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机器学习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分支,其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期

20世纪40年代是机器学习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Pitts在分析生物学中神经元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M-P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是神经网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M-P神经元模型中,每个神经元可以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号,将其进行加权处理,并与神经元内部的阈值进行比较,通过神经元激活函数产生输出。

(2)热烈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机器学习发展的热烈时期。指导这一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个阶段所研究的是“没有知识”的学习,研究目标是各种自适应系统和自组织系统,主要通过不断修改系统的控制参数来改进系统的执行能力,不涉及与具体任务相关的知识。这一时期的标志是经典学习规则的提出。1957年,美国神经学家Rosenblatt提出了最简单的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同时求解算法也相应诞生。1962年,Novikoff推导并证明在样本线性可分的情况下,经过有限次迭代,感知器总能收敛。这为感知器学习规则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研究催生了模式识别这门学科的产生,同时形成了机器学习的两种重要方法,即判别函数法和进化学习。塞缪尔的下棋程序就是使用判别函数法的典型例子。然而,这种不涉及任务相关知识的感知型学习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无论是进化学习、神经元模型或是判别函数法,所取得的学习结果都很有限,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机器学习系统的期望。

(3)冷静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机器学习的发展进入冷静期。在这一时期,理论的缺乏制约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并且随着解决问题难度的提升,计算机有限的内存和处理速度使得机器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局限。虽然温斯顿(Winston)和海斯•罗思(Hayes Roth)等通过模拟人类的概念学习过程,提出了结构学习系统和归纳学习系统,但是都只能学习单一概念,并不能实际投入使用,机器学习的研究转入低潮。

(4)复兴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是机器学习的复兴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探索各种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使机器从学习单个概念扩展到学习多个概念,并且开始把学习系统和各种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大大促进了机器学习的发展。在第一个专家学习系统出现之后,机器归纳学习系统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流,自动知识获取成为本阶段机器学习的主要应用研究目标。198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举办了第一届机器学习国际研讨会,标志着机器学习研究在全世界范围的复兴。此后,机器归纳学习系统投入应用。1986年,机器学习领域的专业期刊Machine Learning创刊,意味着机器学习再次成为理论界及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机器学习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5)多元发展时期

在前面几个阶段,机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神经网络和学习规则的衍变方面。20世纪90年代之后,机器学习进入多元发展时期,除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之外,关于其他学习算法的研究也开始兴起。例如,1986年,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罗斯•昆兰在Machine Learning上发表了著名的ID3算法,开始了对机器学习中决策树学习算法的研究。1995年,苏联统计学家瓦普尼克在Machine Learning上发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自此以SVM为代表的统计学习便大放异彩。2006年,深度学习被提出,其通过逐层学习方式解决多隐含层神经网络的初值选择问题,从而提升分类学习效果。与此同时,结合多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集成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提出,成为机器学习的重要延伸。当前,集成学习和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机器学习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进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金融管理、商业销售、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给机器学习的研究与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