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瑾王“痊愈”之后林惊雨也松了一口气,再不用每天一大早就起身去瑾王府了。最重要的是,瑾王这些日子还赠了她一整套的琉璃器具,跟在瑾王府的一般无二。
林惊雨把那还空着的储物间整理好,然后把东西都放了进去,继续准备需要的材料,做她要做的东西。
进入腊月,京中上至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准备过年了。林惊雨这边也不能免俗,白露每天一大早就去赶集,买回来的粮食之类的东西把厨房隔壁的小房间也堆积得越来越多了。
她还跟隔壁的大娘学会了怎么做腊肉、腊鱼之类的东西,还有咸菜,腌菜等等。
冬日里青菜少,林惊雨这些天都是靠发豆芽之类的给自己加菜。虽然城里有卖水灵灵的青菜的,可是价格太贵,不要说白露了,就连林惊雨都有些不舍得买。
“明年我们多做些咸菜和腌菜,到冬日里吃。”白露说。林惊雨笑眯眯地点头,没想到等到下午董府那边就送来了一小筐新鲜的青菜。
送菜来的是于氏身边的刘嬷嬷。
一见到林惊雨她就喜滋滋地行了半礼,笑着道:“许久不见林姑娘,我们奶奶想得很,想着冬日里青菜少,特意让我给林姑娘送些过来。”
这一小筐里,不止是有青菜,还有一些口蘑和新鲜的莲藕。
林惊雨大喜过望,笑着让白露收到,道:“还是三奶奶惦记我。这些日子,三奶奶可好?”
“好!都好!”刘嬷嬷被拉着坐下,手里又被塞了一杯热茶,这才笑盈盈道:“我来也算是报喜的,我们府上要办喜事了。”
林惊雨扬眉,转而一想立刻明白过来。
“董二爷要娶亲了?”
刘嬷嬷双手用力一拍:“林姑娘真是聪慧过人,正是如此!”
董二爷的亲事定在了腊月二十二,是个两相宜的好日子。林惊雨接了喜帖,说了道贺的话刚送走了喜气洋洋的刘嬷嬷,回头见白露站在一旁一脸的不解。
“怎么?”她问。
白露放下门帘,回头对林惊雨道:“董二爷娶亲,刘嬷嬷为什么那般高兴?”
林惊雨闻言忍不住笑了下,道:“新妇入门,二房的大小事情就有人管了,三奶奶也就不用费心左右还不讨好了。”
白露仔细想了想,才又道:“三奶奶管家,不好吗?”
好是好,只是董家各房住在一起,那么一丁点的管家权力并没有什么好处。是真正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再者,还要管着公爹的一应事情,管得多了让人说闲话,真不管了又是不孝,怎样都不好的。
林惊雨笑着摇摇头,道:“反正,对于三奶奶来说,这是好事。”
毕竟董老夫人也不能把芸姨娘一辈子都关在屋子里不出门,时日长久,说不定芸姨娘还有翻身的机会。
如今二房有了主母,那芸姨娘自然不会把于氏当成首要目标了。
林惊雨没有把这些道理说给白露听,毕竟这也只是她的猜想而已。反正,此时董二爷娶妻,对于于氏来说确实是好事。
林惊雨想着既然要赴宴,无论如何也该准备礼物才是。只她又身无长物,直接给银子也让她心疼得不能行,思来想去她准备干脆做一些壮腰健肾的药丸送去好了。
当然了,说得不能那么直白,只说强身健体就足够了。
谁知道,刘嬷嬷离开不到一个时辰,宁安居竟然就又来了客人。
这客人也算是熟人了,正是董二爷未来的岳母大人,林夫人。
这般巧,林夫人也是来送喜帖的。
林惊雨接过喜帖的时候真的愣住了。她与林夫人只算是认识,去林府给她诊过两次脉而已。
如果说于氏送帖子是因为她们两人的患难之交的情意的话,那林夫人送帖子就让她有些不明所以了。
林府定然不会贪图她那一点贺礼,可也不应该客气到连只看诊过一次的大夫都请去吃喜酒?
“林姑娘到时若是得空,不妨去林府坐一坐,陪着我那女儿说说话。她——”林夫人说着顿了一下,勉强笑着道:“她闺中好友不多,倒是几次提及林姑娘都很是喜欢。”
林惊雨隐约有些明白林夫人的爱女之心了。她收下了请帖,笑着道:“到时候我一定去给林大姑娘添妆。”
林家添妆比董家迎亲要早,倒是不妨碍她同时去两家。
林夫人闻言松了一口气,林惊雨见状笑着道:“只是我原本就是布衣,身无恒产,到时候礼物简薄还请夫人不要见怪。”
林夫人连连摇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她目光中透着几分怜爱,低声道:“你这些年吃苦了。”
这话说得没头没尾,林惊雨迟疑了下没有接。林夫人仿佛也察觉了自己的失态一般,连忙转移了话题,问起这医馆之中的药丸都有什么,然后不分类别每样都买去了不少。
有了这么一个大客户,林惊雨做的药丸卖出去了大半,白露在一旁数着钱笑嘻嘻道:“要是每个客人都这般大方就好了。”
林惊雨瞥了她一眼,道:“那你家姑娘我只怕搓药丸要搓到手抽筋了。”
白露哈哈大笑,连连道:“姑娘要是不嫌弃我手笨,我也给姑娘搓药丸。”
一入腊月日子仿佛过得格外快,林惊雨看着四周的店铺,到了腊月十五这一日大多都关了门,恰好之前林夫人把店铺里的药丸买了不少,她干脆就也这一日关了门开始休息了。
到了腊月二十这一日,就是给林大姑娘添妆的日子了。林惊雨定了一套二十余两的银首饰,一边咂舌自己的大方一边暗暗心疼。
不过想想林夫人照顾她的生意,这二十多两银子也算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因为结亲的是东峻侯府的二爷,林家这一日还是很热闹的,林惊雨到的时候门房见了连忙请她先歇脚,然后一路通传很快就见林夫人身边的嬷嬷亲自迎了出来。
林惊雨隐约记得这位嬷嬷姓胡,起身叫了一声胡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