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
(一)近代汉语的历史年代划分
近代汉语是汉语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近代汉语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它的上限和下限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语言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1.王力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提出“应该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来看待语言发展,而“语音和语法有密切关系,……都是整个系统,所以语音的演变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一般词汇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但它不是主要的标准”。按照这些标准,他提出“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近代汉语的特点是: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汉语史稿》上册,34—35页,1958)
潘允中的意见与王力比较接近。他认为“自宋元明清至鸦片战争以前,是汉语史的近代时期”。“在这期间,动词词尾‘着’‘了’,形容词词尾‘的’,副词词尾‘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日趋于规范统一。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句末语气词‘么’‘吗’‘呢’‘哩’‘呀’,在近代书面语言里已广泛出现……”他还举出了这个时期句法上的一些发展。(《汉语语法史概要》,17页,1982)
2.吕叔湘论证这个问题时,先肯定了“把五四时期定为现代汉语开始的时期是合理的”。然后把五四时期以前的语言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他说,“尽管从汉魏到隋唐都有夹杂一些口语成分的文字,但是用当时口语做基础,而或多或少掺杂些文言成分的作品是直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的(如禅宗语录和敦煌俗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建议把近代汉语的开始定在晚唐五代即第九世纪。”他还指出,“尽管我们说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我们却不认为把汉语史这样平分为三段是适当的。我们的看法是,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它的语法是近代汉语的语法,它的常用词汇是近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已的。”(《近代汉语读本》序,1983)
1984年,吕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的序里重申了这一看法。他说,“秦以前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距离估计不至于太大,但汉魏以后逐渐形成一种相当固定的书面语,即后来所说的‘文言’。虽然在某些类型的文章中会出现少量口语成分,但是以口语为主体的‘白话’篇章,如敦煌文献和禅宗语录,却要到晚唐五代才开始出现,并且一直要到不久之前才取代‘文言’的书面汉语的地位。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由此可以看出,吕先生主要是从文言和白话的消长,综合了语法和词汇标准,来划分近代汉语这一历史时期的。
3.吕叔湘的看法发表以后,引起了近代汉语研究者的重视,1986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近代汉语研讨会上曾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讨论。杨耐思、袁宾的意见后来写成专文发表。杨耐思认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者的发展不平衡,所以近代汉语的上限与下限不能一刀切。”他同意近代汉语大致上是“晚唐五代到清代的一千余年”。(《加强近代汉语研究》,《语文建设》1981年第1期)袁宾提出,近代汉语的历史范围,不采用画线切分规定上下限的方法。他认为,汉语历史阶段由主干部分和交替重叠部分组成,以南宋、元、明、清初为近代主干,上下可推延几个世纪。(《论近代汉语》,《广西师大学报》l987年第1期)
胡明扬在研讨会上详细论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近代汉语的上限不晚于隋末唐初,下限不晚于《红楼梦》以前,《红楼梦》对话部分反映的口语应该是现代汉语。他提出的分期标准是:1)语音上阴阳入对应的严整格局开始动摇,入声韵尾-p,-t,-k从相混到消失;全浊声母的消失;-m韵尾的消失。2)语法上“的”“了”“哩/呢”的出现和全面代替旧的助词系统;“这、那”替代“彼、此”;“将/把”字句的出现和发展;“动+将+趋”的出现、发展和消失。3)语汇中“我、你、他”(还有“们”)的出现和全面替代“吾、汝、其”等古汉语人称代词。
蒋冀骋不同意“隋末唐初”说,他举出许多语言事实,认为胡明扬的说法不能成立。他也不同意王力的十三世纪上限说,认为王力概括的三个特点中,“至少有两项(如全浊声母、入声韵尾的消失)并不是在元代才出现的”。他同意吕叔湘的意见,但并不同意古代、近代二分的说法。蒋冀骋的意见是把晚唐五代到明末清初(九至十七世纪)划为近代,他的分期标准是:
1)音韵上,轻唇音已分化;舌上音已与照三合流;全浊声母、入声韵尾开始消失;-m韵尾开始动摇。
2)词汇上,方言俗语大量使用;“头、子、老、打”等构词成分的出现和大量使用;双音词增多;新义大量出现;外来词大量进入。
3)语法上,出现了新的指代词,新的语气词,被字句、把字句有了新的发展。(以上见蒋冀骋《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杭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9)
目前对近代汉语历史年代划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但是大部分近代汉语研究工作者倾向于接受近代汉语的上限定在晚唐五代前后,下限定在清代前后的意见。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还有待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对近代汉语的描写将会更加细致和充分,分期问题也将得到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