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不忙碌就会焦虑?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忙得焦头烂额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渴望,希望能闲下来,然后好好睡个觉,不被时间所束缚。但奇怪的是,当你真正拥有了清闲的时间,你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享受时光,没过几天你便开始烦躁、焦虑,为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感到懊悔,希望自己能立刻忙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了。看起来很忙,他们是被逼无奈吗?《纽约客》的一位专栏作家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续忙碌源于自己的主动选择。
那么自主忙碌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焦虑感在作祟,一旦停止忙碌,很多人就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为了避免这种焦虑,人们会下意识地主动选择忙碌。这也印证了下面这个实验结果。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参与者,设置了两个任务,这两个任务之间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参与者需要将第一个任务中的调查表交到指定地点。他们可以任选下面一种交表方式:
一、花12分钟将调查表交到指定地点,3分钟后进行下一个任务;
二、就在指定地点附近的服务点交表,15分钟后进行下一个任务。
结果显示,他们中的多数人选择了第一种交表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一个人无所事事的等待时间。在情绪反馈上,选择第一种交表方式的人心情更愉悦,选择第二种交表方式的人在等待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烦躁不安。
那么,为什么一不忙碌就会焦虑呢?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忙碌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千差万别的想法与情绪需求。
1.有的人忙碌,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以及对被需要的渴望
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并不是工作本身很忙碌,而是他们需要在工作中获得“被需要”的感觉,即与他人的互动,以及他人的肯定与依赖。而停止忙碌,焦虑便会产生,焦虑的背后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怀疑自己在工作之外不被需要,也不被人真心所爱,他们感觉自己失去了价值,甚至被人遗忘。不仅如此,停止忙碌,他们还会担心自己的工作被替代,那样工作中的存在感也可能失去。因此,忙碌便成了他们获取幸福感、充实感的一种途径。
2.有的人忙碌,是因为他们认为清闲是懒惰、消极的代名词
职场文化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人们可以在周末收发工作邮件,随时随地开启工作模式。这种一直在线的职场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忙碌意味着对公司的价值高,忙碌是认真工作的表现,休息是一种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于是,清闲与懒惰画上了等号,忙碌与尽职画上了等号。人们就算真的想休息,也担心被老板视为不尽职而不敢休息。
3.有的人忙碌,源于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绝望
心理学家认为,有的人一旦停止忙碌,会过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之类的存在主义问题,他们会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生命的脆弱,从而怀疑自我存在的意义,陷入虚无感中,继而产生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悲观与绝望。因此,对于有些人来说,忙碌是避免陷入虚无感的一种手段。
忙碌虽然可以暂时性地缓解焦虑,但不能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真正放松,长此以往,还会给人带来很多恶果,如导致人际交往失和、关系破裂等。如果你是个一停止工作就焦虑的人,不妨从以下3点做起,开始改变自己。
(1)安排好每天的计划,把最难的事放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做。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强迫自己忙碌是需要意志力的,而一旦意志力被消耗过多,自控就会变成失控。肌肉模式告诉我们,人的自控力从早到晚是逐渐减弱的,我们应该把最难的事情放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做。因为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精力的超负荷使用,无形中也避免了焦虑感的产生。
(2)学会享受任务间歇的休息时间。
比如,中午利用15—30分钟的时间小憩。这短短的时间不仅能提升人的记忆力,还能给身体充电,帮助人们“清空”大脑,为后续接触的新信息腾挪空间。
(3)制定奖励机制,给予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奖励。
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可以给予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如奖励自己花20分钟享受一块蛋糕的美妙滋味。每完成一个大目标,可以给予自己一个较大的奖励,如花一天的时间去爬山、泡温泉。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吃蛋糕、爬山、泡温泉是不务正业,也不会感到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