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70年:西藏经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禀赋结构升级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西藏禀赋结构的升级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无论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在逐渐拉近与内地的差距。

2.3.1 教育发展成就

西藏的教育发展历程经历了6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小学与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或是师资力量与教育投入,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2.3.1.1 基础教育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此后,中共西藏工委和进藏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认真贯彻《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积极开办新型公办小学,动员广大藏族群众送子女入学,新型学校逐步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1951年3月,进藏部队为昌都地区创办了西藏第一所新型学校——昌都小学;1952年8月,成立了拉萨小学;1956年6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9月,西藏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正规初级中学——拉萨中学成立,并在日喀则小学和昌都小学内各附设了一个初中班(30)。到1957年上半年,全区已有公办小学98所,在校学生6360人。1958年底,全区保留小学13所,在校学生2600余人,小学入学率约为2%;初中1所,在校学生160人。1961年,民办小学1400多所,入学儿童5万余人(31)。在大力发展民办学校的同时,公办普通中小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图2-1与图2-2中可以看出,在和平解放西藏后,中共中央与西藏地方的一系列办学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966年西藏的小学数量是1956年的18倍之多,1956—1966年普通中学增加了4所;1965年西藏小学在读人数是1959年的4.1倍;“文化大革命”时期,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读人数都激增,但是恢复稳定后,国家的政策使得学校数量收缩,但是在读人数从1986—2006年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央和西藏地方的教育扶持发展政策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图2-1 1956—2016年每十年基础教育(小学、普通中学)学校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西藏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图2-2 1956—2016年基础教育(小学、普通中学)在读学生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西藏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3.1.2 中等职业教育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自治区中等教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藏中等教育起步期,全区建立了各个行业的职业技能教育。第二阶段为西藏中等教育的转型期,这一时期西藏中等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特点。

在第一阶段(1953—2000年),全区共建立了16所中等专业学校,如表2-2所示。

表2-2 1953—2000年建立的16所中等专业学校

数据来源:根据《西藏教育六十年》整理所得。

其中,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是西藏唯一一所培养少数民族中等艺术专业人才的学校;西藏自治区银行学校是西藏唯一的中等金融专业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是西藏唯一一所农牧林综合性的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西藏自治区邮电学校是西藏唯一一所邮电中等专业学校;西藏自治区警察学校是西藏唯一一所培养公安干警的学校;西藏自治区卫生学校是西藏第一所卫生学校(32)

第二阶段(2001—2011年)西藏成立了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表2-3所示。

表2-3 2001—2011年建立的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数据来源:根据《西藏教育六十年》整理所得。

其中,西藏自治区体育成人中专学校原为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该校是西藏唯一一所体育类职业学校。该校成立至今,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际及全国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林芝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是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各类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中专学校,该校与西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01年4月合作,设立大专、本科授权点。昌都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是昌都地区师范学校于2000年转型而来的,学校始终坚持“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创业有能力”的办学宗旨。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是由日喀则地区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的,是日喀则地区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山南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是山南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

2.3.1.3 高等教育

如图2-3所示,解放前,西藏没有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解放后西藏从小学办起,用了14年的时间,于1965年创办了西藏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学院。随着西藏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使得西藏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1965年,西藏工委决定将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为了解决基础教育中中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于1965年底成立了西藏师范学院;为解决西藏地区缺乏医务人员的问题,改善医疗环境,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西藏医学院;1974年,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34)。至此西藏四所高等院校产生,开设了23个专业,2个干部培训部,3个预科部,在读生中少数民族占50.8%。

根据1980—1982年制定的《全区高等学校教育调整意见》,1983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西藏大学筹备组,1985年9月1日,西藏大学成立。目前西藏有三所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三所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图2-3 1959—2016年高等学校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从图2-4中可以看出,西藏和平解放后经过党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从1959年的0人上升至1965年的2251人。“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期间,在读学生数量有所下降,但经过教育制度的恢复与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1996年,高等教育在读人数升至3412人,是1986年的1.84倍,增长了84.4%;1996—2006年,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在读人数约为1996年的6.84倍,增长了584%。随着教育政策的逐步稳定与完善以及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在读人数逐年上升。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建立了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加强了高等学院的管理工作,改善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与技术人才,促进了西藏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图2-4 1959—2016年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2.3.1.4 师资力量

发展教育,要有一支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师范学校教育,和平解放后,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西藏从4个方面组建人民教师队伍:第一,从进藏解放军和地方干部中抽调一批有文化的藏、汉族人员开展教育工作;第二,从内地高校、中专毕业生中选派优秀学生进藏任教;第三,吸收一批区内社会名流、学者、无业民族知识分子经过短期培训,分配到学校任教;第四,开办师资培训班、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时,共有3410名教师。

经过几年的发展,西藏自治区的师资数量明显增加,师资质量也大幅提升。1975年开办师范学校后,初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1980年后,师范教育得到了优先发展,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量由1890人上升至2841人,增幅为50.3%,同时培养在职教师与增加援藏教师都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今,西藏自治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已经达到了19519人,尊师重道之风盛行(见图2-5)。

图2-5 1978—2016年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西藏教育事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教育体系,西藏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如今的西藏教育与人才培训已基本与国家繁荣同步。西藏基本建立了小学教育、创办和发展了中等与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已基本具备,教育网遍及各地、县、区、乡,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其次,教育经费与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教学设施面貌一新。国家对教育经费一向从优从宽,通过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使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更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最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70年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并掌握了藏族学生的思维规律与学习特点,逐渐摸索出一套藏族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开发了藏族学生的智力,学生们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35)

2.3.2 基础设施发展成就

很久之前,藏族人民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了青藏高原富饶美丽的土地,也开辟和建设了沟通各地的人畜小道和骡马驿道。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在进入西藏时“边进军,边修路”,使西藏的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上的奇迹。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1 交通设施发展成就

第一,成功修建川藏、青藏公路。

1950年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军伊始,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950年1月,开始修筑川藏公路,北线全线长2415千米;南线全线长2149千米。川藏公路的修建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勘测艰难、气候恶劣、地势复杂、缺少粮食等问题,在修建川藏公路中牺牲了许多人,终于于1954年通车。整个川藏公路的修筑过程中,广大军民携手奋战,五易寒暑,共挖填土、石方2900万立方米,修筑桥梁4430座,涵洞3781道,在这5年中,近2万人立功受奖,3000多名干部、战士、工人牺牲,用血汗和生命创造了世界公路修筑史上的奇迹(36)

1950年,为了支援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抢修了此路。青藏公路起于青海西宁市,止于西藏拉萨市,全长2100千米。后经改建,全长1937千米。青藏公路自西宁向西南翻越日月山、橡皮山、昆仑山、风火山、唐古拉山等15座大山,跨越分属于黄河水系、内陆水系、长江水系的香日德河、齐纳果勒河、楚玛尔河、通天河等10余条河流。特别是通过526千米的多年冻土地带,这在世界公路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在这样的地区修筑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施工异常艰苦。为修筑青藏公路,共经过三次探路,在修筑过程中,军民合作,解决了在修筑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37)

1954年12月25日,是西藏人民大喜的日子,这一天川藏与青藏公路全面通车。

第二,形成输油管线、公路运输网。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满足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直用汽车从青海冷湖及甘肃玉门油田运油进藏。为了解决西藏长期存在的石油补给难的问题,1972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批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负责,组成一支以解放军为主,包括各地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民兵参加的建设大军,从格尔木至拉萨铺设一条长距离成品油输油管线。1972年7月开始勘探设计,1973年3月破土动工。经过3年多施工,于1976年11月试输油到拉萨,1977年10月基本建成投产,1984年开始扩建725油库,1985年投产后库容量成倍增加。国家投以巨资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和大型油库,对保证西藏自治区内石油供应、稳定石油市场、支援西藏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38)

继川藏与青藏公路通车之后,西藏公路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到1987年底,区内共有15条公路干线,315条支线。覆盖全区的,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逐渐形成,西藏自治区公路运输网主要干线见表2-4。由于当时没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与养护尤为重要,经过长时期的调查研究,青藏公路率先铺设沥青路面。

表2-4 西藏自治区公路运输网主要干线形成

数据来源:根据《当代中国》整理所得。

图2-6 1978—2016年公路里程

资料来源:数据《西藏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

随着公路运输网的形成,西藏的交通建设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1996年,公路运输里程达到22931千米,并呈现逐年递升的态势。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完善了西藏的交通运输网络,到2017年西藏铁路运输线路达786千米,公路运输线路达89343千米,客运总量1709.72万人次,货运总量2216.58万吨。

第三,战胜“空中禁区”,修建运输线。

西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恶劣,雷雨、冰雹、风沙和高空强风肆虐,曾被世纪航空视为“空军禁区”。和平解放西藏后,随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开辟从内地到西藏的空中运输线。随着1978年邦达机场修建工程竣工,西藏地区拥有了当雄、日喀则、贡嘎、邦达4个机场。

近年来,行进在雪域高原,人们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曾经山陡路险的西藏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往的千里搓板路变成了沥青路,“扁平式”的公路运输网正升级成为由公路、铁路、航空组成的“立体天路网”(39)。西藏交通设施的发展使交通制约全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基本缓解。

西藏交通设施发展成就还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保障了西藏社会事业史无前例的发展。交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西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文化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公路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交流,为农牧民走出深山、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二,拉动了西藏经济持续增长。西藏交通部门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长远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刺激经济增长。“十一五”时期,在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占30%以上。第三,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在公路建设项目中,通过优先租用群众的施工机械设备、优先使用群众自采的沙石料、优先安排群众进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方式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公路工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农牧民群众通过公路建设直接增加现金收入29.6亿元。第四,巩固了国家边防,促进了民族团结。随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把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联结在一起。大批西藏各族青年到内地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深刻了解了党的民族政策,有力促进了西藏与祖国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增进了西藏各族人民与兄弟民族的团结(40)

2.3.2.2 邮电通信业发展成就

西藏早在古代就有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邮电通信业开始出现;和平解放后,西藏开始创办人民邮电。70年来,西藏的邮电通信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邮电队伍逐渐壮大,通信手段与通信设施不断进步创新,通信能力持续增长,网点设置遍布全区,服务面日益扩大,见表2-5。

表2-5 西藏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成就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当代中国》整理所得。

1973年,西藏各地邮局开始发展农村电话,1985年8月27日,全国第一个在地区所建的卫星地球站——昌都卫星地球站一期工程部分竣工;同年11月,阿里卫星地球站一期工程部分竣工。

“十二五”期间,西藏信息通信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数达到1126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83.7%,西藏地区的信息通信能力大大提升。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现代化西藏奠定了有力基础,更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数据显示,199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56.1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026.39亿元,20年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7.3倍。2015年西藏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4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71亿元,电信业务总量53.70亿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1.5万门(41)

西藏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空间距离,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日后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使西藏人民可以更加便捷地接收到国家的信号,帮助西藏人民解放了思想。总之,西藏邮电通信业发展的70年,是披荆斩棘、斗志昂扬的岁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团结和带领下,在邮电部、工信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邮电通信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