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湖北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4%。2019年,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中的排名逐渐上升,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湖北自贸区的设立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能通过自贸区建设带动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湖北省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经济快速增长
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13082.0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5828.31亿元,11年间平均增速为12.07%,而同期全国GDP的年均增速为9.96%,说明湖北省经济增长绩效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2010年和2011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3.18%和22.97%,在经历缓慢回落之后,2017—2019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8.61%、10.96%和16.4%。2017年,湖北自贸区的设立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而这之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自贸区设立之间必然存在某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湖北省GDP在全国GDP中的占比来看,11年来占比增加(2017年和2018年占比小幅下降),从2009年的3.75%增加到2019年的4.63%。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1.产业发展迅速
分产业来看,湖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增速非常缓慢,甚至2017年和2018年还连续两年出现小幅下滑,2009—2019年平均增速为7.07%。2010—2012年,全省制造业迎来快速增长,3年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8.55%、26.42%和14.23%。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后的5年呈现缓慢增长。从2017年开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加快,2019年同比增速达11.76%。总的来看,11年间,全省制造业产值平均增速为10.90%,快于第一产业。从2013年开始,全省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而且从2015年开始,服务业增加值加速增长,2019年全省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速为22.37%,而第二产业为11.76%,超过10.90%的平均增速。11年间全省服务业产值平均增速为14.51%,快于第二产业,更快于第一产业。同时,从总量上看,2017年开始,服务业产值的绝对值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且与第二产业间的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2.制造业市场地位巩固,服务业竞争力增强
2009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3.73%和46.7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全省农业经济占比还处于较高水平,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重点,服务业竞争力不强。经过11年的发展,2019年,从全国平均水平上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均减少,分别为7.11%和38.97%,而服务业占比增加到53.92%。与全国总体情况相似,湖北省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减少到8.31%和41.67%,服务业占比增加到50.01%,服务业竞争力增强。但第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这与湖北省“工业强省”的经济基础有关。总的来说,湖北省制造业市场地位得到巩固,第三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3.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9—2019年湖北省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对比来看,除2013年和2017年以外,湖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湖北省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总体来看,湖北省2009—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的平均值为12.05%,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为9.20%,湖北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19年,在全国平均增速呈现下降趋势的背景下,湖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还在逐渐增加,进一步说明湖北省制造业竞争优势已被逐渐释放。
2009—2019年,除2012年和2015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平均增速小幅超过湖北省以外,其他年份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湖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22.37%,远高于全国平均值9.09%,这进一步说明湖北省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
二、湖北省对外开放情况
(一)进出口总额快速增加
从2009—2019年湖北省进出口总体情况可以看出,除2012年和2018年进口额、出口额双双下降以外,其他年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总的来看,11年间进口额、出口额以及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速分别为10.64%、12.82%和11.95%,而全国11年间进口额、出口额以及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速分别为6.81%、6.88%和6.85%。由此可见,该期间湖北省对外贸易增长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在全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总体来看,作为内陆省份,湖北省对外贸易在全国占比很小,不超过2%,但是,湖北省进出口在全国进出口中的占比却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全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0.72%增加到2019年的1.06%。虽有少数年份占比下降,但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3年上升。全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高于进口额占比,且从2009年的0.83%增长到2019年的1.50%。与进口额占比变化情况类似,除2012年和2016年下降之外,占比均在缓慢增加。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湖北省对外开放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全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三)外贸依存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贸依存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者对外贸易对该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用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之和为外贸依存度。总的来说,2009—2019年湖北省出口依存度大于进口依存度,说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进口。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在4%和6%左右。出口依存度从2009年的5.21%增加到2019年的5.66%,期间经历了2012年和2016年的迅速下降,在2011年曾达到最高值6.37%。11年间进口依存度有小幅下降,从3.80%下降到3.33%,期间在2010年曾达到最大值4.83%。
由湖北省进出口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可知,全国出口依存度虽远高于湖北省,但其绝对值在逐年下降,2019年达到最低,为17.40%。同时,湖北省出口依存度缓慢上升,湖北省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进口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间的关系与出口依存度类似。因此,对于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未来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布局在湖北省设立自贸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吸引外资规模逐渐增加
湖北省合同外资金额从2009年的20.49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62.5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0.7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变化情况类似,除2012年和2016年以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而实际利用外资规模11年来实现平稳增长,从2009年的36.5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29.1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2.15%。
三、湖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增长具有区域差异性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占比情况见表0-8。从表0-8中可以看出,湖北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表0-8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2010年和2020年《湖北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
第一,武汉市在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最大,是湖北省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主”。2009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35.59%,2019年占比为35.37%。
第二,宜昌市和襄阳市是湖北省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两副”。宜昌市2009年和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9.80%和9.72%;襄阳市2009年和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9.25%和10.49%。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省的比重从2009年的54.64%增加到2019年的55.58%。由此可见,由三地组成的“一主两副”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占比超过一半,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一方面,这为湖北自贸区的设立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自贸区发展也能更好地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集中度较高。以2009年为例,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0.92%集中于17个地市州中的6个,即武汉、宜昌、襄阳、黄冈、荆州、孝感,到2019年,这6个地区的占比增长到71.15%。2009年前10个地市州(除上述6个地区外,还有荆门、黄石、十堰、咸宁)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就接近90%,为87.42%,2019年为87.30%。
(二)产业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三次产业占比情况见表0-9。从表0-9中可以看出,11年来各地市州产业结构均逐渐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显著增加,同时,产业结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首先,产业分布具有很强的偏向性。有的地区第二产业占比较大,有的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大,比如,2009年和2019年黄石和潜江工业增加值占比均超过50%,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武汉、神农架、恩施州为代表的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大,其中2019年武汉和神农架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60%。尤其是纳入湖北自贸区建设的武汉、襄阳和宜昌,其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其次,11年间各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各异。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幅较大,以武汉、宜昌和恩施州为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从2009年的50.41%、32.75%和40.51%增加到2019年的60.75%、44.62%和58.57%,增幅均超过10个百分点,尤其是恩施州,而有的地区则变化不大,如随州、黄石和十堰。最后,虽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结构优化的来源存在地区差异。比如,武汉和宜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加主要源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减少,而恩施州则源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大幅减少。
表0-9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单位:%
续表
资料来源:2010年和2020年《湖北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
(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具有地区差异性
2009—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变化情况见表0-10。总的来说,11年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渐减小,从2009年的41.62%减少到2019年的10.6%。当然,这与固定资产投资存量(即投资基数)逐年增加有很大关系。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均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存量情况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绩效尤其是经济增长潜力。但是,湖北省各地市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以2016年为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为13.1%,武汉最低,为-2.8%,而宜昌、襄阳、十堰等地区增幅均超过18%。
表0-10 2009—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变化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2010年和2020年《湖北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
(四)创新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三项专利授权数量和年均增速情况见表0-11。总体来看,湖北省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内的三项专利总数从2009年的11357件增加到2019年的73940件,增长了5.51倍,年均增速达18.57%,反映了全省创新能力在11年间得到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强大。但是,通过专利授权数量反映的全省创新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武汉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2009年全市三项专利合计授权数量占全省的比重为60.3%,2019年占全省的52.9%;发明专利占比更高,2009年发明专利占全省的比重为85.4%,2019年占全省的82.8%。第二,全省三项专利授权数量增速具有显著差异。由于基数较大,武汉的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为17.16%,鄂州、荆州、荆门、孝感、咸宁等地的年均增速超过20%,而11年间襄阳市三项专利授权数量的平均增速为-2.34%。第三,湖北自贸区三个片区所在地区专利授权数量之和占全省的比重很大。2009年,武汉、宜昌、襄阳三地专利授权数量占全省的比重为74.6%,2019年占全省的68.1%。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这三个地区发明专利占全省的比重更大,2009年和2019年分别达到90.8%和90.3%。
表0-11 2009年和2019年湖北省各地市州三项专利授权数量和年均增速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2010年和2020年《湖北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
(五)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
2009—2019年武汉、襄阳、宜昌进出口规模见表0-12。2009—2019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全省对外贸易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特征。首先,武汉市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其进出口占全省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呈现出“一市独大”的局面。其次,湖北自贸区三个片区所在地区的进出口规模占全省的比重更高,维持在70%以上。从表0-13中可以看到,2009年以来,武汉、襄阳、宜昌三地进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尽管有所降低,从2009年的82.4%下降到2019年的77.64%,但比例仍然非常高,甚至2010年还高达86.60%。三地出口总额占比基本维持在70%左右,2010年达到最高,为73.47%,11年间的最低水平为2014年的66.75%。由此可见,全省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以上三地,湖北自贸区建设不仅是湖北对外开放中的大事,同时其建设还能有效带动全省的对外开放乃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表0-12 2009—2019年武汉、襄阳、宜昌进出口规模 单位:亿美元
续表
资料来源:2010—2020年《武汉统计年鉴》《襄阳统计年鉴》《宜昌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
表0-13 2009—2019年武汉、襄阳、宜昌进出口总规模及其全省占比
资料来源:2010—2020年《武汉统计年鉴》《襄阳统计年鉴》《宜昌统计年鉴》,全省数据来自2010—2020年《湖北统计年鉴》,经笔者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