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关注孩子的自制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陈会昌提出:“小时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能力,哪一个对将来生活幸福程度的预测力更大呢?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力。”
德国音乐家巴赫从小非常喜欢音乐,很想去汉堡听一位管风琴大师的演奏,可巴赫住的地方离汉堡有90多里路,巴赫很穷没钱坐车去汉堡。为了听演奏会,他只好带上干粮徒步上路。走累了便在田野里休息一会儿,天晚了就在农舍屋檐下的草堆中睡上一夜。他经常这样步行往返。顽强地自制力支持巴赫不懈求学,最终使他成为著名音乐家。
自制力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孩子学习优秀的极重要因素。一些孩子聪明伶俐,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分散,做作业精力不集中,学习只有三分钟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陈会昌提出:“小时候的智商和自我控制能力,哪一个对将来生活幸福程度的预测力更大呢?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力。”
世界著名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对美国各监狱的数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里,有90%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自制力,也就是说,他们未能把精力用在积极有益的方面。
什么是自制力?就是能把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控制在理智之下,努力做应该做的事,不管多难多累也要做好;同样,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做不该做的事,这都是意志力的表现。
自制力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就像是一部汽车,只有动力系统,能跑得起来,但不能称为“完整的汽车”,还必须具备有效的刹车系统,该停时就能立刻停下来。只有这样的汽车,才敢开到马路上去。要是没有刹车系统,或刹车系统不灵,汽车硬要开出去,非出事故不可。
在学习实践中,有自制力的孩子,能有效抵制各种外界诱惑和情绪冲动,理智地去安排自己的行为,学习专注投入,能“管住自己”。
自制力差的孩子,不能抵制外界诱惑和情绪的冲动,只能靠外界的管制和约束。他们冲动的情绪胜过理智,是情绪和外界诱惑的“俘虏”,“管不住自己”。
自制力的高低是如何形成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高低有先天因素,也受后天家庭不同教养方式的影响。很多研究发现,自制力形成主要是在学前阶段。当幼儿的认知能力,如想象力、内部语言等得到发展时,他们也相应地发展了抵制诱惑、抑制情绪冲动和延迟满足的能力。这种认知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概在5~7岁发展最快。这一阶段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制能力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小孩子冬天要吃冰淇淋,大人不买就哭闹,这时就要给孩子讲明冬天吃冷食不好的道理,并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他的欲望延迟满足,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反之,孩子以哭闹要挟,父母无节制地满足他,他就凭情绪做事,很难培养自制力。
假如您的孩子自制力差怎么办?提出三点建议:
励志教育
针对孩子要强好胜的天性,利用励志名言和名人励志故事,鼓励孩子树立理想。美好理想是行动的巨大动力,孩子有了理想,就会自觉约束自己。再者,利用孩子见闻中的实例,讲明自制力差的严重后果,警示孩子管住自己。
奖惩严明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父母与孩子协商制定学习和生活的“规矩”。做得好就表扬或奖励,做不好要惩戒。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其结果决定行动者会不会再次做出相同的行为。若感到“愉悦”“有益处”,就会重复相同的行动。父母的表扬或奖励是令孩子愉悦的,他会管住自己积极去做好。如果孩子违犯“规矩”受到惩戒,他会感到“没意思”“倒霉”,就会力争不再违犯“规矩”。
换位思考
父母要教孩子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感受和心情,也就是培养共情心。例如,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老师会怎样想;个人的事做不好要劳驾父母,父母会如何想。研究表明,经常采用换位思考法教育的孩子,行为自制力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