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导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对本人研究的整体评估能力

我们在上文用较长的篇幅说明了国家社科基金要考察申报者的第一项能力——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我们讨论国家社科基金考察申报者的第二项能力——对本人研究的整体评估能力,即申报者不仅要具备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同时申报者还要具备站在客观的角度对自己从事的研究予以一定评估的能力,这项能力还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接下来会详细讲解。申报者为什么要具备对自己研究的整体评估能力?原因就是,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本质上是申报者(研究者)和基金之间的互动,申报者必须要考虑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是否符合基金的要求。

上文提到,基金的申报其实是想通过资助研究者来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国家社科基金要解决一个全局性的问题,省部级社科类基金要解决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厅级以下的社科类基金则要解决更为具体的问题。因此无论申报者申报的是什么样的社科类项目,都要使自己的研究与项目管理方的要求对应上,这就涉及申报者对自己整体研究工作的评价能力。有的申报者是高校的教师,长期生活在与社会相对隔离、脱节的纯粹理论环境中,或者被人们描述为“象牙塔”的地方。他们只是一部分老师,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样,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 的研究有的时候完全是自发的,出于个人的兴趣或者是感觉。他们做研究时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中,对于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与外在的需求结合起来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敏感。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单纯做一个老师是没有问题的,还可以继续在高校生存下去(但其实也越来越艰难),但如果是想获得基金的资助,就必须要把自己的研究与相关的基金需求联系起来,实现同频共振。其实现在的基金资助的范围是很广泛的,甚至连冷门绝学都有专门的国家项目。我们从事社科研究的老师多数情况下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这些研究并不是不能与基金的要求结合,只是研究者缺乏相应的意识和方法。经常有教师说:“我研究的是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它是无法跟现实结合的。”这个命题本身就有问题,且不说国家社科基金还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即便是纯理论问题,只要你能够将解决这个理论问题的重要性描述清楚,也是会获得资助的。所谓的社会需求或者基金对于问题的要求不都是实践问题,也有理论问题。重大的科技进步、社会进展其实都是理论进步推动的。即便是基础的理论也是能够跟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比方说那么抽象的数学理论——曲率,它在现实生活当中,在我们设计桥梁和建筑物的时候都能够用到。比如现在在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如果是大规模的集中核酸检测,你会发现检测人员使用的方式是“十人混检”,也就是说将十个人的取样结果放在一个检测的试剂盒中进行检测,如果出现问题,检测结果为阳性,就围绕这十个人再展开第二轮检测,而不用一人一检,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这背后也是数学原理。多数情况下,申报者强调自己研究的是基础学科,无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其实是没有能力找到自己研究的那个有意义的“问题点”。在这里,无论申报者从事的是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型研究,都需要将自己的研究与“基金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否则没法凸显研究的意义,也就没法获得资助。具体来说,申报者对自己研究的整体评估能力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