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从黄巾起义开始攻略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一代才女——蔡琰(求追读求收藏)

提到汉末的文学,书法,自然离不开蔡邕,蔡琰父女二人。

蔡琰,后世多称为蔡文姬。

蔡文姬在蔡邕的教导下,后世称为一代才女,只是可惜蔡文姬命运多舛。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后世,很多学者对于此存在争议。

而且,很多民间学者,都十分好奇,曹操本身就好人妻,为何用极大的代价换回蔡文姬,却将蔡文姬许配给董祀。

韩式本来在前世就对蔡文姬十分的喜爱,原因无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哥,不知这个蔡琰此时何岁?”

韩式也不顾着尉迟恭的话问道。

“蔡琰,乃是熹平二年生人(174年),如今已及笄。”

曹操原本只是随口一提,他与蔡邕乃是好友,前些时日,蔡邕就为蔡琰寻得良夫,与曹操商讨过。

“及笄?”

韩式想了想,及笄应该是十五岁了。

因为古代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而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看来这次到洛阳,又有了一个目的。”

韩式暗自打算,这个蔡文姬,他必须娶到,万不可让她嫁给一个短命鬼卫仲道。

而蔡文姬悲惨的一生,就是自嫁给卫仲道开启的。

“贤弟有所不知,我与那蔡邕乃是好友,我为贤弟做担保,那蔡邕必然放心。”

曹操见韩式这般欢喜,就说道。

如今,韩式已然到了弱冠的年纪,自然也必须结婚了。

“那就拜托大哥了。”

韩式向曹操行了一个大礼,就离去了。

韩式刚一出营帐,就看见秦颉率领着一众军士搬运粮草。

“太守大人!”

韩式上前,秦颉见韩式来了,满脸的肥肉挤出笑容。

“快快请起,再有一刻钟,这些粮草就搬运完毕,就可以运往宛城了。”

秦颉指着一名官吏,喊道。

“掾史,你上前来。”

韩式见这名官吏,矮廋的身形,脸色蜡黄。

那名官吏,听到秦颉喊,马上跑上前来。

“这是掾史庆明,此次他随你前去,你如有事,唤他就好。同时,昨夜我同刺史大人,商议了你的要求,如今便从南阳其他的县抽调县吏前来。”

秦颉对着韩式说出这些安排,韩式点头表示许可后,向秦颉行了一个大礼。

秦颉说完,便带着几个侍卫,就离去了。

“庆大人,不知随行中,可有备足纸墨。”

韩式准备这次发粮,趁机将这十万民众的户籍记录下来。

这样,也可以让步幸加班加点,自己做上一份备存。

不然等到秦颉委派的官吏前来,那时就迟了。

“纸墨倒也足,不知用做何处?”

庆明问道。

“若做为十万人做户册,可否?”

韩式想到纸墨,这个时候经历过蔡伦改良,变得并不是那么高昂,因此获得纸张也就不难。

“那略显不足,我可唤人多搬些纸墨。”

庆明听了韩式的话,也没有多问。

一刻钟过完,粮草搬运完毕。

韩式左右,步幸尉迟恭两人横立。

刑图率领着三百力士,在南城门下矗立。

昨夜,虽然经过步幸前来通知,刑图还是带领三百黄巾力士在此等候,一夜未入城。

“刑将军,辛苦了。”

韩式已经取回韩忠的佩剑,出示佩剑,示意刑图大开城门。

刑图见韩忠佩剑,便大开城门,韩式身后一众大汉辎重粮草兵,跟随着韩式前进。

韩式刚进城门,就招呼一帮子黄巾军将领将城内的黄巾军老弱妇孺招来。

此时的中军营帐,曹操和朱儁相对而跪坐着。

曹操向朱儁说着,韩式对于朱儁计划联合忠臣弹劾十常侍的看法。

朱儁听完,叹息不止,他嘴里念叨,无力回天。但是,他还是准备一试。

“对了,将军,这韩式与我已结为异姓兄弟。再者,韩式已然过了弱冠,我就冒昧谈论了蔡邕寻良婿的事情。”

曹操继续说道。

“哦?你等二人,定要匡扶大汉,此番也是美谈。”

朱儁听说曹操与韩式结拜,朱儁心里有些五味杂粮的。

朱儁原本不在意那句,“乱世之奸雄”。

可是如今,这大汉多少有点大乱征兆。不过,他思忖了片刻,也就没有再多言。

“将军,我虽与那蔡邕为好友,但我又是韩式的兄长,而那韩式对蔡琰十分中意。因此,我想请将军为韩式做媒。”

曹操恳请道。

“嗯,若是没记错,蔡琰那刚过及笄,这蔡邕本就无子,居然舍得这个宝贝女儿?”

朱儁也听说了蔡邕召婿的事情,但是也没有过多询问。

“说来也奇怪,我那贤弟韩式,听我提及到这蔡琰,像是着了魔一般,一再追问我蔡琰的信息。”

曹操说到这里,想到韩式那失态的行为,笑了笑。

“哦?”

朱儁虽有疑问,但想来,男欢女爱,人之常情。

“韩式能为我着想,仅凭如此,我就愿为此保媒。”

朱儁回答道。

“那我就替贤弟韩式,拜谢将军了。”

曹操心想成了,他这也算是成全了一件佳事。

韩式有惊天之才,而那蔡琰也有惊天之姿,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待我归洛阳,就去同那老友蔡邕商量。”

想到这里,曹操暗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