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忆乡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26,高里望的豆腐坊

26,高里望的豆腐坊

高里望解放前做豆腐,传到女儿这一辈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一辈子就靠这一个手艺,做精做专业,正应了古话“一招鲜,遍天下”的道理。她家的豆腐早已经闻名四乡八村,不愁卖不出去。

高里望解放前是林东家的丫鬟,自小家贫,父母早亡,被好心的林家收养。林家太太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乐善好施,对这个丫鬟视如已出,当做闺女养,16岁时又许配给他家的长工郭管家。出嫁的时候林家送了一套嫁妆,即一座豆腐房。林东家的观点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高里望两口子不负众望,起早贪黑,靠着豆腐坊在短短的6年时间,盖上了自己独立的新房子,解放前半年又买了40亩地,过上了有房有地,娃娃老婆热炕头的理想生活。不料想后来,因为这40亩地被评XX成分,爱气受辱,高里望一时想不通,心里郁闷,得了重病,气绝身亡。

人虽然死了,但是她做的豆腐却有名,人走了,大家还想着她的豆腐。逢年过节或者遇到红白喜事,有些人家里要豆腐,就想到高里望豆腐。因此高里望豆腐也就成了一个名词,无形中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字号。

高里望的女儿美英灵机一动,接过了她妈的名声和手艺,使高里望豆腐延续了下来。她家的豆腐一年四季都是抢手货,特别是过年,很多邻近乡村的人,都会去她家预订,否则当天去就很难买到。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她家的豆腐作坊,一是因为我上学的地方离她家近,二是因为有点远亲的关系,去了能喝上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

我看1942这部电影的时候,背井离乡出外讨荒的东家对跟随自己的长工说:我有当财主的诀窍,等我们回去了的跟着我,以后我还会是东家。林东家过去是当地的大财主,也许是他有独特的眼光,或者说是有发财的诀窍,他给高里望的这个豆腐坊,是三间低矮又有些年头的土坏房子,但是比一般的房子要高一些,既不显眼,也不张扬,虽然高一点,但一点也不奢华,适合当豆腐作坊,这个豆腐坊地理位置很独特,在4个村庄的中间,离乡村集市的街道只有几百米远,既适合生产制造,又适合四邻八村的人来买豆腐,还方便赶集。

乡村里的老人也非常佩服林东家,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人不得横财不富,马不得夜草不肥”,你看人家林东家多有头脑,就是一个豆腐坊,一碗豆腐脑,谁是豆子,谁是拉豆腐的,谁是点卤水的,都想的周周到到,安排的妥妥当当,还把自家的长工和丫鬟撮合在一块,给了生路,多多少少的恩德缺德,就是豆腐一碗。

我经常到她的豆腐房混吃混喝,也就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屋子里到处是做豆腐的家当,磨房里有毛驴拉着磨转圈磨豆腐,高高的房梁上吊着过滤豆渣的器皿,经常是雾气腾腾的,仓库里堆放着黄豆,占了半个屋子,有几个大缸泡着豆子,散发着蹄滋滋的味道,还有临时晾豆皮的绳子,有个木质架子上放着豆腐,豆腐皮,豆腐卷,豆油皮,臭豆腐,水豆腐,还有豆腐乳,豆渣等。

生活困难时期,我妈为了调节我们的生活,以很低的价格从她家里买了豆渣,和粗粮揉在一起做窝窝头,再抹上豆腐乳,拌上青辣椒丝,粗粮也能吃出香喷喷的味道。

我对她家的豆腐有如此深刻的印象,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我的三弟从小不好好学习,一提读书他就头疼,一说上学他就浑身不自在,为了这个不成器的东西,父母生气经常打骂他,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了三年,也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为了给他找个生活的出路,有个谋生的饭碗,送他去美英姨家学做高里望豆腐。

早晨天还没亮,美英姨就开始忙活,真是起得比鸡早,我三弟瞌睡的起不来,干活时,又是比驴还苦的活计,美英姨在灶台上忙活,让他在灶台下添柴,把豆腐先用大锅煮开,用一根细棍把锅里的豆油皮一层层地揭起,搭在一旁的绳子上。然后赶着毛驴转着圈磨豆子,一圈二圈转着转着,我弟又瞌睡了,就趴在旁边又睡起来了。等他一觉睡起来,锅里白花花的豆浆,清香四溢,他就用手抓着偷吃。

美英姨教他用一个纱布把豆渣过滤出来后,放在一个大漏筛里面,用纱布包裹,再用重物压成形,然后端出来,剩余的豆渣做成豆渣饼。等把这些活计做完,把我弟累得腰酸背疼手发麻。

他干了一周就逃之夭夭的回来了。说这不是人干的活,起的太早,干的太累,受不了,他当农民种地也不学这个手艺了,并且对父母发誓说:打死他,他也不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才知道做豆腐也是很累的,正应了那一句“樱桃好吃树难栽”的话。

受小时候吃美英姨家豆腐的影响,我长大了也爱吃豆腐,尤其是早餐,最爱吃的是豆腐脑,在小吃摊前,坐在一排低凳子上,简易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白花花的豆腐脑,撒上一些辣椒油,淋上醋和豆汁,趁烫着吃,滑滑的,嫩嫩的,香香的辣辣的,吃起来很很爽的感觉,一天都有精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