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陕西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城市现代化评价维度的确定
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展开。其中,狭义的城市现代化多指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而广义的城市现代化阐述了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活等多领域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城市现代化是多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章最终选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生活及环境七个维度构建陕西现代化测量指标体系,以综合衡量陕西城市现代化水平。
(1)经济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是城市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从狭义上看,经济现代化指的是地区经济总量增长的过程;广义的经济现代化则包含了动态变迁过程,即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革命性转变以及发展的过程。可见,经济现代化为地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2)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体现了整体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涵盖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等方面,为城市的发展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差距,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文化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是一种价值体现,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以及工业文化向知识文化的两次转型,也包含当前各地区文化创造力以及文化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文化民主化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涵盖了文化产业、文化设施、文化生活及文化形式等多方面,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对整个城市价值内涵的提升作用突出,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4)科技现代化
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当前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地区发展影响深刻。科技进步速率的加快以及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大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可见,科技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5)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旨在通过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来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对传统教育观念、思想、内容等的革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及新型劳动者,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从而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
(6)生活现代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实现现代化最直接的目的,与居民联系最为密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切实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着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为城市现代化奠定基础。
(7)环境现代化
作为一种新发展理念,环境现代化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注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城市环境现代化,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1.2 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的选取
参考城市现代化的已有研究,结合陕西发展的现实情况,最终选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生活及环境七个一级指标,共24项二级指标衡量陕西城市现代化水平(见表4-1)。具体指标为:一是经济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二是社会现代化,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化水平、社会卫生保障和福利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量及每万人拥有医生人数;三是文化现代化,包括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以及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四是科技现代化,包括每万人拥有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予量占专利授予量比重;五是教育现代化,包括平均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高校平均每位专任教师负担学生数、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六是生活现代化,包括每人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每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七是环境现代化,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GDP能耗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表4-1 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
4.1.3 城市现代化评价标准值的确定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基于不同分类视角会得到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为此,在建立评价模型的过程中,确定指标标准值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整个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及合理性。本章在确定现代化各维度指标标准值时,一方面参考当前国际中等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参考国家及国内部分发达城市的发展情况及地区“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陕西的现实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加以调整,最终确定现代化水平各维度所对应指标的标准值如表4-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