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唱念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滥觞于清末来自河南、皖北的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民间演唱。河南坠子渊源深厚,是在全国流布较广、影响较大的说唱艺术形式。调查证实,全国多个省区市都曾经流行过河南坠子,不少地区现在仍然飘荡着河南坠子的旋律。河南坠子按篇幅大小,可划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小段)。一般来说,长篇以说为主,中篇说唱并重,短篇只唱不说或唱中加说,说唱表演均使用河南语音。

唱词格式以上下句式、七字句式和十字句式为主,以句式整齐为基本特征。七字句式的分节称作二、二、三句式和四、三句式,如“一轮|明月|照池塘,风送花香|小院凉”等,这种句式来自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自然流畅,念、诵唱都朗朗上口、动听。因此这种句式较多用。此外还有二、五句式分节法,如“远看|白帆浮海面,近看|海鸥在飞翔”。十字句式有三、四、三和三、三、四句式两种,前者如“贾宝玉|闷闷无聊|坐书斋,思想起|黛玉妹妹|好伤怀”,这种句式实际上是七字句加三字头组成的变体,所以保持着四、三节奏的流畅特点,被称为“巧十字”,在坠子唱腔中较常使用。后者如“正月里|掐樱桃|大街去卖,二月里|过端阳|都戴艾来”,节奏很有特点,巧、调皮,趣味性较强。再如“上一联|写的是|寸土要保,下一联|写的是|一统中华”等,相比之下不太好掌握,民间称为“拙十字”。

坠子唱词基本句式具有程式的特点,对唱腔形成有直接关系,唱腔唱句(乐句)的分节与唱词格式相适应。分节(也叫句读、乐读)不是一般的停顿,而是和人们生活中语言的句式和分节、欣赏习惯有密切关系,从内容上讲具有相对完整的含意和宜于做腔的地方,这也是民间音乐讲究词曲自然结合的原因。

另外,还有三字嘣、四字垛、五字嵌、六字顿、九字连、十三串等句式,组合使用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如三字嘣除在人物、景色的赞子中组成垛句外,还经常附加在七字句、十字句前头,连缀起来使用,称为“三字头”,如七字句“这本是,黛玉悲秋红楼梦”,十字句“昨夜里,赵镇长与四龙去送炒面”,等等。

河南坠子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也叫板式变化体。表演中,依据上下句唱词,音乐与此相互适应。用节拍变化组织唱腔结构,同时曲调上也有变化。板腔体基于民间音乐常用的变奏方法,运用速度转慢和加快、节奏节拍的紧缩与展宽、旋律的加花和减音等方法,衍变、派生出一系列不相同的板式变化体系。

比较而论,河南坠子音乐丰富、板式众多,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也叫坠胡和坠琴)和“木鱼”,演员手持简板(也有加书鼓的)演唱。乐队编制早期为一件坠胡,逐渐发展为两三件、四五件等乐器,现代亦有尝试性的交响和电子音乐。

河南坠子表演方式有单口、对口,一般以站唱为主。演出形式灵活,具有质朴、自然、亲切、生活化的艺术个性,因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河南坠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诸多风格的艺术流派,造就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艺术家,乔清秀、徐玉兰、刘宗琴、赵铮、郭文秋、马玉萍以及早期的赵言祥、李治邦、沈冠英等,都是负有盛名的男性坠子前辈。2006年,河南坠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7月8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中国曲艺”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内容分别为河南坠子、相声、快板、评弹。

河南坠子在河南生成,流布全国,影响广泛,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魅力,演唱时要注重对其艺术个性的强化,表现其河南地方特色的审美特质。

基本技巧是演员的基本功,技巧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演唱河南坠子,需要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用气、吐字、发声及字调等基本技巧,在基本技巧的基础上使用润饰手法使其进一步升华。河南坠子的技巧分两个层面,一是基本功,一是润腔手法。

技巧的使用必须在“情”的统领下进行,而技巧在演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达到声情并茂,充满艺术感染力,除了真挚的情感,就是技巧的运用。也就是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演唱除了真挚的情感,还离不开演唱技巧的支持,因此学习者非常有必要理解、掌握河南坠子的基本演唱技巧、艺术表现手段,提高演唱的艺术质量,以便更好传承与发展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