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三步,让朋友忍不住跟你交心长谈
有一次,我的一位学员小蓉在群里说,她去幼儿园接孩子,等孩子的时候,面对着一块有色玻璃做眼神训练,她说这么做的时候,感觉有些担心。
听到了她的心情后,我和她进行了一小段对话。
教练示范
娜娜:小蓉,你感觉到了担心,你担心的是什么?
小蓉:我担心的是,自己一个人就这样面对着玻璃站着,是不是有点傻,人家会不会觉得我有什么问题,会不会被人家看成异类?
娜娜:你面对着玻璃做练习时,担心的是别人怎么看你和怎么想你?
小蓉:是的,老师。
在这简短的对话中,我其实做了这么三步:
第一步,听到心情——担心。
第二步,问心情——担心的是什么?
第三步,回应心情——重复她担心的内容。
掌握好这三步,人与人之间就能很快达到同频、产生连接,而不是自说自话。
感受一下,当你听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是不是有人会这样说话?
嘲讽型:我看你是挺傻的,以为自己是美女啊,人家那么想盯着你看?
建议型:以后不要总是想太多了,别人不会花那个时间和精力盯着你看的。
分析型:你是不是有妄想症,总是想太多,有没有去看心理医生?
当你总是用嘲讽、评判的口吻跟人讲话的时候,不大可能跟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总是喜欢给别人提建议,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当你去分析人家是不是得了妄想症时,你有没有发现你正在促发对方想太多?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别喜欢跟我玩医生病人的游戏,她喜欢扮演医生,让我演病人,每次我去她那里“看病”,还没说自己的症状,她就会说:“来先打三针。”我会问,“医生”给我打的是什么针啊?她说,不用管,就是打三针。
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有太多这种不问西东,“上来先打三针”的情况。当你带着自己的分析、建议、评判说出来的话和“上来先打三针”并无异。
不分析、不建议、不评判,只是去了解,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时时的觉察。对话的进阶需要一个过程,大家可以先从这个容易上手的三步开始。了解对方的心情、感受,问问他的心情感受背后的原因、想法,回应给对方,看看这么做了,和你以往惯用的方式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
我有一个叫大鹏的学员。他之前是那种“钢铁直男”。他曾经在课上探讨过一个话题——为什么我的下属总是这么不给力,为什么总是要换下属?
在他和其他学员的对话练习中,我发现他特别喜欢问“and then(还有呢)”句式。
娜娜:当你的下属没有达成工作目标,你在询问原因的时候,是不是很喜欢用“and then”?
大鹏:是的,最多的一次连问了十个。
娜娜:当你连问十个“and then”时,你有观察过下属当时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吗?
大鹏:(沉默了一会儿)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面对面坐着,越问下属,下属的身体就越往后靠,情绪也越来越低落,感觉自己像老虎对待小白兔一样。
练习了一段时间的对话后,他说下属见到他时没有之前的那种闪躲了。当他给下属布置一项任务时会观察下属的情绪,观察他是否有为难的地方。如果他感觉到了,就会去了解下属所觉得的这项工作的卡点,然后让下属说说他的想法、计划,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指导。这样下属就感受到了领导的支持,在工作中也更有信心了,工作开展得也会更加顺利。
大鹏说:“工作中很多事情压下来的时候,很容易关注事,而忽略人。当带着着急的心态去做事时,带给下属的也是催促、逼迫、压力,大家都被这种情绪局促着,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当开始先关注人的情绪时,下属感受到了被关注、被关心,就会激发出更多的信心,有了这份心力,做事自然也会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