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的生活: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一切如常——经典中所认知的好的生命状态

古人很少用“养生”这个词,更多的是“卫生”和“遵生”。“卫生”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干净,而是对生命的护卫,“遵生”则是说要遵照生命的规律去生活。

无论护卫还是遵照,都意味着我们需要先了解生命的“常态”是怎样的,比起关心脾虚、肾虚、肝火旺这些病态,对常态的了解和依循,是更重要的事情。

人的什么状态是正常的?比如身体基础的新陈代谢,能吃能睡能拉,情绪正常,该高兴高兴,沮丧了也能够过去,能够专注等。而这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却是我们日常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我们习惯于把问题推给外界和环境,但实际上是回避了我们自己对自己应有的承担。

关于如常,在《黄帝内经》的开篇就做了很具体的描述。书中,黄帝问岐伯,为什么过去的人可以半百而不衰,尽享天年, 岐伯的回答中提到的几个因素,非常具体而日常,总结起来便是:知“道”、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里的“如常”建议:

① 知“道”

所谓的道,就是天地之间,令万物运作的一种力量和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它,并且依循这样的规律去生活。

②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生命的规律,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即世间的一切都处在一种对立和统一的平衡中。有春夏就有秋冬,有白天就有黑夜。你要用,就需要养;要显露,就要有背后的积累和收藏。生命是一个生长收藏的循环。因为这样理解生命,这样去生活,自然就会与天地间那个不断运转的内在的理和规律相合,由此会活得更顺畅,消耗也会更少。

③ 食饮有节

饮食是养生的重要部分,这一句中的“节”字很重要,指的是节制和节律,即知道应该如何吃,哪些东西应少吃或不吃,以及在什么时候吃什么。比如会跟着节令饮食;在吃了一顿很油辣的火锅后,知道接下来一段时间应该吃得温和清淡一些;在喝了冰香槟后,煮一点姜水来温养平衡等,而不是一种肆意的、没有控制和觉知的状态。

④ 起居有常

作息要符合常态,也就是循着自然规律和人的需求而行止。比如冬天不宜太早起,太阳出来再起床;疲惫的时候不要硬撑,先去好好地休息睡觉。还有如苏东坡所说的饿了再吃,饱足之后,便不要再贪食——要经常记得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真正需要什么,怎样是舒适而通畅的。

⑤ 不妄作劳

诸如中医里所说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什么事情都别太过,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长期劳作所带来的损伤中。由此我们的内心需要两种意识:一是节约使用自己的能量,不要习惯硬撑;二是要有调节的意识,比如伏案时间特别长的人,要主动给自己安排运动的时间,去进行对治和缓解。总之坐一会儿要起来走一走,奔忙得太厉害了,一定要给自己留一点静养的时间和空间。

说完以上几点,岐伯说,这样人就可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中国人的生命系统里,心神和肉体是相互贴合而默契合作的一体,形神同在,人到心到。那种坐时知坐,食时知食,随时都能处于专注集中、敏锐又安静的状态,便是一种和自然大道的贴合,如此带来的消耗最小,人便可以“尽终其天年”,比如“度百岁乃去”。

还需要理解的一点是,所谓的“天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岁数,每个人的禀赋不同,寿命也会不同。尽终天年,便是好好地度过自己应有的时光,而不是原本能活九十岁,却因自己的无知和妄为,早早地衰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