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发际线后退,而是人生在前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别人如何对你,都是你教会的

你被身边关系亲密的人伤害过吗?

如信赖的亲人、亲密的朋友,或者是热恋中的伴侣?

当然不是那种所有人都看得到的矛盾和争吵,而是你的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偷偷修改了你的第一志愿;是你的朋友一边对你好,一边打击你;是恋人删掉了你通讯录里所有异性的联系方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宣誓自己多么爱你。

你会怎么想呢?是觉得他们真的爱你,只是方式不恰当?还是能分得清那打着“爱你”的旗号的控制和操纵?

我收到过一封读者的来信,蛮有意思的。

她来自五线城市的郊区,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宿舍里跟她走得最近的女孩是北京本地人,对她一直挺照顾,周末常带着她去周边玩,还把自己昂贵的化妆品大方地借给她。

如果她的讲述仅限于此,那应该是个亲密无间的姐妹淘故事。但那女孩在对她好的同时,又总是对她极尽各种打击和嘲笑,比如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叫她“土包子”,说她又胖又矮又没见识。人越多,那舍友嘲讽她的时候就越来劲。

她一开始忍着,一方面的确因为自己的出身有点儿自卑,另一方面又觉得舍友的确对她不错——她刚入学的时候连饭卡怎么刷都不知道,全靠舍友的帮助才好不容易融入了这所大学。她也曾经隐晦地跟舍友表达过自己的不满,希望对方别再当着众人的面取笑她,但舍友总是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打个哈哈就遮掩过去。

今年暑假,她在北京找了个实习公司,有天舍友中午来找她吃饭,当着她所有同事的面奚落她化的妆难看,她的黑框眼镜很土,她来北京两年了还是一口土味普通话等。她面子上绷不住,就怼了舍友几句,舍友当场就甩脸走了,从那天起,两个人就开启了谁也不理谁的冷战。

她觉得自己没错,不该主动道歉,但另一方面又总是觉得有点儿对不起舍友曾经的照顾,别扭了好几个月也没想通,跑来找我聊天。

“是我太玻璃心了吗?我该道歉吗?”她问。

我在屏幕这头看着她的私信,想起的却是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中一个我很喜欢的情节。

小女孩凛的妈妈每次心情不好都会拿她撒气,不问青红皂白就劈头盖脸地打她,但心情好的时候,又会带着凛去买衣服作为补偿,并告诉她:“妈妈爱你,之所以打你,是因为你做错了事情,我是为你好。”

凛走失之后,被信代带回了小偷之家,看到小女孩身上的累累伤痕,信代忍不住把凛搂在怀里。

“凛酱挨打,不是凛酱的错……”信代慢慢对凛开口道。

“爱你才打你,这是骗人的话。”信代紧紧地拥抱着凛,“爱你的话,应该这样。”

我有时候觉得,这段对话适用于任何一段关系,爱是那样主观的东西,以至于它有时也被当作垃圾桶,无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以爱的名义往里塞。

专制的父母逼着孩子跟自己看不顺眼的男(女)朋友分手,我是爱你的;

丈夫因为妻子跟陌生人说了句话就动手家暴,我是爱你的;

以朋友之名,损毁你的自信,贬损你的自尊,我是爱你的。

而那些被迫接受这些爱的人呢?

在巨大的认知不协调中,人会自觉给自己洗脑。“他们也是为我好”,“他这么做都是因为他爱我”,“她也没说错什么”……

直到对这样的“爱”深信不疑:是啊,我这么糟糕,这么一无是处的人,还好有你爱我。

可这是爱吗?若你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你就会发现那是伪装成爱的打压、剥削与控制。

所以,感知爱的时候不妨简单一点儿,不要问初心,不要问动机,不要任何的“其实”和“但是”,你只要问问自己的感受。

你感觉到被爱了吗?

那是让你愉悦和自信的东西吗?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会这样对他吗?

人际关系中有一条铁律:如果你感觉不到爱,那一定不是爱。而你需要做的,只是别贪心,别为了那一点点的甜,去喝下那剂包装成爱的慢性毒药。

你得从一开始就守住自己的立场: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爱,如果你只会这样爱我,抱歉,这样的爱我不要。

因为真正想要帮助你变得更好的朋友,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嘲讽你,不会一次次地把你的抗议当耳边风,不会像摆布一个洋娃娃一样,完全不把你的感受放在眼里;

想要让你过上幸福生活的家人,也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你的自由之上,更不会以亲情为绳索,来捆绑你飞向未来的翅膀;

想要跟你白头到老的恋人,不会靠着打击你、贬损你来告诉你“你看你这么差,除了我根本没人愿意爱你”,而是会鼓励你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让你有更多的朋友,让你更自信柔和。

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真正爱你的、温柔而诚挚的人,但前提是,你得先摆脱这份有毒的爱意,摆脱它带给你的妄自菲薄和自我怀疑。

别人如何对你,都是你教会的。

永远提醒自己远离身边“有毒”的人与事,永远相信自己值得最好的爱。

这是一个人最该有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