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7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精絕

尼雅遺址,是精絕的故地。尼雅遺址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距民豐縣城約140公里,縱深進入沙漠,最後一個村落叫作喀巴阿斯卡村,從此再往北20公里,經過枯萎的胡楊樹林,便進入遺址區。遺址群落基本上沿着尼雅河的古河道分佈,在沙漠中向北縱深約25公里的範圍。一般以佛塔爲尼雅遺址的中心。以目前中外考察隊已經走過的地方而論,最北緣的房舍遺存是第13號遺址。此處距離佛塔約6公里。13號遺址往南700米處,就是第14號遺址。79

尼雅遺址,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首先是部分覆蓋了西漢時36國之精絕國的地域。精絕王國,作爲獨立的政治實體,原本僅存在於漢文史籍《漢書》。實際上,精絕作爲獨立的政治實體在西漢時已經不復存在,而是併入了後起的鄯善王國的版圖。在佉盧文文獻中,精絕作爲地名存在,是後起的王國的地望名。現代社會的考古發掘,使精絕王國再度進入世人的視聽。20世紀的前30年,那時在世界上稱爲列強的國家紛紛派出所謂探險隊進入新疆進行考古發掘,有的所謂探險隊以近乎野蠻的方式從新疆古代遺址剝離壁畫,帶走文物。發掘尼雅遺址,是斯坦因所爲。中國考古學家王炳華教授這樣評價斯坦因:1901—1931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四次進入尼雅。他的尼雅考古,既爲認識精絕文明做出了無人可以代替的貢獻,又給精絕歷史文化遺存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破壞。80

尼雅遺址出土了大量佉盧文文書,也出土了少量漢文文書。本文的追溯,先從這些漢文木簡開始。木簡出土地點,集中在第5號遺址以及第14號遺址。第5號出土的漢文木簡,約有54件。81其中“晉守侍中大都尉、奉晉大侯、親晉鄯善、焉耆、龜茲、疏勒……”、“泰始五年十月戊午朔廿日丁丑,敦煌太守都……”等木簡,具有明確的紀年,提示了同期、同地出土的佉盧文文書所記錄的生活年代,大致在3世紀到4世紀中期,說明在魏晉時代,尼雅遺址這一帶仍然分佈着聚落,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生活,隸屬於相對獨立的王國。

尼雅第14號遺址顯示,这裏才是精絕的故址。斯坦因兩次對這一處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14號遺址群由多棟建築遺址組成,其中一間房屋的地基上,仍然聳立着四根巨大的柱子,十分惹人注目。因此,斯坦因以及後來中日考察隊均認爲,此處必然曾經是達官貴人的居所。而依據新獲佉盧文木牘研究所得結論,第14號遺址的房舍,遠在尼雅其他遺址群落隕落之前已經被廢棄。第14號遺址才真正屬於精絕王時代。至少在進入魏晉時,这裏已經是殘垣斷壁,淪爲鄯善王國的散戶聚落。82

自2012年年底開始,筆者爲首席研究員,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疆絲路南道非漢語文書的釋讀與研究”。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斯坦因之後所發現的佉盧文木牘的釋讀。將新釋讀出的佉盧文木牘內容對比研讀斯坦因公佈的佉盧文木牘文書,可以明確,13、14號遺址所在地,是佉盧文文書中所謂“耶婆”聚落。在此處安家的有沙門,例如第13號遺址,曾經是沙門佛圖軍的家。考古發現在第13、14號遺址附近有一處窑址。佉盧文文書中最爲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浪漫故事,便是在此處發生。曾經有一位陶匠在這座窑勞作,陶匠的兒子名叫薩迦牟雲。薩迦牟雲在耶婆聚落長大成人,並與同樣居住在耶婆聚落的妙可戀愛。妙可的父親是一名沙門。妙可出嫁後丈夫去世,與薩迦牟雲相戀,兩人出逃龜茲,六年後回歸。83

正是在這第14號遺址處,1906年10月,斯坦因不顧垃圾堆的惡臭,發掘出十幾枚漢簡。這一次出土的漢簡不久便得以公佈。1914年,中國學者羅振玉和王國維解讀了這些來自14號遺址的漢簡,其中有背書“王”字、面書“王母謹以琅玕一致問”之木簡一枚,有背書“大王”、面書“臣承德叩頭謹以玫瑰一再拜致問”之木簡一枚,有背書“且末夫人”、面書“君華謹以瑯玕一致問”之木簡一枚等。斯坦因認爲這一處才是精絕國遺址。王國維認同斯坦因,他寫道:

右八簡隸書至精,其所致問之人曰“王”,曰“大王”,曰“小大子”,曰“且末夫人”,曰“夫人春君”。其致問之物曰“琅玕”,曰“玫瑰”,曰“黃琅玕”。斯君謂此簡出土之地當爲精絕國,王君謂“且末夫人”,當是且末之女女於精絕者,如齊姜宋子之類,其說均至確。84

這以後,斯坦因第四次來到尼雅,又一次重點發掘第14號遺址,並再次獲得一批漢簡。令人遺憾的是,斯坦因第四次考察所獲文物至今下落不明。但斯氏所拍攝的照片一直保存在英國圖書館。20世紀90年代王冀青、林梅村親赴英國圖書館,才公佈斯氏於第14號遺址發現的22枚漢簡。其中一枚上面書有“漢精絕王,承書從(事)”字樣,清楚指明14號遺址所在地當是精絕故地。85

依據林梅村等的研究,14號遺址出土的數枚漢簡屬於西漢時期,例如上述這一枚“精絕王”簡。另有一枚書有“大宛王使”的漢簡,可與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漢簡相呼應,敦煌漢簡記錄了宣、成年間(前73—前7年)大月氏使者朝漢之事。“大宛王使”簡也許寫於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之前。除了文字本身,林梅村等又以漢簡的長度推算出這些漢簡分別來自西漢、王莽時代以及東漢初年。

漢簡證明,尼雅遺址最早見到的文字是漢字,以文字證明,西漢時始於漢武帝對西域的鑿空和治理行之有效,切實到位。林梅村說:“尼雅漢簡以出土古文字資料揭示了一個重要史實:西域諸國最初使用漢文作爲官方文字。尼雅漢隸簡屬於西漢中期精絕王室之物,那麼塔里木盆地古代居民使用漢字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末至前1世紀初。尤爲珍貴的是,西域漢簡中還包括一批古書殘簡,如樓蘭漢簡的《論語·公冶長篇》、《史記·匈奴列傳》,尼雅漢簡的《蒼頡篇》等。它們爲研究中原漢文化在西域的最初傳播提供了生動的實例。”86

以上是關於精絕王國。這一時期,中原漢文化進入西域時,已經顯示出強勢,漢語直接作爲精絕王國的官方用語。而漢文化的影響,直接體現在物質文化上。來自這一時期最爲精美的物質,正是精絕王的護臂,來自中原的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