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战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强迫症的常见表现形式

某患者,男性,14岁,学生,因“反复检查、重复行为3年”,在父母陪伴下来到台州医院心理卫生科就诊。其父母反映他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出现反复检查、重复行为。例如,走楼梯时走下来了又回到原地方重新走一次;写作文时把“这”字在一句话中写上再划去,又再写上后划去;马桶盖反复掀起、放下数次。他虽然自知没必要,但控制不了自己的形为。家人骂他也不起作用,并且,他显得烦躁,学习成绩下降,经常头晕、恶心、心慌,说话容易结巴。近日,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无故踢家中的物品、扔东西,大声吼叫,需要家人帮助洗脸、洗脚。家长见其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而焦虑不安。下面是其父母对其情况的说明及其作业。

儿子今年14岁,读初一,以前读小学时,有轻微洁癖,桌凳要重复擦好多次,做事慢吞吞。从十一月初开始,就出现很多问题:

1.字体变得潦草,严重地字不成体,写完后连自己都读不下来,单字涂改频繁,选择题中的一个英文字母要涂画很多次,老是觉得自己没写好,孩子自己说知道的就是控制不了,他自己也很苦恼;

2.做回答问题作业时,语句不通顺,作文更是无法完整地写下来;

3.说话变得结巴,心慌意乱,语不成句;

4.平时经常说头晕,吃饭恶心;

5.到现在,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无缘无故地踢东西,扔东西,大吼大叫,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己做,要家人帮他洗脸、洗脚,脱衣、穿衣。

父母对他说教多次,但效果不大,其症状甚至越来越严重,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以前老是责骂他。现在他的症状越来严重,放学回来就抱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大吼大叫的。一副精神都快要崩溃的样子。

心理卫生科医生经过对其病史、精神检查的详细了解,以及必要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最后诊断该来访者为强迫障碍。

一般地说,所谓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指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只是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下面是其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怕脏和怕被污染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对患上可怕的疾病(如性病、狂犬病、传染病之类)的毫无根据的担心;

2.过分关注脏东西、细菌、有毒物质(任何被认为有毒的物质,例如家用清洁剂、药物、过期食品、环境污染物);

3.对身体排泄物(包括接近有关排泄物的东西,如马桶或相关身体部位)和分泌物(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的厌恶;

4.对黏性物质及其残留物、湿湿的东西或者某些“未知”物品异常关注;

5.对任何与疾病相关的东西(包括病人、无家可归者、医院)恐惧;

6.对自己的身体耿耿于怀。

(二)强迫行为

1.特定的洗涤和清洁仪式;

2.逃避那些实际受污染的物品或自认为被污染了的清洁物品;

3.对是否触碰了受到污染的物品进行心理回顾,或者对清洗仪式是否足够进行心理回顾;

4.询问他人以获得没有被污染或者没有污染他人的肯定答复;

5.对触碰污染物品的经验进行记忆囤积。

二、责任和检查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害怕一些可锁物件(门、保险箱等)没有安全上锁;

2.害怕某些装置没有关闭(窗户、水龙头、电器、煤气等);

3.害怕安全设施没有到位;

4.担心通信(电子邮件、文件和信件等)没有发送或者出错。

(二)强迫行为

1.对一些物体进行重复性或仪式性的视觉检查、强迫计数或出声仪式(如结算支票时反复核对);

2.敲打或重复接触某物,确保它们是关闭的;

3.离开后再次返回以确认某物已经安全上锁或关闭;

4.不断地向他人索取信息来确保某个东西已经检查妥当;

5.对检查行为进行心理回顾,来确保所有的东西检查妥当。

三、完美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对物体的某种特定排列的压倒性需求(例如严格要求对称、整齐);

2.完成某个例行动作后总感到不放心;

3.对个人外在仪表和所处环境的整洁度的异常苛求;

4.担心某个物体没有被放到正确的位置。

(二)强迫行为

1.不断“调整”某个物体,把它放在自认为“合适”的位置上(例如把桌子上的东西完美地排成一条直线);

2.在某一边完成一个动作后,会在另一边也完成同样的动作(例如发现自己在右腿上敲击一次后,就必须在左腿上也敲击一次);

3.不断地重复一个动作,直到感觉“完美”(例如不断地从门口经过,或者不断地合上抽屉、开关);

4.对事物进行检查,看看它们是否像应该的那样完美(例如检查床上的两个枕头摆放的位置是否完美,检查衣橱里的衣服是否悬挂在固定的位置上,检查储藏室里的食品是否按字母顺序排列)。

四、伤害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害怕自己会对他人或自己进行突然攻击或暴力袭击;

2.害怕自己会伤害亲近的或心爱的人(例如父母害怕自己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3.害怕自己不能妥善处理暴力念头;

4.害怕由于无法自控而将别人推向车流或者从窗口跳下,或者会出现一些可能导致惨剧发生的冲动行为;

5.害怕自己被伤害性念头淹没、为了缓解压力而实施某项行为;

6.害怕自己失去理智而犯下暴行,事后自己又不记得;

7.害怕自己没有清洗或关闭某些东西,从而引发悲剧;

8.害怕自己对某个人下毒;

9.害怕自己会开车撞到别人而不知道,直到警察追上来;

10.害怕自己的性格发生莫名其妙的变化,开始享受伤害性想法或者实施伤害行为。

(二)强迫行为

1.回避那些可能激发自己伤害性想法的人、物、地点或信息(包括媒体);

2.回避那些可能会将伤害性想法付诸实施的情境(例如给婴儿洗澡);

3.不断地向别人寻求安慰,保证自己没有或不会做可怕的事情;

4.为了确保自己没有或者不会伤害别人,不断地对相关的想法或记忆进行心理回顾;

5.强迫满灌:总是强迫自己去想象暴力行为,并确保自己对这些画面感到恶心,没有实施意愿;

6.思维中和:故意强迫自己用积极的、与伤害念头相反的方式进行思考;

7.强迫祷告或者仪式行为:出现伤害念头时会重复祷告或者背诵咒语;

8.出现伤害念头时会重复某些行为,直到这些想法消失;

9.检查自己开车驶过的地方,确保自己没有撞到别人,或者回头检视经过的路人,确保他们没有受到伤害;

10.对暴力案件进行研究,并将这些与自己进行对比。

五、性方面的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害怕出现与自己原有性取向相反的想法、情绪或身体感受,认为它们的出现意味着自己的性取向发生了变化;

2.害怕自己性取向的“否认”;

3.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拥有另一种性取向;

4.害怕与性取向问题相关的生活情境(例如关系问题、音乐偏好的差异、性欲变化等);

5.害怕那些证明自己有不同性取向的过往经历;

6.害怕对亲人、朋友产生性方面的感觉;

7.害怕承认他人的魅力与品质,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对该性别有兴趣。

(二)强迫行为

1.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心理回顾,以确定或否认某种性取向;

2.寻求安慰或保证(包括自我安慰)来确定自己的性取向没有变化;

3.逃避各种触发情境(例如同性恋邻居、同性恋影片、服饰特征等);

4.想到某个同性别的人时,会对下腹部进行心理或身体检查,查看自己对该刺激的反应;

5.强迫性地提醒自己的性取向(例如比常人更多地观看异性恋色情片,来保证自己确实是异性恋)。

六、恋童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害怕产生不当行为,变成一个恋童癖者;

2.害怕与儿童有不恰当接触;

3.害怕去否认自己的恋童倾向;

4.因为自己是一个恋童癖者,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害;

5.害怕出于入侵思维的压力而与儿童发展性关系;

6.害怕被别人认为是恋童癖者。

(二)强迫行为

1.回避任何有儿童出现的场所(尤其是单独与儿童相处的地方);

2.回避任何可能会激发强迫症的媒体报道(童装广告、恋童癖报道等);

3.对自己的与儿童有关的行为进行心理回顾;

4.对过去的性经历进行心理回顾,以保证自己没有恋童倾向;

5.在儿童出现时,会对生殖器部位的反应进行心理检查和身体检查;

6.对所有与性或儿童有关的想法进行分析检查。

七、关系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如果我并不是真正爱我的另一半,怎么办?

2.如果我们的关系即将失败,而我必须离开,怎么办?

3.如果我的爱人是因为对我了解不够,才做出与我在一起的愚蠢决定,怎么办?

4.如果我更合适其他人,怎么办?

5.如果我无法停止这些与伴侣有关的想法(例如身份特征、人的性感部位、价值观差异),怎么办?

6.如果我并没有伴侣想象的那样有吸引力,怎么办?

(二)强迫行为

1.对任何与关系有关的事物进行心理回顾;

2.强迫性地对自己的关系的怀疑进行忏悔;

3.寻求对关系的保证;

4.对关系相关的情绪进行心理检查;

5.对关系本身进行各种情境歪曲和理论化;

6.回避任何可能会激发关系强迫思维的情境(例如努力不去关注有吸引力的个体、避免参与性或关系方面的主题、避免与可能激发强迫思维的人独处)。

八、顾虑强迫

(一)强迫观念

1.我错误地理解了宗教经典中的教义;

2.我没有严格地遵循教义,因此会被整个世界讨伐;

3.我对圣像的想法是不对的;

4.一些特定事件、语句或数字的出现,都是谴责我的征兆;

5.我的忠诚度是不够的;

6.我的内在很邪恶;

7.我必须答应别人所有的要求;

8.我不能有任何潜在的自私行为;

9.我永远不能冒犯别人;

10.我必须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或是否道德;

11.我不能使用任何不当的产品(例如可能使用了有童工的企业所生产的衣服、食物、酒精);

12.我必须确保自己没有浪费资源(例如水、电、燃气等);

13.相信某些数字或颜色“吉利”或是“不吉利”。

(二)强迫行为

1.重复性或苛刻的祷告仪式;

2.在宗教概念方面不断寻求安慰;

3.有中和思维:用宗教性思维替换那些非宗教性思维;

4.对宗教观念进行心理回顾,或者对宗教感受进行心理检查;

5.夸张的宗教行为(例如过度捐献行为、长距离的几步一拜行为);

6.回避与其他宗教相关的人物、地点、肖像或者媒体接触;

7.对相关的数字或者符号有过度参与或过度回避的行为;

8.大量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心理回顾,以获得不道德的证据;

9.理论化(我会在道德测试中如何行动?);

10.因自己未达到百分之百的道德水平而忏悔;

11.避免使用可能产生道德争议的产品;

12.从自认为道德标准良好的人那里寻求安慰;

13.自我惩罚(因害怕违反道德而进行过度的自我批评);

14.为确保自己没有浪费资源而进行过度检查。

九、过度关注强迫

(一)强迫观念

1.对呼吸的过分关注;

2.对眨眼的过分关注;

3.对吞咽的过分关注;

4.对耳鸣的过分关注;

5.对眼皮跳的过分关注;

6.对睡眠的过分关注;

7.有意识的身体定位(例如胳膊是如何与身体其他部位相连的);

8.有意识的身体觉知,无论是正常的还是无缘由的(例如发痒、温暖感、心跳等);

9.对一些正常声音的过分关注(如鸟叫、风声、车辆嘈杂声);

10.有意识地记忆歌曲(脑海里不停地回放歌曲的旋律);

11.有意识地回忆特定的画面(有时是正常画面,有时是不良画面,但都伴有“陷入其中”的感觉);

12.对自己思维过程的关注,你产生了一个想法,但反复的思考过程会让你不堪其扰;

13.认为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然地行动,我可能会变得不自然或奇怪;

14.认为我对这些事情的意识会成为一种负担,让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正常、自然,我会因此感到压抑和崩溃。

(二)强迫行为

1.对激发情境的心理检查(呼吸、吞咽等);

2.对激发情境的自主或不自主性特点进行心理回顾;

3.对意识的显著性进行心理回顾;

4.寻求安慰(尤其是从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那里)来确保这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这种疾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5.回避那些可能会激发强迫思维的情境(例如不去公园以回避鸟叫,回避那些可能会激发过度意识的社交场所);

6.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或到医院检查(如验血、测血压和脉搏、做CT),寻找某病的征兆。

十、囤积强迫

(一)强迫观念

1.想把无用的废弃物贮藏起来;

2.无法扔掉任何东西,因为“说不准它还能派上用场”;

3.对有可能会错误丢掉和处理掉的东西忧心忡忡。

(二)强迫行为

1.仔细检查家里的垃圾桶以防有“珍贵”的物品被扔掉;

2.在外收集无用之物并带回家贮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