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怎样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态度,对事情的效率或成败,几乎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主动好学的学习态度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伟大的力量。
有一本风靡全球的书叫《自动自发》,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几乎每一个公司员工手中都有这本小册子。它的作者美国的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书中提出:“什么叫自动自发?让我来告诉你吧!自动自发就是不用别人吩咐,不用别人要求,就能主动而且出色地完成工作。”“那些成大事者和平庸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大事者总是自动自发地去努力,而且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
孩子学习也是相同道理。为什么智力水平基本相同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有很大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那么,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形成成绩巨大差距的生理、心理原因又是什么?
日本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稻田太作提出了“头脑指数”的概念。这一概念认为,大多数人本来拥有的智商和实际表现出来的智商不一致。稻田太作提出了“实用智能指数=天赋×大脑使用效率”这样一个公式。这一公式表明,在天赋相同的情况下,“实用智能指数”越高的人越聪明。那么,什么是大脑使用效率?他又提出第二个公式“大脑使用效率=智力×态度”,这表明,态度是调动大脑使用效率的极重要因素。
无论做什么事,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态度,对事情的效率或成败,起着几乎决定的作用。所以,主动好学的学习态度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伟大的力量。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大脑潜能是非常巨大的,对孩子潜能的开发,首先必须调动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孩子自觉主动学习,才能极大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发挥其聪明才智。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喜欢学、主动学的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学习,都能迅速进入状态,他的大脑会被快速激活,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大脑的注意焦点会牢牢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迅速捕捉到有效信息,并快速加工消化,他的学习是深刻的、高效的。
那么,父母怎样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转变自身教育观念
孩子学习根本上靠内在动力。靠大人唠叨督促,不会有多大作用。学习优秀的孩子,在他们幼年时,父母就有意让孩子知道,学习和将来前途相关联。比如,带孩子去逛街,看到一个乞丐,就告诉孩子说,“这人为什么成为乞丐,因为他小时候没好好读书,无法生活,才成为乞丐。”莫道小儿无记性,打下印记贯终生。
有一位初中生,过去父母催促他学习,唠叨个没完,孩子总是懒懒散散、磨磨蹭蹭。后来,父母转变了做法,给孩子讲明有知识才有美好前途的道理,并对孩子说:“你快长大了,也懂事了,怎样去学习,你自己看着办,我们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这一招很起作用,自此以后,孩子果然学习自觉了,成绩也逐渐上升了。
指导孩子树立目标
目标是一种追求,一种动力,小孩子在言谈中往往会讲“我长大了要当大英雄”“我要当大科学家”。小孩子是充满梦想的,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是莫大的动力,“你好好学习,就一定能实现梦想”,鼓励他把梦想变成现实,孩子为了实现梦想,就会自觉努力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是孩子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
善于发现孩子进步
众多家长总是看到孩子长处少、短处多,看不到孩子进步,总关注孩子退步。这尽管是好意,其实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有进步和退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加以肯定和称赞,令孩子感到愉悦,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不要吝啬夸奖,父母的夸奖是孩子巨大的学习动力。
促成学习的好感觉
一个孩子是否乐意学习,取决于能否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这不只是取决于学习成绩好坏,而是取决于成人给孩子的评价。也就是说,孩子学习成绩无论是优还是差,就看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优点,还是退步、缺点。父母关注孩子进步、优点,并加以赏识、肯定,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好感觉,尝到甜头,是培养孩子自信心,体验成功感、成就感的好方法。好感觉会带来愉悦感,孩子愿意不断寻找这种好感觉,从而促进其自觉主动学习。
指导孩子劳逸结合
孩子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比成年人容易疲劳,他们记忆力好,但不宜进行长时间学习,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定时完成任务。不要把时间全部安排在学习上,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以保持孩子旺盛的学习精力,防止出现厌倦心理,让孩子始终保持主动自觉的学习状态。
一位教育孩子成功的老师的话,也许对您有所启示:“我对孩子是放心、放手、放开。放心就是相信孩子他尽力了,不要总是督促,让孩子逆反。放手就是尽到应当尽的责任就行了。放开就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不要代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