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地理要素、非地理要素与区域增长的决定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就备受主流经济学家关注,20世纪40 年代以后,它就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以至于 Lucas(1995)在研究经济增长时发出感叹:“只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很难再有精力去考虑其他问题。”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似乎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发生在针尖上, 在没有空间维度的“空中楼阁”中进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未重视有关区域增长与发展的研究。虽然关于区域繁荣与衰退问题的研究很复杂,但是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避免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应用于区域增长分析得出的“尴尬结论”,同时,现实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口、就业、生产活动空间分布改变的过程。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开始进行区域增长与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瑞典经济学家默达尔(Myrdal, 1957)指出,市场力量将引起区域间的差异,导致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而这种作用机制是由市场、消费者以及生产者中的循环累积效应产生的,一旦市场平衡被打破(如当某一区域的生产率提高时),这种循环累积作用将持续加剧这种不平衡。Kaldor(1970)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指出规模报酬递增保证了地方工业发展中的循环累积优势过程。

然而,在新经济地理学以前的分析方法中,不能较好地应用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经济活动空间的集聚现象,甚至会发生与凸性最优不相适应的冲突,从而使传统区域经济学理论始终难以登上主流经济学的“大雅之堂”,关于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这其中的原因正如Krugman(1995)精辟阐述的那样:“为何空间问题仍然是经济领域的盲点?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空间经济学有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生来就给那些熟练建模的主流经济学家制造了难以施展其才能的环境。……这种东西就是……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的市场结构问题。”所以,尽管主流经济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所固有的规模收益递增性质,但由于其与新古典经济学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范式不相容,所以他们只把收益递增当作局部的生产外部性来处理,回避了实质的问题(Fujita et al.,1999)。

综观世界,可以在各个角落找到产业集聚或集群。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是现实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区域不平等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由此,本章将围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特征这一主题,探讨区域发展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