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散文(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跋永玉书一通

前些时听说永玉打算搜集他过去寄给友人的书札,就从书丛中找出了十来通寄去了。当然这不会是全部。我的旧存笺札总是胡乱收置的,有的就随手夹在书里,前天翻阅《龚自珍集》,就又发现了一通,也许不知何时,还会发现些也说不定。这封信是他用毛笔写在两张高丽纸上的。时间当在“文革”后期,看信中提到潘际坰被分配在自来水公司事可知。信写得颇有意思,不免引起不少回忆,似乎有些话可说,因作此跋。现在先把原信抄在下面。

裳兄:

信和字都收到了。真是司马的兵来得好快!看阵势我只好把交卷期稍稍提前才是道理,否则倒真是唱空城计了。说老实话,兄是个严肃得要命的人,文章学问那么认真,瞎涂塞责我也是来得的,这样做,是对不起这近三十年友谊的,只等老天爷来一两天凉快,就动手。眼前,我身体情况终未见决定性的好,只是性格天成,不那么难过就是。正如颜之推所云,“肠虽欲绝,目犹烂然”是也。我生长江湖,平生少涕泪习惯,表面是个好体魄,实则未必也。给沈公信,是我送去的。见信后,他说:“喔!我已经写字给黄裳了呀!你看,我这里又写了一张!”看样子,除了回信,大概还有一个条幅寄你。你的信的确很感动了他,他是很朴讷的,信揣在手上好久。

你给我的信,我住上海闵行时至六几年,洋洋一大册,天南海北都随身带着,还是梅溪后来处理了;你写信时不那么认真,所以极潇洒,字随文活,所以读来信时有好几种快乐。寄来的条幅,如你面对生人,颇有一板正经的意思,修养功夫虽在,却缺少一点煞泼,一点三大杯啤酒下肚的妩媚,不像黄某人原来的面孔。我想,和你聊天的经验,印象总是美好的。可惜没有听你作过政治报告,我想虽是同一个人,境界必定有级别之分,字也如此。这张字我留着,如果你手气好时,给我再来一张怎样,不要馆阁体的,思想上的馆阁体也不要。要一种书信体,一种法帖型号的。

汪兄这十六七年来我见得不多,但实在是想念他。真是“你想念他,他不想念你,也是枉然”。他的确是富于文采的,但一个人要有点想想朋友的念头也归入修身范畴,是我这些年的心得,也颇不易。

老潘入自来水公司,十姨嫁五髭须,天作之合,恭喜!恭喜。祝

双好!

弟玉 七.十八

“文革”后期,我从干校回沪养病,上海没有可来往的朋友,倒是和在北京的际坰、永玉通讯不少。信里不好说别的,只能说些生活琐事,他们两家来往频繁,还提到絜瑛(际坰夫人)经常与锦江老板董竹君、郑西谛夫人高君箴等打牌等琐事,但对时局则闭口不谈。从永玉信中说他的身体情况与引颜之推的两句话,也可想见处境之一斑。要想不被巴儿们嗅出气味,也只好如此。

信中大部分是批评我给他写的字。这批评虽然委婉,却极真确。我本不会写字,接到来信要我写字时,起初想给他写一副对联,词句想抄伊墨卿的旧句,“江山丽词赋,冰雪净聪明”,以为这对子送给永玉恰好。可是这副五言联实在不好写,尤其是有伊公大气磅礴的隶书在前,更不敢动手,只好写了一张条幅,什么词句忘记了。却落得个“馆阁体”的批语,真是始料不及。但他的批评是稳而准的。事实本是如此,无可推诿。他又提到我们当年放言无忌的聊天,三杯酒下肚后的姿态,真是前尘如梦。想想自己过去并不像今天的缄默。近年有人说到我,前有杨苡,以“沉默的墙”相拟,后有李辉,说与我相对枯坐,“恰如一段呆木头”(借用鲁迅先生小说语)。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也都是好意。但不能不使我思索,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呢?

黄裳和黄永玉

信中还提到沈公,虽寥寥数语,但写沈公神似,写他的朴讷,也极似。《沈从文全集》中收有给我的信,但我并不曾收到过,想是写成未寄的底稿。

信中又提到他曾有我给他的信一大册,后来被梅溪处理了。此批信如存,在《来燕榭书札》中当是突出部分。近来少少搜集未成集的零散旧作,得到朋友的帮助,虽只是初步动手,竟已有了一大堆。回想平生胡乱作文,随宜写信,不自收拾,仅存佚篇,尚赖朋侪之助,得存鳞爪,不禁感慨系之矣。

永玉最后提到了曾祺。当年在上海,他和曾祺总是一起见访,一起小吃,吹牛,快活得很。他俩都是才人,所谈也都是妙事,不易忘记。曾祺到北京去了,通讯渐疏。永玉也在北京,想来他们一定过从甚密。曾祺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还是永玉为他作了木刻插图。想不到十六七年间他们见面不多。想来曾祺别有一个过从的圈子,我总想他们的不常在一起,无论对曾祺还是永玉,都是一种绝大的损失。曾祺在“文革”后期,入样板团,以《沙家浜》一剧名世,还上了天安门。当时我在干校,为此还挨了一场批斗,思之惘然。

久不得永玉消息,念之无已。何时有兴,能以素笺一纸见投,是所愿也。

二〇〇四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