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仙大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吸星大法

若非是因为背负着邪派之名,创派祖师爷又惨遭开了挂的位面主角虚竹的生死符暗算,结果早早饮恨退场,星宿派也不至于会一代而亡。

即便如此,星宿老仙的影响也没有就此断绝,就不说后来变成日月神教镇派神功的吸星大法了,丁勉翻寻记忆,竟是意外地发现,其它金书中的多套反派武学,其实都和星宿老怪丁春秋有关。

而其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宋朝末年跻身天下五绝之一的“西毒”欧阳锋了。

除了一身用毒和饲养毒物的本事之外,就连欧阳锋能够正面抗衡降龙十八掌的得意武学【蛤蟆功】,都是丁春秋模仿各种毒物姿态,随手研创出的全新功法【五毒戏画】中的一路,后来因为姿势实在难看,自诩人间谪仙的丁春秋,实在不屑于趴在地上装蛤蟆与人过招,于是随手教给某个马屁拍的舒服的弟子,后来辗转落入欧阳锋手中,创立白驼山一脉流传于后世。

不过就连丁春秋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他随手研创的一套丑陋武学,竟然足以媲美丐帮降龙十八掌及大理段氏一阳指。

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在倚天屠龙记中堪称最邪毒功的【千蛛万毒手】,以及清朝初期鹿鼎记中的蛇岛“神龙教”的武学传承,其追根溯源,竟是都和星宿老怪丁春秋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而那些遗臭万年却又神奇无比的奇药,如日月神教的“三尸脑神丹”、神龙岛的“豹胎易筋丸”、白驼山的“化尸粉”等,或是丁春秋一手研发,又或是他留下的原始药方,经过后人不断改良而成。

自创武功绝非易事,尤其是原创出一套内功心法,一整系的武学神功,更是难上加难。

若论对武林及对后世的影响,天龙正传时代公认的十强者——“一僧二挂三老四绝”,这十人加起来也不及一个星宿老怪。

原著中的丁春秋,成功研创出吸星大法,却始终无法解决他人内力进入自己体内会造成致命反噬的弊端。在他尝试吸入几个小喽啰内力后,又不得不用毒功将其给化掉。最后只能研创出半吊子水的化功大法,这也是丁春秋毕生最大的遗憾。

然而有了丁勉这个穿越者的眼光见识,尤其是他脑海中关于武侠小说的记忆,一些困扰丁春秋毕生的难题,却是迎刃而解。

吸星大法是将他人内力吸入体内后,再散入四肢百骸的经络中进行储存,于是留下难解隐患。而段誉的正确做法,却是将吸自他人的内力送入五脏六腑之中。

这是丁春秋原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他看来,四肢百骸经络最有韧性,怎么都比娇嫩脆弱的五脏六腑来的结实可靠,可就连四肢百骸的经络都无法承受异种真气暴走,那内脏岂不是更不堪一击。

殊不知,五脏六腑本就有“府”“藏”之意,人体器官中最善储存之务。而且五脏更分五行,最是能藏五气。

无论是何种门派,何种属性的真气,都逃不出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人体之脏器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皆一一对应,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也。

异种真气进入五脏六腑之中,在五气之中循环往复,用不了多久就全部转化磨合成最为纯净的北冥真气,这就是段誉及无崖子不会遭内力反噬的真正原因。

这正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只是丁春秋还有一处关键一直想不明白,那就是北冥神功与吸星大法的吸功原理。

北冥神功行功路线与诸派内功截然相反,以「以负极引正极」的方式原理吸人内力,所以自身内力愈深厚,吸力愈大。

而吸星大法则是令自身丹田「常如空箱,恒似深谷」,如同在体内培植出一个人工黑洞,以「真空虚无」的方式吸人内力。

将这二者摆在一起比较,北冥神功作为原版,又没有任何弊端隐患,看似自然是北冥神功更加合理,更加【正确】。

然而在丁春秋看来,显然是自己的吸星大法的吸蚀原理更胜一筹。毕竟“磁体”怎敢与“黑洞”相提并论。

北冥神功吸收他人内力还需要自身穴道接触他人穴道,并且目标最起码得是个会武之【人】,毕竟正极只能吸引负极。

而吸星大法则不然,【黑洞】原理的适应性显然更广,不仅无需穴道直接触碰目标的穴道,甚至能够通过武器接触吸收对方内力,而且理论上只要功力够深,甚至能够隔空吸蚀他人内力。

就算是像电影中的任我行那样,不光是内力,就连他人的“精”“气”“神”“血”“肉”,通通都能吸蚀一空,也不是全无可能。

丁春秋在前世自创出吸星大法之后,稍微吸了几名弟子的内力,结果发生反噬,万不得已只好利用毒功将这些暴走真气统统化去,于是吸星大法就这样变成了化功大法。

而此刻的丁春秋若想重修吸星大法,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只需要将真气按照记忆当中的行气路线进行搬运,将丹田气海中储存的真气统统移入五脏六腑中即可,可以说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反而是重修化功大法会很麻烦。

化功大法本质上属于毒功的一种,想要修习,就必须吸纳毒质精华入体,与自身内力相结合方成。

而毒功又分内毒与外毒两门。

外毒即是采药捉虫,调配出各种毒药,平日里将这些毒药藏在全身各处,如指甲衣带之中,暗害他人时,以独门手法将这些毒药释放出去,进行隐秘毒杀。可谓杀人旅行的必备之良品。而丁春秋最为得意的外毒,就是“三笑逍遥散”及“化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