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相单双层混合式绕组
单双层混合式绕组简称单双层绕组,其出现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它是以双层短距叠绕组为基础演变而来,即把同槽内同相的上下层线圈边合并成单层线圈,而同槽不同相则保留双层布线,从而构成既有单层又有双层线圈的混合式绕组。
构成单双层的必要条件是短距,但又不能超短距,因此,其线圈节距必须满足:
τ>y>(τ-q+1)
单双层绕组是一种性能较优的绕组型式,它既保留了双层短距,能改善磁场波形,又可削减谐波,提高起动性能,降低附加损耗等,此外,还使槽满率得到改善;绕组用线长度能有效缩短而节省线材;如果应用于转子绕组还有利于散热而降低温升。其主要不足是从单一规格线圈变成多种尺寸线圈,而且还要嵌入单双层,给嵌绕增加了难度而不利于工效的提高。所以在标准系列(包括Y系列)产品中尚未被采用。然而,发现近年的单双层绕组电机在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铜价上涨所致。一些小厂为生存计,不得不选用工艺难度较大的绕组,以换取节省材料来降低成本。而部分有能力的修理者也只得增加技术难度来提高收益。由此而将单双层绕组推向实用。
单双层绕组布线A、B类之分,源于单相正弦绕组,为减少总线圈数,又在A类的基础上演变出同心交叉的布线。
一、绕组结构参数
总线圈数:它包括双层和单层线圈的总和,与线圈节距平均值有关,即线圈节距缩短越少,则单层大线圈数越多,而总线圈数越少。
显极 Q=2pmS
庶极 Q=pmS
极相槽数:电动机一相绕组在极距内所占槽数
q=Z/2pm
每组圈数:是指一组线圈包括单、双层线圈数之和,即 S=S单+S双,其中S单是组内单层线圈数;S双为组内双层线圈数。
线圈组数:指三相绕组包含线圈组的总数
显极 u=2pm
庶极 u=pm
绕组极距:计算同2.1节。
绕组节距:它有两种表示形式:
y是同心线圈组中,线圈的实际节距;
yp是同心线圈组的平均节距,也是单双层绕组演变前,双叠绕组的线圈节距。
绕组系数:根据线圈平均节距计算。
二、绕组特点
1)它具有双层叠绕可选用短节距线圈的特点而获得较好的电磁性能;
2)单双层绕组平均匝长小于相应的双层绕组,可节省铜线,降低附加损耗,提高效率;
3)线圈数较双层绕组少,且同心线圈端部交叠少,嵌绕方便;
4)单双层线圈匝数不等,大小线圈分布复杂而给布线接线带来一定困难。
三、绕组嵌线
单双层混合式绕组只能采用交叠式嵌线,嵌线一般规律为:逐个先嵌小圈(S双)的下层边,后退再嵌(S单)大圈沉边,嵌完一组向后退空S单槽,再嵌另一组小圈下层边、大圈沉边。循此嵌线,直至完成。
四、绕组接线
绕组有显极和庶极布线,接线同其他单层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