将其称为系统测试法。

五、系统测试法(systemic polygraph examination for investigation,SPEI)

系统测试法即在CQT的基础上,再编制几组与案件有关的紧张峰问题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构分为基本测试和精细测试。其中基本测试即应用CQT进行测试。精细测试一般设置几组与案件有关的紧张峰问题,具体内容可根据测试人员掌握的案件信息进行拟定,主要涉及案发时间、地点、作案人数、作案方式等内容,同时也参考测试的进展情况来确定使用测试主题的种类及数量。测试时,被测人通过基本测试后便不再进行精细测试。

系统测试法在CQT的基础上,加入了被测人对案件有关具体问题的认知测试,以加强对被测人与案件关系的判断。其理论基础仍然以测谎理论为主,我国有关人员又移植增加了“黑箱理论”及“信息耦合理论”为其测试理论(陈云林,孙力斌,2015)。这是我国心理测试技术领域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六、犯罪情节测试法(guilt knowledge test,GKT)

犯罪情节测试法,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莱克肯在继承并发展了基勒的POT测试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法是POT的延伸和扩展,两者在原理和方法上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POT不是一种单独的测试方法,而仅是一种编题形式,是当时对R/IT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而GKT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新的测试方法。其编题不仅以案件情节问题为主,而且评判完全是以情节问题的反映为参照和依据的。由于POT与GKT两者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有人也把POT法称为GKT法。近期研究者把两种方法统称为隐藏信息测试法,即CIT。

该方法检测被测人是否具有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即是否知道有关犯罪情节(即隐藏信息),并作为被测人是否涉案的依据。该测试包含一系列多选项的情节问题,每组问题包括一个关键项目(目标问题,即被调查案件的特征)及多个陪衬项目。关键项目的选择及设置应当做到:无辜的嫌疑人无法将其从陪衬项目中区别出来,只有具有情节(犯罪)记忆的个体才会对关键项目有显著反应。

基于定向反应的心理生理研究证实,意义刺激将引发较强的定向反应。因此,GKT的评判方法是将目标问题和陪衬问题进行比较。如果被测人对关键项目的生理反应始终高于对陪衬(无关)项目的反应,就可以推测被测人拥有对该事件(犯罪)的情节记忆,进而可认定其涉案。

GKT问题结构:

N0-N1-N2-R-N3-N4

在编排问题时,将目标问题混杂在陪衬问题中,并且,首题用一句提示该组问题内容的问句开头,如“你知道……吗”以引起被测人的注意。一组问题中,一般只应有一个目标问题。

GKT题例

比如说一个人被人用刀捅死了,这一点外界不知道,就可以编这样一组问题来问嫌疑人:

1.这个事,是清楚××是被怎么弄死的吗?

2.××是被毒死的吗?

3.××是被勒死的吗?

4.××是被刀捅死的吗?

5.××是被石头砸死的吗?

6.××是被淹死的吗?

如果用刀杀人这一点已经泄露出去了,那么可以换一个角度,以具体的刀具来问:

1.××是被水果刀捅死的吗?

2.××是被菜刀砍死的吗?

3.××是被三棱刮刀捅死的吗?

4.××是被匕首捅死的吗?

5.××是被其他的刀具弄死的吗?

上述是原犯罪情节测试法的基本编题格式。严格来讲,犯罪情节测试法所编制和测试的问题,应该是犯罪行为的过程和情节,是案件的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的事物。

典型的犯罪情节测试法实案测试编题(部分):

1.康××被害这个事,是清楚当时的情况吗?

2.当时,康××是醒着的吗?

3.当时,康××是睡着了吗?

4.当时,屋里是黑着的吗?

5.当时,屋里是开着灯吗?

6.当时,是清楚谁动的手吗?

7.当时,是一个人动的手吗?

8.当时,是还有别的人也动手了吗?

9.当时,自己是动手了吗?

10.当时,康××是叫唤了吗?

11.当时,康××是挣扎了吗?

12.当时,清楚是用什么弄死康××的吗?

13.当时,是用东西打他了吗?

14.当时,是用刀戳他了吗?

15.清楚是用什么东西打的他吗?

16.那天把韩××绑在柱子上,清楚是谁干的吗?

17.干这事的人后来是马上走了吗?

18.干这事的人后来是没有走吗?

19.清楚干这事的人后来去什么地方了吗?

GKT(包括POT)的评判方法是将目标问题和陪衬问题的反应进行比较。若被测人对目标问题的反应明显高于对陪衬问题的反应,即在目标问题上出现“紧张峰”,则认为被测人的反应与目标问题“对应”。“对应”表明被测人对该情节“知情”。

对应项目数与所有测试的有效项目数(目标问题)之百分比叫作“对

应率”。

如果有5个以上的有效项目,对应率达60%以上,则可认定涉案;若低于20%,可认定为无辜;20%到60%之间为不确定或知情。有效项目越多,认定和排除的准确率越高。

GKT以客观真实的有无相应认知经历为检测目标和评判依据的理论思路,符合行为经历—认知过程—记忆等心理活动—生理反应之间的客观联系,拥有坚实的科学基础,许多实验室研究已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方法是目前国际心理测试技术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

但一些研究者认为,GKT(CIT)仍然存在案情外泄、可编制的测试题数量少、作案人对案情关键项目的记忆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会使无辜知情者由于知晓案件有关情况,增加了对知情者鉴别的难度,实测中往往难以对涉案者和无辜知情者做到有效的区分,导致CIT假阳性错误发生;或由于受记忆因素的影响,涉案者未能对目标题产生反应,造成假阴性结果;或难以编制足够数量的情节题等,从而影响CIT的应用。同时,由于执法环境条件的限制和习惯等问题,尽管CIT的内部效度很高,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西方国家在实践中极少应用(Verschuere,Ben-Shakhar,2011),只有日本和以色列以及国际刑警在实案测试中会予以应用,日本(Osugi,2011)将其作为例行的标准心理生理测试方法[2]

但是,从国外目前的研究来看,对方法的使用表现出了如下一些趋势:

其一,在研究内容上,日益重视CIT的开发和研究,并重点探讨案情泄露、认知程度和方式、记忆状况、动机态度、心理压力等相关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

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在对CIT进行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实案测试证明其外部效度。

然而,国外目前关于CIT的研究,依然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仅仅选择了犯罪情节测试题作为研究变量,并没有考虑其他也能为涉案人认知的问题作为研究变量。该研究只考察了被测人对与案件有关的具体事物和情节的认知,尚未就被测人对行为人的因素动机、年龄、人数、性别及其有关特征和属性,以及即时心理状态等与案件相关方面问题的认知进行全面的考察。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缺乏实案测试的应用研究。而在实际案件的测试中,测试过程往往不如实验室的模拟测试那么完美,整个测试经常会受到各种情况的干扰。那么,在这些条件下,在实验室研究中得出的诸多结论是否能够直接适用于实际案件的测试?其外部效度如何?两者具有什么样的不同?对实案测试的效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国外现有的研究尚未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七、综合测试法(comprehensive test,CT)

综合测试法即综合上述各种方法的优点,以犯罪情节问题、案件相关要素问题等客观具体的问题为主,辅以相关或不相关问题、准绳问题、紧张峰问题、怀疑知情参与问题等进行编题测试的方法。

综合测试法在以检测被测人是否有与案件相关经历心理痕迹的理论基础上,注重对案情及案犯心理活动的动态分析研究,尤其注重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等获得的案件客观材料的应用和支撑,将其作为编题及检测被测人对案件认知状况及有关心理信息的主要依据,并发挥了前述各种编题方法的优势,从而在实际案件的测试中表现出了更好的测试效果。

实测案件题例:

××省×县公安局“2002.8.29宋××中毒死亡案”

心理测试题

2004年10月14日研拟

1.你的名字是叫×××吗?

2.你今年是××岁吗?

3.你记得前年农历七月里宋××家里被人放老鼠药的事吗?

4.一个人经常说假话,你觉得他是很对吗?

5.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因为有矛盾吗?

6.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为了钱吗?

7.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因为男女关系吗?

8.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为了出口气吗?

9.作案人放老鼠药,是恨宋××吗?

10.作案人放老鼠药,是恨他们家吗?

11.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因为别的原因吗?

12.这老鼠药,知道是谁放的吗?

13.这老鼠药,怀疑是谁放的吗?

14.这老鼠药,看见是谁放的吗?

15.这老鼠药,是你放的吗?

16.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准备好了干的吗?

17.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一时生气干的吗?

18.作案人放老鼠药,是早就放的吗?

19.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出事前几天放的吗?

20.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出事头一天放的吗?

21.作案人放老鼠药,是出事那天放的吗?

22.作案人放老鼠药,是早上放的吗?

23.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上午放的吗?

24.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中午放的吗?

25.作案人放老鼠药,是下午放的吗?

26.作案人放老鼠药,是晚上放的吗?

27.这件事,是一个人干的吗?

28.这件事,是和别人商量好了干的吗?

29.这件事,是还有别的人帮忙了吗?

30.作案用的老鼠药,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吗?

31.作案用的老鼠药,是别人给的吗?

32.作案用的老鼠药,是家里放着的吗?

33.作案用的老鼠药,是自己买来的吗?

34.作案用的老鼠药,是从别的地方要的吗?

35.作案用的老鼠药,是用瓶子装着的吗?

36.作案用的老鼠药,是用纸包着的吗?

37.作案用的老鼠药,是用塑料袋包着的吗?

38.作案用的老鼠药,是用别的东西包着的吗?

39.作案用的老鼠药,是用手拿着的吗?

40.放老鼠药时,是放在厨房里了吗?

41.放老鼠药时,是放在水里了吗?

42.放老鼠药时,是放在缸里了吗?

43.放老鼠药时,是放在面柜里了吗?

44.放老鼠药时,是放在锅里了吗?

45.放老鼠药时,是放在碗里了吗?

46.作案人放药时,是分开放的吗?

47.作案人放药时,是一趟放的吗?

48.作案人放药时,是放了一种药吗?

49.作案人放药时,是放了两种药吗?

50.放了药以后,作案人是马上走了吗?

51.放了药以后,作案人是没有走吗?

52.放了药以后,是把装药的东西扔了吗?

53.放了药以后,是把装药的东西藏起来了吗?

54.作案人现在,是很后悔吗?

55.作案人现在,是愿意主动说清楚吗?

56.作案人现在,是想争取从轻处理吗?

综合测试法是认知综合测试法形成的前期阶段。在我国,它是武伯欣教授等人在大量实案测试的基础上,借鉴犯罪情节测试法并综合各种方法的优势,根据心理科学理论和心理活动规律创立形成的。

但是,此方法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不同的应用情况。

八、认知综合测试法(cognitive comprehensive test,CCT)

该方法注重问题的客观性、认知性、多面性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以作案人的有关特征、属性和案件有关要素、情节、特点及案犯心理活动问题为主,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多种编题方法,对与案件有关的多个目标问题进行设计编题,以全面检测被测人对案件认知状况的一种测试方法。

具体体现在编题上,即以自我(作案人)认知、违法犯罪过程认知、即时心理状态认知,以及以案件相关要素问题、犯罪情节问题及其相应心理状态问题为主进行编题。

认知综合测试法认为:心理测试检测的是被测人有无相关事件认知经历的心理痕迹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情绪、应对等心理活动。其理论前提是认知唤醒说及其再认、定向反应、抑制反应[3],以及条件反射说、应激说、动机说、恐惧说、冲突说等,即被测人有无相关事件认知经历的心理痕迹及相应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待测试的不同态度等,是区分涉案与无辜,进而推断被测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的依据。

CCT与GKT和CT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是测试内容及编题方法又有许多不同。虽然几种方法都以检测被测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以认知为前提的客观心理内容(心理痕迹)为目标,但是,CCT在检测被测人是否具有与案件相关经历的心理痕迹的理论基础上,编题时不仅注重对案情及案犯心理活动的动态分析研究,注重对涉案人客观行为经历和相应认知活动的检测,而且,加强了对被测人多方面心理活动及心理内容的检测,增加了自我(作案人)认知检测、即时心理状态检测等内容,并强调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是一种全面检测被测人对案件认知情况,并依据心理学原理进行设计编题的测试方法及编题技术,从而更加体现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

其编题坚持客观性与认知性、顺时性与过渡性、情绪体验性与防止过敏性、唯一性与通俗易懂性、全面性与适宜性等原则和要求(范刚,2010)。

其编题根据犯罪人心理与行为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特点以及案件情况和特点,顺时序地进行。一套测试题由多项在犯罪人心理及行为和案情发展上,有着逻辑联系及递进关系的符合人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问题组成,分别分组涉及和涵盖了案件的基本要素以及案犯心理及行为活动的过程和状态。

其编题具有具体而明确的针对性,直指客观的案件事实以及案件经历者的认知经历及其记忆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并有着较多数量相关问题的检测和比对。

因此,编题不仅能有效地引发、唤醒涉案人相应的记忆及有关的心理活动,使涉案人在不自觉中进入当时的案件情境及心理状态,而且使其图谱评判能保证有较大概率的支持。这样不仅能有效区分无辜者和涉案人,而且能有效地检测涉案人与案件相关的心理信息,进而达到对其心理及行为真相以及案件事实真相的认知,并以此形成可靠的、具体的、准确的测试结论,从而显著加强和改善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测试效度。

这些年来,我们应用认知综合测试法协助公、检、法和纪检监察、国家安全机关及军队保卫等部门,成功侦破了大批各类重特大疑难案件。其在实案侦破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办案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赞誉。而这样的实践基础是国外GKT或CIT研究模式所不具备的。

CCT的提出和实践不仅解决了GKT或CIT中难以编制足够数量的目标项目、难以克服关键信息泄露带来的影响等诸多难题,还总结了丰富的实案测试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实测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实测案件题例一(杀人案):

××省××公安局“2008.7.8康××被杀案”

心理测试题

2009年5月16日研拟

1.你的名字是叫××吗?

2.你今年是××岁吗?

3.你记得去年六月初五康××被人弄死的事吗?

4.康××被人弄死,清楚是怎么回事吗?

5.你前面说的都是实话吗?

6.一个人给公安局不说老实话,你是认为他能瞒得过去吗?

7.你现在是愿意说实话吗?

8.康××被人弄死,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9.弄死康××的人,是因为和他有矛盾吗?

10.弄死康××的人,是为了出口气吗?

11.弄死康××的人,是因为男女关系的事情吗?

12.弄死康××的人,是因为钱财的事情吗?

13.弄死康××的人,是因为其他的事情吗?

14.弄死康××这个事,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

15.弄死康××这个事,是不认识的人干的吗?

16.弄死康××这个事,是认识的人干的吗?

17.弄死康××这个事,是家里的人干的吗?

18.弄死康××这个事,是其他的人干的吗?

19.弄死康××这个事,是本村的人干的吗?

20.弄死康××这个事,是其他地方来的人干的吗?

21.弄死康××这个事,知道是多大岁数的人干的吗?

22.弄死康××这个事,是十几岁的人干的吗?

23.弄死康××这个事,是二三十岁的人干的吗?

24.弄死康××这个事,是四五十岁的人干的吗?

25.弄死康××这个事,是几个人合伙干的吗?

26.弄死康××这个事,是男的干的吗?

27.弄死康××这个事,是女的干的吗?

28.弄死康××这个事,是男女合伙干的吗?

29.弄死康××这个事,是知道几个人干的吗?

30.弄死康××这个事,是一个人干的吗?

31.弄死康××这个事,是两个人干的吗?

32.弄死康××这个事,是三个人干的吗?

33.弄死康××这个事,是好几个人合伙干的吗?

34.弄死康××这个事,是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吗?

35.弄死康××这个事,是怀疑是什么人干的吗?

36.弄死康××这个事,是看见了是什么人干的吗?

37.弄死康××这个事,是自己参与干的吗?

38.弄死康××这个事,是自己干的吗?

39.弄死康××这个事,干这事的人是早就想干的吗?

40.弄死康××这个事,干这事的人是出事前几天想干的吗?

41.弄死康××这个事,干这事的人是那天才想干的吗?

42.弄死康××这个事,干这事的人是提前商量过吗?

43.康××被害这个事,是清楚当时的情况吗?

44.当时,康××是醒着的吗?

45.当时,康××是睡着了吗?

46.当时,屋里是黑着的吗?

47.当时,屋里是开着灯吗?

48.当时,是清楚是谁动的手吗?

49.当时,是一个人动的手吗?

50.当时,是还有别的人也动手了吗?

51.当时,自己是动手了吗?

52.当时,康××是叫唤了吗?

53.当时,康××是挣扎了吗?

54.当时,是清楚是用什么弄死康××的吗?

55.当时,是用东西打他了吗?

56.当时,是用刀戳他了吗?

57.是清楚是用什么东西打的他吗?

58.那天把韩××绑在柱子上,是清楚是谁干的吗?

59.干这事的人后来是马上走了吗?

60.干这事的人后来是没有走吗?

61.干这事的人当时是害怕了吗?

62.是清楚干这事的人后来去什么地方了吗?

63.你现在是害怕我问别的问题吗?

64.那天作案用的东西,是知道从哪儿来的吗?

65.那天作案用的东西,是知道是怎么处理了吗?

66.弄死康××这个事,是还有别的人知道吗?

67.弄死康××这个事,自己的家里人是知道吗?

68.干这事的人,后来是商量过吗?

69.干这事的人,是想好怎么对付公安局了吗?

70.干这事的人,现在是后悔了吗?

71.干这事的人,现在是愿意主动说清楚吗?

72.干这事的人,现在是想争取从宽处理吗?

实测案件题例二(职务犯罪案):

××市×××区检察院“××受贿案”

心理测试题

2015年3月15日研拟

1.你的名字是叫××吗?

2.你今年是××岁吗?

3.你是不认识张×林吗?

4.你是认识张×林吗?

5.你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是有过受贿的行为吗?

6.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钱吗?

7.你前面给检察院说的都是实话吗?

8.一个人给检察院不说老实话,你是认为他能瞒得过去吗?

9.你现在是愿意讲实话吗?

10.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你是有过受贿的事情吗?

11.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是有人给你送过钱吗?

12.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钱吗?

13.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没有给你送过钱吗?

14.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是清楚张×林给你送过几次钱吗?

15.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一次钱吗?

16.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两次钱吗?

17.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三次钱吗?

18.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四次钱吗?

19.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过五次钱吗?

20.是清楚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一共给你送了多少钱吗?

21.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一共送了10多万块钱吗?

22.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一共送了20多万块钱吗?

23.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一共送了30多万块钱吗?

24.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张×林是给你送了更多的钱吗?

25.是清楚张×林都是在什么时间给你送钱的吗?

26.2010年10月,张×林是给过你10万块钱吗?

27.后来半个月后,张×林是给过你5万块钱吗?

28.2011年8月、9月,张×林是给过你2万块钱吗?

29.2011年11月,张×林是给过你20万块钱吗?

30.给钱这个事,是清楚张×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给的吗?

31.给钱这个事,是清楚张×林当时都是在什么地方给的吗?

32.张×林是在你的办公室给过你钱吗?

33.张×林是在车里给过你钱吗?

34.张×林是在百合家园附近的马路边给过你钱吗?

35.张×林是在其他地方给过你钱吗?

36.2011年11月,张×林是在百合家园附近给你送过钱吗?

37.是清楚这次送了多少钱吗?

38.是送了10万块钱吗?

39.是送了20万块钱吗?

40.这个钱,是清楚当时是怎么给的吗?

41.这个钱,他当时是放在你的车上了吗?

42.这个钱,是清楚用什么东西装着的吗?

43.这个钱,当时是用手提袋装着的吗?

44.这个钱,当时是用其他东西装着的吗?

45.是清楚张×林为什么要给你送钱吗?

46.张×林给你送钱,是为当时的招标项目给的吗?

47.张×林给你送钱,是他给的好处费吗?

48.张×林给你送钱,是因为其他原因给的吗?

49.张×林给你送钱,当时是他主动给的吗?

50.张×林给你送钱,当时是你要的吗?

51.张×林给你送钱,是提前就说好了的吗?

52.是清楚后来把这些钱都怎么办了吗?

53.这些钱,是后来把它往银行存过吗?

54.这些钱,是后来在其他方面花过吗?

55.这些钱,是后来买过理财产品吗?

56.这些钱,是后来用它干过别的事吗?

57.张×林前后给的这些钱,是还有别的人知道吗?

58.张×林前后给的这些钱,自己的家里人是知道吗?

59.你现在是害怕我问别的问题吗?

60.除了前面问的问题,你是还有过其他受贿的问题吗?

61.在省电力公司物资部任职期间,你是还有过其他受贿的问题吗?

62.除张×林外,你还收过其他人的贿赂吗?

63.在J市电力公司任职期间,你是有过受贿的问题吗?

64.在T市电力公司任职期间,你是有过受贿的问题吗?

65.受贿的事,是担心过会被检察机关发现吗?

66.这个事,是想好了怎么对付检察院了吗?

67.这个事,是想好了不说实话吗?

68.你现在,是害怕检察院把事情查清楚吗?

69.你现在,是后悔了吗?

70.你现在,是愿意主动把事情说清楚吗?

71.你现在,是愿意争取从轻处理吗?

72.你现在,是愿意把所得钱款退回来吗?

大量实案测试实践表明:认知综合测试法比当前国内外仍在大量应用的准绳问题测试法、所谓的系统测试法以及犯罪情节测试法等,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准确地认定涉案人,而且能搞清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各类疑难案件的调查审理,尤其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审理,能够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


[1] 假阳性,即将无辜错判为有罪。

[2] 日本已经正式且系统地使用CIT 50余年,CQT已不再使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CIT的结果已被法院作为证据。尽管CIT在日本实案的成功应用吸引了外国研究人员和主测者的注意,但是日本关于实案中使用CIT的潜在问题并没有解决多少。

[3] 加默尔(Gamer,2014)的一项CIT研究证明,大脑激活模式主要反映的是认知机制的参与,它是对相关选择的一种注意定向和抑制反应(保留了初级真实反应)。ANS和P300的检测结果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因为ANS和P300的变化幅度也被证明是抑制作用的敏感指标。最近的两项研究对CIT范式中定向和抑制反应的作用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皮肤电反应可以通过定向反应来解释,而反应时、心率、呼吸和fMRI反应则受到抑制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