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变自我,做好交往的心理准备
正视自己,发现影响交往的心理障碍
身处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因为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可以缓解人的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等情绪,还可以为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缺乏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些不擅长打交道的人中,大多数并未意识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障碍,更不知道是这些心理障碍给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带来了诸多困扰。
小徐初中毕业后,去了离家100公里远的县城打工。因为表现较好,没多久,小徐便被提拔为小组长。“衣锦还乡”的她收获了许多羡慕的目光。
这时,初中同学小青央求小徐带上自己,她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徐答应了。
小徐向厂子引荐了小青后,主管把她们安排在了同一车间,又安排在了同一宿舍。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可是,令小徐没想到的是,半年后的优秀员工评选,小青的票数竟然远远多于她的。原因是小青人缘好,和工友们关系融洽,能打成一片,这也为她带来了较高的人气。
小徐不明白,自己明明资历比她高,还是个小组长,怎么就输给她了呢?这让小徐心里很不是滋味,越想越觉得憋屈——如果自己当初不那么好心,将小青带到厂子里来,她哪能如此风光,也不会抢了自己的风头。
从此以后,小徐对小青就越看越不顺眼了——不仅在工作上加以刁难,甚至故意栽赃陷害,让小青遭到主管的责骂。
不仅如此,在平时生活中,小徐也时时和小青过不去。比如,将垃圾倒在小青的床上,将吃剩的发酸发臭的食物扔在小青的餐盒里,等等。更过分的是,有一次,小徐竟不顾天气寒冷,将一盆冷水倒在了小青的被子上,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小青当晚受冻生病。
虽然小青选择了原谅,不予追究,但是工友们却是心知肚明,厂里也对小徐进行了处罚,并且撤销了她的小组长职务。
这件事传开后,小徐在厂里的形象越来越差,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糕。
可以看出,案例中的小徐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嫉妒心理,而她却丝毫不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只一味地怪罪他人,直接导致了她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可是当局者迷,并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毫无偏颇地评价自己,而自我认知失调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知道自身的哪些行为是属于心理障碍呢?虽然不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有很多特点,但是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1.目中无人型。
此类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表现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特质。他们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其他人的思想、行为、需求在他们面前通通不值一提。他们总是企图控制一切,把自己的观念及思维模式强加在对方身上,企图让别人无条件地附和他。
这类人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对方对自己的顺从是因为认可,从而不自觉地说出或者做出一些与彼此关系不符的话语或举动,引起对方的不满与厌烦,甚至因此被疏远而不自知。
2.难以接受对方强过自己的善妒型。
妒忌源于对比,而且往往是出于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的对比,特别是当对方的身份、经历等与自己相似,可却在某一方面胜过自己或者是取得了自己难以实现的成就时,就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对于一个善妒的人,对方哪怕只是受到别人的一句赞美,他也会受不了。通常情况下,善妒的人会在对方取得成就时,表现出不屑一顾;而当对方遭遇困境时,却幸灾乐祸,甚至还会落井下石。其实妒忌这种心理通常很隐蔽,只要他不开口说,或是没有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难让人看出来。
3.自我否定型。
自我否定型的人,与上述两种类型的人相反。他们常常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被忽视的存在。
虽然他们也很想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可往往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害怕被人拒绝或是嘲笑而不敢开口。与人交流时,他们总是尽量避开对方的视线,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4.敏感猜忌型。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内心活动都很丰富。对方无心的一句话,都会被他过度解读,甚至还会曲解善意为恶意,最后得出他猜测的结论——这在别人看来通常十分片面和狭隘,而且牵强又刻意。
更严重的时候,这类人还会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便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留心对方可以印证自己猜测的行为,好让自己的判断显得更加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5.自我防御型。
这类人常常把自己孤立在所有人之外,具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论对方试图以何种方式和他交往,最后都会被他视为不怀好意的敌人。对热情的人,他会认为对方靠近自己必有所图;对冷淡内敛的人,他会认为对方必定是对自己有意见,或是看不起自己,不屑于与自己交往。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这类人在与人交往时,容易说出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话,来揭露对方的“不怀好意”。大家也会因为和他相处太累而逐渐疏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