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诞生
什么是在线教育?相信这是很多读者阅读本书时产生的第一个问题。别急,在定义在线教育之前,先来回顾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教育是如何定义的。
从基础的“教”和“育”两部分来看,教育既包含了普遍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增进的部分,又包含了启迪思想和培育品格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上会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个重要的教育场景来完成。
家庭教育一般是由父母帮我们完成的,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来教授孩子说话、识字、保持身体平衡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品德、行为价值观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家庭教育应该更重视孩子“育”的方面,即人的心性、态度、习惯等方面。因为大部分人的原生世界观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所以父母或家庭的教育理念对孩子一生的行为内核会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学校是“传统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多数人由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我们大多也是在学校开始学求知、学共处。在这个阶段,除了父母,学校中的教师和同学也会对我们的知识志趣和品格心性产生重要的影响。戴维·索恩伯格在其《学习场景的革命》一书中也提到了和同龄人交谈、讨论,即书中提到的“水源”场景和其他三个学习场景[分别是营火(演讲陈述)、洞穴(自我反思)、生活(社会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则是人一生的修炼场,通过各种社会教育、培训、实践,一方面使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加,让我们在社会中可以生存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也会强化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而自我教育相当于个体的自我修行和进化,我们通过自我教育来反思进步、锤炼技能、提高心性。当然自我教育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在和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场景的融合下进行的。
不管是家庭、学校、社会,还是自我的教育场景,我们的目的都是让教育更有效果,让学习者不论是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还是在心智启迪、品格锤炼方面都能做得更好。
这就需要对应教学场景的角色,拥有专业完整的教学全链路视角,从而可以从“教、学、练、测、评、考”的全维度,从学习者如何更科学地学习的视角,来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大部分情况下,这件事只有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做到,因为他们更专业。但学校属于非市场化体制,在教学方面缺少商业视角的服务意识,缺乏可供运营空间的发挥,所以本书探讨的是社会教育范畴中教育培训领域的教育。
当然,由于心性态度和品格素质在社会教育里很难有明确的教学衡量标准和培养方式,不像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有相对明确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培训领域的从业者大多集中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上。但这并不代表“育”的部分不重要,一家社会口碑良好、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教育培训机构,一定在“育人”方面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对教育的概念和范畴以及本书讨论的侧重点有了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在线教育。广义上讲,凡是通过线上的形式发挥教学作用和价值的,都可以被定义为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的形式一般包括音频、视频、直播、社群等。
行业里也有不少朋友用“线上教育”来代替“在线教育”的说法。如果从严格的字面意思上讲,“在线”有同步的意思,“线上”则没有同步的要求,所以就这个层面而言,线上教育的范围更广一些。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在社会传播的过程中,边界越来越模糊,对从业者而言,概念基本没有区别,为了和大部分行业报告一致,本书采用“在线教育”的说法。
其实,在线教育从开始走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到被大家普遍了解和认同的时间并不长。世界范围内我们所熟悉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现代在线教育产品,如可汗学院、Coursera、Udemy等,也才诞生10多年。
当然,从在线教育的历史来看,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事系统的教学影片,之后是一些500强企业内部的E-learning平台、网校的点播系统,以及托尼·贝茨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拥有相对完整概念的第一门线上课程,其主题为“妇女与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们都为在线教育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PC客户端、网页、App、小程序、H5、社群等多种方式,进行碎片化或系统化的线上学习,极大节约了线下交通出行费用及时间成本。
过去,线下教育有距离和场地限制,导致机构服务学员的范围和数量有限,这些问题在在线教育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现在,一位北京的教师不是必须飞到深圳才能给深圳的学员上课,而只要在线上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给世界各地的学员授课,且学员数量基本上没有限制。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的渗透和对它的认同。以前笔者和很多线下机构人员沟通,引导他们转战或转型线上,收效甚微,但这一次他们认为的不可能,其中一些教育机构却已经收到了效果,甚至走得比之前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