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海贸
孙登没有办法制造出更先进的铠甲,但是唐朝时期的明光铠确实是一个方向,后期搞到了高产的棉花种之后,就可以大幅度的换装了。
只不过,孙登现在没有办法控制东吴的生产资料,只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制造了。
虽然不多,但是忠武军用是可以了,孙登一直秉持一个信念。
“兵贵不再多而在精!”如果是人数有用的话,百万黄巾军,岂不是能推翻大汉?
李自成的数百万流寇也不至于敌不过满清了。
历朝历代的军事大家,不是都推崇精兵战术吗?
其实实际上是孙登只能负担这五千人了,孙登还要额外承担大量的相关费用。
孙登还需要加大对各种科技的研发,不良人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要钱。
要不是孙登搞出了,不少来钱的东西,孙登就要找孙权借钱了。
世人只知蜀锦,却不知吴服,何其不公?
当然二者完全没法比,蜀锦就属于高级面料,吴服,就是东吴地区的服饰。
本来还不算出名,可是后来被小日本子学去了,就成为的和服的祖宗了。
日本和服的祖宗,就是东吴的吴服,然后又吸收了南北朝的服装特点,又学习唐朝的特点,又学习明朝的特点,才演变成了现在的和服。
对于现在一些穿着和服的中国人来说,穿就穿吧,还狡辩说是“吴服、唐服!”简直可笑。
你要是真的穿的是中国服饰也没啥,可是以倭代华就不可饶恕了。
“吴服消失在中国的历史中”(可能是中国好看的衣服种类太多?)
诸葛亮用蜀锦,孙登就不能搞出来吴锦?
而且蜀服也有,但是不被主流所认可。
诸葛亮也想要出口蜀服啊,可惜,东吴不要,曹魏不稀罕,只能出口蜀锦。
孙登直接和日本贸易,出口吴服。
当然此时的东吴和日本与三韩地区辽东地区的贸易也不少,而且赚了不少钱。(要不然之后孙权也不会被骗那么惨!)
孙登直接大力出口吴服,以及当地的特产,换取大量的资源,同时孙权严格限制技术,只有成品,技术不好意思,没有。
此时的日本就是小部落,而且非常多。
本来想要朝拜中原王朝,就是魏国,结果曹丕看不上,没有理会。
反而是被东吴联系上了,本来嘛!正常贸易后,这些日本人发现,东吴的特产是真多,服饰也美,纸张也好,白糖也好吃,总之太多了。
东吴可以出口的东西太多了。这些酋长们,不得不加大和东吴的贸易力度。
然后,曹丕三路伐吴,号称三十万大军,吓得这些酋长都说不出话来,都以为东吴挺不住了。
很多人都拒绝和东吴的贸易,生怕被魏国迁怒,结果让这些人大吃一惊,魏国的三十万大军,竟然被打得大败而归,听说魏国皇帝,竟然直接大病一场。
这些小酋长哪里见过这些,直接对东吴畏惧非凡。
更多的日本酋长们来朝拜、觐见东吴,并且加大力度和东吴的贸易。
孙登呐,反而是对于那些见利忘义之人,直接拉入黑名单,以后都不在和其贸易,然后对于几个态度比较好的部落,大家赞赏,然后指定其可以和东吴直接贸易,剩下的部落则不能和东吴贸易。
孙登的做法很简单,日本现在有好几百个部落,一一贸易的话太麻烦,现在直接指定几个部落,成为东吴在日本的代言人,就好了。
而且东吴本来出口给日本的东西,价格就非常昂贵,这些部落还会再次加价,可想而知双方必然会产生矛盾。
这些部落会紧紧的站在东吴这一边,和其他的部落产生巨大的矛盾。
孙登则稳坐钓鱼台,收取大量的财富。
不要以为日本很穷,是日本人穷,又不是酋长穷,那个地方都一样,该穷的穷,不该穷的不穷。
孙登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后,又不会吸引大部分日本部落的矛盾,因为所有的日本部落都把目光放在了那七个获得东吴授权的部落上。
这七个部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还交好东吴,可以说,每一天实力都有所增长。
孙登知道,既然扶持了几条狗,就必然要有反制手段,狗永远只能是狗,想要咬主人,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一条路,死!
当然孙登不会直接动手,只需要把出口的份额减小一些,然后再把这个部落踢出去,不让其做经销商,结局就早已注定了。
当然,这个前提就是东吴,不能被曹魏打得大败,不然就没有然后了。
孙登也大力发展和辽东、三韩、南洋、林邑等地的贸易,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金银,但是三角贸易不行吗?
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有昆仑奴了(黑人),当然,孙登肯定不会让这些人种棉花和粮食了,无它,效率太差。
孙登自然不会管其他国家的奴隶是从何而来,一句话,有金银,要金银,没有金银要资源,那么啥都没有,给我人,一句话,孙登想要修路,想要做事,没有人口,可不行。
很多人不知道东吴的航海技术有多强,实际上远超你的想象。
就说东北地区和江南的海运,是从孙权这开始的,何况是其他国家。
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交阯太守士燮卒,其子士徽作乱为吴广州刺史吕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灭。
从此交州之地彻底为吴所据。其后吕岱派遣从事前往南海诸国宣扬吴国声威,促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堂明(今泰国境内)诸王,各遣使奉贡,所谓“奉贡”,实即互市。
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又遗使献乐人及方物。
后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公元245~251年间,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
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可惜二书均已遗佚,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见到片断引文。
在吴韦昭的《吴鼓吹曲章洪德》中对当时东吴和南海诸国的来往有如下描述:章洪德,迈威神。感殊风,怀远邻。平南裔,齐海滨。越裳贡,扶南臣。珍货充庭所见日新。
东吴时代,南海诸国和东吴的海上贸易络络不绝,各国商船往返两地可以说是东吴航海获利最大之处。
据万震《南州异物志》上记载当时在南海上有波斯、天竺大海船远来贸易,而在吴“黄武五年[应为嘉禾三年至六年,即公元234-237年],有大秦贾人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方土谣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
权以男女各十人,差使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论乃径还本国”。
孙权既然能派遣使者送秦论回国,则表明东吴有能力到达大秦。另据康泰《吴时外国传》所记“从加那调州,乘大海船,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所以,这个时候,中南半岛、印度诸国、以及波斯、大秦,都和东吴有贸易,你说东吴的海军,行不行。
当然,一旦膨胀了就不行,孙登已经准备好在关键的时候的时候劝阻孙权了,毕竟“大吴燕王”事件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