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解读纷繁的绘画风格
现实主义:狭义地指19世纪中后期一场起源于法国的艺术运动,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
印象派:是19世纪60至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艺术流派。它抛弃了古典艺术“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线条”的告诫,着重于展现光影的改变而否定轮廓。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野兽派:1898年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种现代绘画风格。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他们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新艺术: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单一的一种风格,可分为直线风格和曲线风格,装饰上的和平面艺术风格,并以其对流畅、婀娜的线条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称。
表现主义: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与法国的野兽派几乎同时出现。艺术家着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尤其是恐惧、焦虑等负面情感,对现实往往扭曲和抽象化。
立体派: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艺术流派。艺术家以多个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描写对象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叠放,造成了众多垂直与平行的线条交错,散乱的阴影并没有使立体主义的画面因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未来主义:发源于意大利的艺术思潮,强调对科技、工业化等元素的呈现。
形而上画派:1917年初,基里科与未来派画家卡洛·卡拉称呼自己的作品为“形而上绘画”。画面将真实与非真实两种元素,犹如缠绵的梦境一般融合在一起。
抽象主义: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纽约,蓬勃于20世纪50年代。它抛弃了对外在物的再现,纯粹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要素。它只是一种风格样式,和“具象艺术”相对。
达达主义: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的一种艺术流派。它诞生之初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达达主义这个流派就和它的名字一样,追求偶然和无意义。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至上主义:俄罗斯的一个抽象绘画流派。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艺术的奠基人。
超现实主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其影响最为深远,以潜意识和超越现实的梦幻为创造源泉。
行动画派: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纽约,也称抽象表现主义。它强调创作的自发性、随机和无意识,与中国画的泼墨方式相似。
波普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它反对一切虚无主义思想,通过塑造那些夸张的、视觉感强的、比现实生活更典型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实实在在的写实主义。波普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图形。
极少(简)主义:是一种简化到极致的抽象艺术流派,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它主张只使用极少的色彩和形象,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也叫做ABC艺术、直接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