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国内关于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政府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企业战略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形成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

当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趋势、行业业态、社会效应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企业发展进入发展瓶颈期时,需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战略平衡,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发展战略转型。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部分企业的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面临的发展环境也会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变得更为复杂,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会导致企业运行模式的转变。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多数企业会在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的转变,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与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相适应。

在经济建设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把握自身的优劣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加快推进战略转型。

一、关于竞争优势及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现状

竞争优势及竞争战略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竞争优势是指在优势资源、先进的运作模式、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形成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对产业环境大量的竞争者进行分析。胡列曲(2004)对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评述,波特把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放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中进行研究,对企业如何参与竞争并获取优势具有指导意义胡列曲.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21-23,137.

在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方面,林晖、胡蝶(2013)研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指出在与网络媒体竞争的环境中,传统媒体要用准确、专业的“慢报道”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他们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中得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或者在提供同等效益时采取相对低的价格,或者其不同寻常的效益用于补偿溢价的有余林晖,胡蝶.“慢报道”: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J].新闻大学,2013(2):48-54. 。孙启贵、范璐(2016)从破坏性创新理论角度阐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及竞争战略,构建了后发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理论框架,认为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孙启贵,范璐.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后发企业竞争优势:以小米公司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6.

二、关于“源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

2012年,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Edison Tse)在《源创新》一书中提出源创新理论。“源创新”即从源头上创新,相对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常见的概念,源创新代表着一种颠覆性的新思维;提倡以“源创新”建立适应于信息时代的“两面市场”生态系统,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客户提供新价值。

根据“源创新”与“流创新”各自的特点,杨明强(2012)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在面临一系列挑战时,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创建创新体制,实施“源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推进企业战略转型。他在分析我国外向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把技术活动或生产活动中的操作程序、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的创新称为“流创新”,企业可以通过“流创新”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收益。而“源创新”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创新,旨在满足客户对现实产品的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形成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创新思维杨明强.后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孝感学院学报,2012,32(4):60-65.

黄栋、吴宸雨(2014)结合“源创新”理论分析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流创新”在短期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流创新”的竞争力会被一个新的“源创新”快速取代。因此利用“源创新”理论不但能开拓市场,还能根据需求差异推动技术创新黄栋,吴宸雨.我国风电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基于“源创新”理论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3):11-15.

钟耀广、唐元松(2016)分析了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内含的矛盾,认为创建一个完整的“源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步骤是提出一个能够为市场主体所认同的新价值理念,然后组建一个能给系统内成员带来价值的市场,并促使其发挥正向网络效应,建立“流创新”与“源创新”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通过加强系统内部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完善且强大的生态系统钟耀广,唐元松.基于“源创新”理论的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体系创新[J].贵州社会科学,2016(1):136-142.

如果企业只关注其在原有市场的竞争力,而不寻求新的创新转变,将难以发展。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及客户需求变化、政策改变等,企业原有的规模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被替代,企业发展也将面临严重的问题。在建筑企业面临创新困境的情况下,“源创新”理论将被作为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理论进行研究。

三、关于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研究现状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建筑施工领域的变革暗流汹涌,过去几年,国家大力推动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并开展对项目规范化模式持续升级、国家财税改革持续深化、监管行业对资质及挂证的清理、全面推动工程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国际一流企业的打造等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各类建筑施工企业被迫转型和应对。随着竞争加剧且利润下滑,建筑企业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时代已经结束。 新形势下政策不断革新,企业该如何稳固发展?[EB/OL].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NvbDRrY. “十四五”期间,建筑企业如何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战略转型与企业组织结构转变研究角度,李新春(1998)指出,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企业组织变革过程是政府、各利益集团和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型初期,国有企业在制度环境变迁背景下,首先完成了企业内部市场化和网络化管理的改造,使组织结构从U形结构转向M形结构,并将部分国有资产分离,与非国有企业合资、合作,建立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产权利益网络。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企业的战略转型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李新春.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J].经济研究,1998(4):71-79.

从新经济角度考察企业战略转型的问题,周三多、周建(2002)认为,新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和全球化四个方面,通过战略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探讨了传统经济和新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下企业战略框架的构成,如战略偏好、博弈行为等周三多,周建.新经济的时代特征与企业战略范式的转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2(1):29-32.

在增值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蒋玉石、倪铃洁(2009)就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情况,讨论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国内建筑企业产生的影响,认为税收政策的改革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转型升级蒋玉石,倪铃洁.增值税转型下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11):101-102.

就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企业资金运转效率和管理能力而言,贺代将(2011)指出,建筑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企业效益利润低、资金周转困难、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认为建筑企业应注重科技在生产中主体地位的转变,提高建筑企业生产效益等,推动建筑企业转型成功贺代将.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5):4-6.

从企业理念的层面来看,曾大林等(2013)从服务型企业的角度,研究我国建筑企业组织变革,指出我国建筑企业的运营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企业产值效率较低,管理体系与服务型企业的运营体系不相适应,并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曾大林等提出了建设“服务中心体系”的概念,即形成具有综合性的、以建筑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建筑企业,并详细论述了该体系的运行机理和实施过程,为我国建筑企业战略转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曾大林,陈建国,徐友全.基于服务型企业发展的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组织变革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6):178-182.

从内外部因素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的角度,李小玉等(2015)在研究企业战略转型的变化过程中,分别从资源能力、外部因素、管理者特征和动机角度,分析了这些关键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的,尝试构建了战略转型过程研究的基本框架李小玉,薛有志,牛建波.企业战略转型研究述评与基本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12):3-15. 。戚耀元等(2015)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关系模型,表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戚耀元,戴淑芬,葛泽慧.基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的企业创新驱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1):89-93. 。欧阳桃花等(2016)研究能力重塑机制对企业战略转型所产生的影响,认为组织认知凝滞与能力简单复制造成的能力刚性阻碍了企业战略转型,同时指出企业战略转型涉及产品、服务、市场、管理理念等变化,要求企业根据环境开发组织能力,促进企业战略转型欧阳桃花,曾德麟,崔争艳,等.基于能力重塑的互联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百度案例[J].管理学报,2016,13(12):1745-1755.

在融入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后,陆菊春等(2019)构建了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演化机理,认为建筑由传统建筑向低碳排放的绿色建筑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建筑企业应提高自身科技水平,提高低碳生产的效益,增强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能力陆菊春,欧阳寒旭,韩璐.多主体互动博弈下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演化机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17-26.

四、关于互联网在建筑企业战略转型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各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消费互联网市场已趋于稳定,但在传统建筑业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下一个20年,建筑行业将逐步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

针对企业信息管理,张曌(2015)在研究企业转型路径的过程中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方向为:一是构建高效全面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更加有利于企业对战略决策的把控;二是构建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建立以生产成本控制为核心的信息体系张曌.互联网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5. 。对于建筑企业,建设工程项目涉及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在验收阶段或竣工结算等过程中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流错综复杂,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材料,与之伴随的是庞大的供销网络及数据。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互联网+建筑”的转型,对于建筑企业将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陆岷峰、虞鹏飞(2015)指出,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对运营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与整理而采用的一项具有针对性措施的技术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29(3):31-38. 。建筑业市场有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通过大数据统计将有效减少这一特性所造成的行业内信息交流互通的阻碍。国内建筑信息化公司广联达于2007年推出清单计价软件GBQ 4.0,其内置的“广材助手”整合了全国各个地区上千万条材料价格信息,并根据时间同步更新。由此可见,建筑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分析整理同样有着非常高的需求。

针对企业产品及服务优化,王林等(2015)从“互联网+建筑业”的角度,以上海某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例进行研究,指出当代的创新思维演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模式和链式结构,而是呈现非线性、多元化、网络化、开放性等特征,并逐渐演变为多元主体下共同互动的创新机制王林,杨坚争,尹诗.“互联网+建筑业”商业模式研究:基于上海筑想科技的案例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10):74-81.

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中,马蕾(2016)从管理模式、产品设计、销售模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将成为企业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马蕾.“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8):88-90. 。何磊(2016)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时指出,工程项目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传递等过程。管理信息化是通过监督检查等控制措施,使项目信息能有效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管理方式转变何磊.互联网背景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石蕾(2016)从房地产企业的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指出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探究企业战略转型背后作用机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认为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五种:传统产业因素、创新产业因素、外部支持与文化因素、宏观经济与环境因素、企业组织结构因素石蕾.互联网驱动下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关键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孙岩等(2017)对价值测度体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构建企业“互联网+”战略转型价值的测度体系能够扩展和完善现有理论研究,指出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不只是渠道的拓展,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以改进传统模式的弊端来适应新的环境孙岩,聂媛媛,暴榕淋,等.“互联网+”战略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九安医疗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10(5):467-477.

杨蕾(2017)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提出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建筑工程资料的网络共享,不但有利于及时获取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还有助于提高建筑领域信息传递的效率;指出“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建设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网络体系的有序结构得到更新杨蕾.建设施工项目技术创新活动中“互联网+”的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孙鸿玲、皮杰(2018)从建筑行业的特性出发,尝试在传统产业模式中融入互联网思维模式,探究建筑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性,并讨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试验、设计、施工、维护四个阶段与“互联网+”的整合性孙鸿玲,皮杰.“互联网+”——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J].科技促进发展,2018,14(7):599-606.

基于供应链理论,王磊(2019)结合武汉某工程战略转型情况,提出了构建基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金融模式,目的是把单个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整体可控的风险王磊.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营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目前,国内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方向对建筑企业战略转型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互联网+建筑”的概念在施工过程管理、质量控制、构件采购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建筑企业战略转型有着较高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