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尽管董明珠欣赏王石,但笔者不以为然。站立华为任正非、格力董明珠面前,王石黯然失色!
公权力的出手,拯救的不是王石,不是万科,而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国智造。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博士,而是更多的技师。”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了“制造业回归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欧盟提出“再制造化”战略。在经历了20多年的“制造迷失”之后,世界各国政府重新审视制造业。
或许你还记得,翻转任何一个iPad或者iPhone到背面,都可看到“中国组装”字样。当然还有另外几个字:“加州创造”。即便如此,特朗普2016年1月在利伯缇大学演讲时仍然高喊:“我们将让苹果在美国生产他们的电脑,而不是在其他国家”。
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近70年奋斗,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正推动中国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跃变。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之利。”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几十年前“超英赶美”的追求,听上去比较荒诞,但如今已基本实现“超英”。深谙大国崛起之道的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这些年都站在了中国制造营销的第一线,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全力为中国制造吆喝。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习近平,2013年8月30日,沈阳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
任正非、董明珠、马云……在一夜暴富神话盛行、资本市场众声喧哗的现实语境中,他们依然火红于中国,火红于世界。因为,他们让世界不再小看中国制造。
“你说未来有一个中国公司领导世界,我相信那一定不会是华为,因为华为是全球化公司,不是一个中国公司。”
——任正非,华为CEO, 2016年6月27日
“外国消费者不相信中国产品,让我觉得很耻辱。”“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责任担当。”
——董明珠,格力电器董事长,2016年3月
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告诉我们:“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无论在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还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都是不可动摇的。制造业是国之根本,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源泉和所有其他行业的基础。一国的制造业规模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抵御风险危机的能力,国防安全的能力,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优质的“中国制造”需要“勤劳的双手”,独特的“中国智造”更需要“智慧的大脑”。开发13亿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脑矿,推动中国制造业“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真正的“技术跨越”,中国制造才能坚定地从世界经济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
有专家指出,“制造强国”基本拥有这五大特征:一是拥有一定数量世界知名的企业;二是具备高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三是掌握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四是效率提升与质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科技界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三大技术,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2012年1月11日,美国一篇题为《为什么说现在是轮到中国担心制造业了?》的文章说:未来20年里,美国将利用新技术挖空中国的制造业,并重新在制造业领域获取“绝对竞争优势”。
“未来的制造业变革不是今天简单意义的制造,而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造,是智慧的制造。智慧制造和传统意义的制造的最大区别就是大数据,过去制造业靠的是人口红利即低成本,而未来的制造业将依靠大数据赋予人类的思想力。”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