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晚清七十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斌椿欧游记:第一个出国访问官员的海外奇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于1859年3月被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一个月后,叶名琛绝食而死。据《蕉轩随录》中说,叶名琛到印度后,所携食物吃尽,仆人请求添买而叶不准,说:“我之所以不死而来,是听说夷人欲送我到英国,据说他们国王素称明理,想要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希望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性命早已置诸度外。本想完成此事,不想日望一日,总不能如愿,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食物既完,又何颜食外国之物?”

作为俘虏,叶名琛没有面见英国女王的那份幸运。不过在6年后,倒是有位名叫斌椿的中国老知县帮他完成了这一愿望。

说起斌椿出国这事,还得从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说起。

1865年9月,赫德请假回国完婚。行前,赫德特向总理衙门提议带一官员前往欧洲游历,以增博海外见识。对此,主管领导恭亲王奕訢倒很是赞同,但他对赫德推荐的斌椿不满意,原因是此人年事已高,而且并非总署官员。

斌椿,正白旗出身,他之前曾在山西、江西等地做过知县,退职后经人介绍在海关总税务司帮办文案,因办事妥帖,很合赫德的心意,这也是后者推荐他前往的主要原因。

但是,恭亲王奕訢的想法却是希望赫德带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负责文书、财务收支)前往欧洲观摩,以助于办理外交,斌椿当时已经62岁,即便去了也无大用。可让奕訢感到意外的是,当时在总理衙门充任章京的官员多为六部郎中或主事之类,他们对这趟差事是既避又畏,没一人敢出来答应。无奈之下,奕訢只好同意赫德提议,并要求他带上几名同文馆学生一同前往。

相比而言,老县令斌椿倒还有些魄力。据其自述,他之所以乐于跟赫德出洋,一则他好远游,“九州曾历七”,愿“采风至列邦”;其次,他乐结“西儒”,并与美国驻京使馆参赞卫廉士、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等人交游甚广。

1866年2月20日,恭亲王奕訢向朝廷奏报斌椿等赴欧游历之事,其中云:“查自各国换约以来,洋人往来中国,于各省一切情形,日臻熟悉;而外国情形,中国未能周知,于办理交涉事件,终虞隔膜。臣等久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探其利弊,以期稍识端倪,籍资筹计……兹查有前任山西襄陵县知县斌椿,现年六十三岁,系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善禄管领下人。因病呈请回旗,于咸丰七年在捐输助赈案内加捐副护军参领衔。前年五月间,经总税务司赫德延请办理文案,并伊子笔帖式广英襄办年余以来,均尚妥洽。拟令臣衙门札令该员及伊子笔帖式广英,同该学生等与赫德同往。”

至此,“赫德观光考察团”一事遂成定局。

据《赫德日记》的记载,为壮其行色,斌椿被清廷授予三品衔,任“观光团”副总办(总办当然是赫德),随员包括斌椿子广英(或为照顾老父考虑)及同文馆学生德明、凤仪、彦惠4人。其中,已考取九品官的德明、凤仪赏六品顶戴,未考官的彦惠赏七品;此外,赏斌椿治装费三百两,其他人各两百两。为方便出行,斌椿等人还带有6名仆役,加上赫德的随身仆人,共计12名中国人参加这次的欧洲巡游。

1866年3月7日(同治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斌椿一行人自京启程,在天津拜访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后,即与赫德会合并乘一艘小轮船前往上海。

抵沪后,一行人换乘法国大轮船“拉布得内号”前往香港。3月27日(农历二月十一日),考察团抵达香港后,再次换乘远洋客轮“康拔直号”启碇西行。此后两星期,考察团先后在越南西贡和新加坡停留,据斌椿记载,一路都有华人华商。

启程后,根据总理衙门的要求,斌椿考察团须将“所过之山川形势,风土人情,详细记载,绘图贴说,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因此,斌椿、德明等人都将沿途如天竺(印度)、锡兰(斯里兰卡)、阿拉伯等地的所见所闻一一记载。

当时,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开掘,考察团经红海沿火车路至埃及,并参观了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之后,考察团经过苏伊士地峡至地中海换船,途中经过意大利(斌椿称之为“大秦国”)。经过近两月的航程,考察团于5月2日抵达法国马赛。

之后,赫德因要回国完婚而脱团先行,后续行程由随团担任英、法文翻译的广州税务司包腊及芝罘(烟台)海关税务司德善负责。值得一提的是,包腊、德善两人都会流利的中文,对此次考察作用甚大。

作为赴欧考察的第一站,斌椿对法国马赛的记载颇详。在其笔下,马赛这座拥有50万人的现代大都市,“街市繁盛,楼宇皆六七层。雕栏画槛,高列云霄……街巷相连,市肆灯火密如繁星”。

马赛的繁华景象,让斌椿等人大开眼界。当晚,斌椿等人入住一家七层楼高并配有自动升降梯的酒店,上上下下,轻松自如,西洋技艺,果然名不虚传。

之后,一行人乘坐火车经里昂前往巴黎。到法都后,椿斌一行人在遍拜各国公使之余,也参观了卢浮宫,并前往大戏院看舞剧及观看马戏、纺织厂等。

在法国游览观光17天后,斌椿一行渡海来到英国。据斌椿描述,英国首都伦敦“人烟稠密,楼宇整齐,街道整洁”。在这里,他拍下了生平第一张照片,“摄人影入镜,以药汁印出纸上,千百本无不毕肖也”。

当斌椿等人拖着辫子出现在伦敦街市上时,“游人男女老幼以数千计,见我中国人在此,皆欣喜无极,前后追随”。此情此景,倒是和中国人看黄头发、蓝眼珠的洋人如出一辙。

此外,英国的新闻媒体对斌椿考察团报以了极高的兴趣,他们派出专人对斌椿等人的活动进行追踪报道,令报纸的销量大增。不仅如此,有些报社和商人还单独印制斌椿等人的照片在大街上高价出售,颇有供不应求之状。

在赫德的安排下,英国方面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斌椿考察团。

5月23日,赫德陪同斌椿等人拜访了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勋爵;28日,考察团与前洋枪队统领戈登将军会面;6月3日,斌椿等人乘坐为其特别准备的皇家马车访问伊顿和温莎堡;6月5日,英国皇太子、太子妃为斌椿考察团举行了盛大的舞会;次日,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接见斌椿考察团。

一个退职的老县令,竟然见到了英国女王,这在近代中国的外交史上也是少见了。

据斌椿的记载,当晚的皇家舞会规模宏大,白金汉宫金碧辉煌,台阶上铺着地毯,两旁摆满鲜花,宫廷卫兵肃立两侧,极为庄重。当晚,参加舞会的英国贵族、大臣及夫人小姐们不下八百人。当乐队奏起音乐时,袒肩露背、珠光宝气的夫人小姐们步入舞池翩翩起舞,光彩照人。大开眼界之余,斌椿也不无感慨地说:“中华使臣,从未有至外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如此盛景。”

对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自接见,斌椿也十分感激,其在答词中不无钦佩地表示:“得见伦敦屋宇器具,制造精巧,甚于中国。至一切政事,好处颇多。且蒙君主优待,得以浏览胜景,实为感幸。”事后,斌椿意犹未尽而作诗两首——《四月二十三日英国君主请赴宴舞宫饮宴》:

玉阶仙仗列千官,满砌名花七宝栏。

夜半金炉添兽炭,琼楼高处不胜寒。

长裾窄袖羽衣轻,宝串围胸照眼明。

曲奏霓裳同按拍,鸾歌凤舞到蓬瀛。

于欧洲考察期间,斌椿一行人在英国逗留的时间最长,达到38天。在此期间,斌椿一行人既参观了造船、钢铁、纺织、玻璃等工矿企业,同时也考察了造币厂、海关及观看阅兵等,收获颇丰。

在伯明翰,斌椿参观了当地的棉纺织厂,并做了详细记载:“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顷刻成轴,细于发矣。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

对于当时的交通工具,斌椿似乎特别感兴趣。如启程之初,他就对法国大轮船“拉布得内”号的蒸汽机与自来水管十分好奇而做了详细记载;在锡兰,斌椿第一次乘坐四轮马车。此外,斌椿还记载了巴黎的自行车,称其两轮贯以短轴、人坐在上面足踏机关就能行走;在酒店里,斌椿还记载了“火输小屋(即电梯)可容六七人,可开至顶楼;暗消息(电铃)手一按则即知某屋唤人,传语亦然”。

在所有近代交通工具中,斌椿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火车,对火车的描述也最为具体:“一行五十辆或六十辆不等,咸以铁环联之。第一车系蓄火机……第二车载煤,随行添用。第三车沿途刊印新闻纸,携带信文。后则一、二、三等客车。再则行李货物。”

如此具体的描述后,斌椿还意犹未尽地赋诗一首:“宛然筑室在中途,行止随心妙转枢。六轮自具千牛力,百乘何劳八驾驱?若使穆王知此法,定教车辙遍寰宇。”在其看来,乘坐火车比“八骏日行三万里”的周穆王还能走得更远。

由于斌椿多次与人谈及乘坐火车的奇妙感觉,在巴黎经商有年的江苏常州人、天顺号老板王承荣还为他代购一个可以用酒精燃烧驱动的火车模型,作为这次考察的纪念。而在《乘槎笔记》的最后,斌椿特别郑重其事地注明,这次考察共坐船19次、坐火车42次。

英国之行结束后,斌椿一行人又赴荷兰、丹麦等国参观访问。7月6日,斌椿一行来到瑞典,沿途“碧水湾环,山岛罗列,峰回路转”的美景,令其心旷神怡。不仅如此,瑞典方面还特意安排斌椿一行人前往北极圈小城欣赏白昼奇观,后者为之兴奋得彻夜不眠。

在此期间,瑞典国王在皇宫接见了斌椿考察团。接见过程中,王妃还被斌椿手中一把折扇所吸引,斌椿遂为王妃解释了扇面上沈凤墀《采芝图》的寓意。尔后,瑞典皇太后也特别召见考察团并以极珍贵的水果加以招待。受宠若惊之余,斌椿当席吟诗一首盛赞皇太后:“西池王母住瀛洲,十二珠宫诏许游。怪底红尘飞不到,碧波青嶂护琼楼。”

在瑞典时,斌椿还特意提到这样一件事:某次他们泛舟游览时,彦惠忽感腹痛,船主见后立刻上岸找药,“主人见华人,便慨然应诺,乞诸其邻而与之”。游罢归来,船主说:“贵国从无人至此,今大人幸临敝邑,愿效微劳。”言罢,“不收渡资,荡舟而去”。

离开瑞典后,斌椿一行人又前往芬兰、俄国、普鲁士、比利时游览观光,不过这些地方都只是短暂逗留,走马观花而已。之后,考察团再次到法国,准备返程。

8月19日,斌椿一行人仍自法国马赛原路返回,并于11月13日回到京城。从时间上看,这次考察共耗时近9个月,行程9万里以上。其中,从马赛上岸开始,欧洲之行共计三个半月,期间游历11国,以英国时间最长(38天),其次法国(32天)。

斌椿回国后,曾自豪地写诗说:“愧闻异域咸称说,中土西来第一人。”而其出洋经历也引起了少数开明官员、士人的关注。早在起程前,国内学者徐继畬、桑樸齐就把自己的史地著作《瀛寰志略》和《海国番夷录》赠给斌椿,以资参考。回国后,徐继畲、李善兰又为斌椿的《乘槎笔记》作序,前者称其有福,后者则不无羡慕地说:“中外限隔,例禁綦严,苟无使命,虽怀壮志,徒劳梦想耳!”

这次的考察,除斌椿写有《乘槎笔记》及诗稿《海国胜游草》《天外归帆草》之外,随员德明也撰有《航海述奇》等。这些考察笔记(或说游记),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在各国的种种见闻,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当然,对于促成此事的赫德来说,他的目标就更大了。据其日记,他为斌椿考察团设定的目标和评估是:

1.由清廷派遣官员赴欧洲(这一点已获成功);

2.欧洲各国政府接受并友善地对待考察团(这点不仅成功而且超过预期);

3.促使欧洲人对中国人感到满意并激起对中国的更大兴趣(这点也已成功);

4.让考察团对外国有一个愉快的经历和回忆(这点也已获得成功,可惜时间过于短促);

5.希望斌椿回国后出任堂官(外务部长);

6.借此机会,清廷能善待西方技艺和科学;

7.劝导清廷派遣大使出国;

8.促使清廷同各国建立切合实际而基于理性的友谊。

对于前四条,赫德很有把握地认为已经成功;但对于后四条,赫德却只是一笔带过,未多置言。事实上,不论总理衙门还是西方国家,都不认为斌椿考察团是正式的外交使团,而清廷向西方派驻首任使节、驻英公使郭嵩焘,那是1877年的事了。

作为补充,斌椿回国仅四年就去世了,其他人也大都无所作为。至于他们写下的那些作品,时人少有问津,或只是将之视为海外猎奇之作,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