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简史:人类和脂肪绵延2000年的纠葛与缠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你非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珍珠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他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汉武帝对内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币制改革,盐铁官营,文化统一;对外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的基础,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三大盛世之一的“汉武盛世”。

尽管在执政能力上与昏庸的楚灵王完全不同,但在审美眼光上,两位君王却如出一辙——都喜欢身材苗条的女子。

相传因为备受宠爱的李夫人香消玉殒,痴情的汉武帝悲痛欲绝、茶饭不思,皇后卫子夫便挑选了美貌绝伦的丽娟前去服侍安慰汉武帝。

丽娟不仅生得皮肤白皙娇嫩,呼气犹如兰花吐芳,而且身体轻柔纤瘦,弱不禁风,颇能激发男人的保护欲。汉武帝对她宠爱有加,每日与她同卧同食,顷刻不离。面对这样一位身材纤弱的美人,汉武帝深恐大风把她如杨柳般的身子刮起来,于是把她安置在琉璃帐内,甚至用衣带系住她的锦被。

丽娟深知汉武帝喜欢她的苗条纤瘦,于是用琥珀做成环佩,悄悄放在衣裙里面,环佩发出声响时,她就对别人说是自己的骨节发出来的声音,可以说是颇有心机。

公元前33年,西汉第12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即位。他的第二位皇后赵飞燕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纤瘦美人,与体态丰腴的杨贵妃并称为“环肥燕瘦”。

赵飞燕体态极其轻盈,翩翩起舞时仿佛可以被置于掌中。赵飞燕纤腰摇摆、迎风飞舞时,就好像要乘风飞去一般。传说,一日,她穿了一件云英紫裙来到太液池边,在笙歌鼓乐中翩翩起舞,突然间狂风大作,她像风筝一样飘起来,若不是汉成帝赶紧叫乐师们拉住赵飞燕的裙摆,她就要被风吹走了。汉成帝生怕大风再把赵飞燕吹跑,还特地命人为其修筑了一座“七宝避风台”。

宫廷贵胄对于婀娜轻盈的女子的推崇,使得许多依赖皇权生存的女性,特别是舞女、侍女,为了赢得权贵的青睐,义无反顾地投入减肥的大潮中。

这种潮流延续到了魏晋时期。当时富可敌国的富豪石崇,生活可谓极尽奢华。他命人建造的“金谷园”虽比不上楚灵王的“章华宫”宏伟,但依托山形水势,开塘挖湖,清溪潆洄,流水潺潺,园内的装饰品全都是石崇命人从南洋进口的珍珠、玛瑙、琥珀、犀角等各种奢侈品。

石崇府内姿容娇艳的侍女就有上千人,他曾经挑选容貌相似的侍女十几人,穿戴同样的服装、发饰,佩戴玉佩金钗,手拉手绕着殿上的柱子翩翩起舞,昼夜相接、永不间断,称为“常舞”。

石崇爱美人,衡量美女的标准也十分奇特,他将沉香磨成的粉末撒在象牙床上,如果哪位美女经过时没留下痕迹,石崇就赐给她一大袋珍珠;如果谁留下了痕迹,则被勒令节食减肥。于是石府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非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珍珠。”

南朝梁武帝萧衍奖励给他手下的清官徐勉一位美人,名叫张净婉。据说张净婉腰围只有一尺六寸,相当于42厘米。由于体态轻盈、舞技非凡,“时人咸推能掌上舞”。晚唐的温庭筠用“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来描绘张净婉纤细的腰肢和曼妙的身材。

尽管在繁多的史书记载中,以瘦为美的风尚总是有迹可循,但减肥的风潮仅存在于统治阶级、奢靡权贵的特殊偏好、宴乐消遣与女眷争宠中,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即便人们都在赞美美人纤细的腰肢、婀娜的身段,但从“瘦”的字形就能看出,在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瘦”是和“病”联系在一起的,与“瘦”相关的许多词语都表现出一种疲乏、弱小的病态,距离广大劳动人民加入减肥大军,还有很长的路。

曹植《洛神赋》中的“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将洛神婀娜的腰肢比喻成一束白色的生绢,把腰的纤细和柔美描绘得灵动而形象。腰部是否纤细,在古今中外都是评判身材是否美好的一个重要指征,解开这背后的科学依据还是后话,爱美的人们早已将腰部作为脂肪战争的首要战场。

一部人类与脂肪的作战史,也是半部时尚发展史。时尚与人们对待脂肪的态度一直相互纠缠、相互影响,并最终投射到人们日常所穿着的服装当中。

《脂肪:文化与物质性》一书中写道:“服装也是理解脂肪(肥胖)的重要因素。”在从古至今的许多有关服装变革的事件中,我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类社会在与脂肪的战争中表现出的决绝,而服装对于身材的修饰,首先就表现在对腰部的修饰上。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创造出了塑身衣,那是一种更符合人体结构特点,可将身体脂肪巧妙隐藏起来,呈现出纤细体态,从而凸显女性迷人魅力的服装。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大臣和宫女们都会通过勒紧宽大的腰带来凸显细腰;唐代女子喜穿一种名为“诃子”的无带内衣,其功效相当于今天的美体内衣;元代出现的“合欢襟”,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形制更加接近当今的塑身内衣;明代的内衣“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可形成明显的收腰效果。(1)

西方的内衣发展史,也是一部讲述人与脂肪的不断斗争的历史。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就出现了刻意修饰身材的紧身褡;16世纪初,人们不知是找不到更合适的材料,还是战胜肥胖的决心太过坚定,竟然发明了用铁和木头等坚硬材料制作的紧身胸衣;到16世纪末期,鲸髦、钢丝、藤条等更加柔软有弹性的材质才被用来制作紧身衣,不仅塑造身体曲线的效果更加理想,也减轻了对身体的伤害,此外紧身衣上还增加了三角布、纽扣和蕾丝花边作为点缀以增添情趣;进入19世纪中期,塑形内衣的制作发生了重大变革,内衣上的带眼改用金属环,印度橡胶与塑胶取代了鲸骨作为撑骨质材。1850年,英国引进胸前系扣的紧身褡,相较早先必须有仆人帮忙在身后系紧的紧身衣,爱美的人们可以更独立自如地穿上这种内衣了,这也是脂肪战争在19世纪逐渐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的象征。之后,这种紧身褡慢慢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美体内衣。

维多利亚时期穿束身衣的女性

紧身衣的出现是与古代欧洲社会对女子纤细腰肢的偏爱密切相关的。有野史说束腰起源于宫廷,当时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拿布使劲缠住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时兴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见,一时成为潮流。男性认为束腰只会引起猥亵好色之心,女性却认为这样不仅便于展示珠宝,纤细的腰肢还能让人在走动时摇曳生姿,更能衬托出胸部和臀部的美感。于是,“腰部越细越好”成为当时女性的审美潮流,“蜂腰”成为上流社会评价美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