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的88堂自我控制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读心术”的滥用:别动不动就以己度人

与人往来,直观可感的往往是对方的语言、表情和行为,至于对方内心的想法,我们一般很难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便会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揣摩对方的想法或意图,并给对方的言行一个解释,这有时也被称作“读心术”。很多人认为“读心术”是自己读懂对方、读懂他人的方式,是非常实用的人际交往能力。

的确,日常中我们需要通过别人的言行来“读”对方的心理,并与之互动。可是,如果滥用这种所谓的“读心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人就可能犯错误,出现认知偏差。当以自己的想法解读对方时,人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又会促使我们采取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艾琳在一家公司做人事主管。她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自我要求严格,对其他人也非常苛刻。

自进入公司做主管以来,艾琳多次强调工作纪律,要求每个人必须按时签到。大多数同事默默忍受了她的纪律要求,唯有业务部的李经理提出异议。他说他手下的业务员需要随时与客户联络,经常有晚上加班,或者大清早去见客户的可能,无法严格遵守到岗时间,但是艾琳坚持他们必须签到。

有天早晨,正常上班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艾琳碰到一个业务部的业务员背着电脑,吃着早餐,走进办公室。她特意去查看了早晨的签到记录,发现所有人都正常签到了。艾琳有些生气,认为有人帮那个业务员代签了。她去询问这件事,李经理和业务员都说一大早要见客户,所以很早就到了公司,签到后才出去办事。因为时间匆忙,没空吃早点,所以才在返回途中买了吃的。艾琳无法反驳他们,心里却觉得他们是串通一气,故意挑战她的规定,跟她过不去。

后来,这个业务员在上班途中出了车祸,一根肋骨骨裂,必须请假休息。艾琳看了李经理交的请假报告后说:“只不过是骨裂,又不是骨折,为什么要请这么多天假?”李经理说:“骨裂也需要时间愈合,请假天数也是听医生建议的。”

艾琳翻着请假报告说:“我以前还做过手术,出院就上班了。他骨裂就得在家休养3个月,也太久了吧。如果这样,那我们可不能给他发全工资。”

李经理说:“人家是工伤,没有申请工伤补偿,你还扣什么工资?”

艾琳冷着脸说:“谁知道他这伤是怎么来的?我看他是想讹公司一笔钱吧,不上班还想白拿工资。”

李经理气得脸都白了,一把抓过请假报告走了。随后,那名员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申诉,要求赔偿。艾琳还坚持对方是故意受伤,和李经理串通来讹公司的钱。经过机构审理,公司败诉,支付那名员工全额工资和赔偿金。因为这一事件的错误处理,艾琳失去了工作,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

在整个事件中,艾琳始终“以己度人”,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测对方,而不是根据事实情况来解读对方。她先是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认定对方串通一气,故意为难她,后来又不顾事实,坚持对方工伤作假。她的这种反应符合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即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情绪、愿望和性格等特征,投射到对方身上,将他人的言行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

从本质上来讲,投射是一种基本的防御方式,是我们维护自尊和内心完整性的方法。投射效应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应与自己相同。就拿艾琳来说,她的事业心非常强,喜欢遵守纪律,因此投射出去,就认为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和自己一样。一旦有人不是如此,她就觉得不可理解,是对她的否定。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以主观揣测为主。就像艾琳表现的那样,她每件事都以自我揣测为主,不接受对方的解释,导致自身失去认知的客观性,盲目判断,并坚持错误的做法和决定,反而害了自己。

投射效应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它的出发点以维护自尊、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主,但由于只从自我出发,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人与世界,反而容易陷入主观臆断的偏见,从而引发各种问题。要避免投射效应,人际交往中就不要“以己度人”,不要用下面的句式来思考和分析人和事:

1.“我能做到这样,你一定也能这样。”

2.“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也要对我一样好。”

3.“我觉得他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才会这样做。”

4.“我喜欢这样,你一定也喜欢这样。”

总之,要避免以己度人,就要放下猜测,放下“我想”“我认为”,而要思考一下:事实真的是我想的这样吗?必要的话还可以直接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意思,尽量避免主观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