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作品
《名人传》
内容简介
《名人传》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三位伟大人物的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再现了他们从不屈服、从不放弃的精神世界,并颂扬了他们的心灵之美。
贝多芬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后不幸染上耳疾,致使他双耳失聪。此外,他还经历过爱情的失败、亲人的离散与死亡、物质生活的极度贫困……可生活的种种苦难并未使他屈服,他依然创作出诸多不朽的音乐佳作。
米开朗琪罗受历任教皇的差遣,痛苦地从事着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后来又卷入一场革命风暴,差点儿丢掉性命。之后,他又被迫为教皇服务。就这样,命运总是无休止地捉弄他、干预他。可以说,他留给世人的杰作中凝聚着他一生的血与泪。
托尔斯泰渴望与民众站在一起,实现他慈善和教育的梦想,却未能得到信任。他同情农民,却无力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他孤独地奋战了一生……
人物介绍
贝多芬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所破旧房子的小阁楼上。
贝多芬的父亲是个平庸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温顺善良。贝多芬性格坚毅、正直、善良、孤傲、倔强,是音乐史上的天才人物。可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场残酷而悲惨的战斗。
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从一开始,父亲对他的音乐才能的培养就带有功利目的——炫耀和养家糊口。繁重的练习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点儿因此永远厌恨艺术。成年后的贝多芬渴望爱情,却一再遭遇感情失败。后来,他染上耳疾,听力越来越差,生活也变得更加穷困和孤独。但是,坚强而隐忍的贝多芬从不向命运带给他的磨难低头,永远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强大的创造力,陆续创作出《悲怆奏鸣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不朽的作品。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去世。由于其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尊称为“乐圣”。
米开朗琪罗
1475年,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有声望的市民家庭。
米开朗琪罗为人勤俭、执着,但性格有些脆弱、矛盾和多疑。父亲是当地的最高行政官,是一个脾气暴躁、焦虑而又敬畏上帝的人。母亲在他六岁时去世。
米开朗琪罗对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但他最终凭借自己的执着战胜了父亲的固执,并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绘画和雕塑的艺术之路。
米开朗琪罗对艺术有着不可妥协的严格要求,即使不被别人理解或接受。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天才能力,一生都在进行着超负荷的劳作。他善良、博爱、勇敢却又脆弱,性格很孤僻。他在孤独中努力奋斗一生,并先后创作出《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等雕塑,以及西斯廷教堂壁画等作品。
1564年,米开朗琪罗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中。他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的天才、智慧和勇气,他的伟大成就与光荣属于全人类。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中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1828年,他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名门贵族家庭。父亲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以中校军衔退役。母亲是一个公爵的女儿。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他由姑妈抚养长大。托尔斯泰虽然其貌不扬,但为人真诚、博爱、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憎恶卑劣、市侩、虚伪的文人。他善于自我反省,在他行为最放荡的时候,他能犀利且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他尊重并赞美农民,乐于拿出自己的钱财为农民做善事。他希望启发民众的个人觉悟,为此还创办了几所学校。他反对暴力和谎言,主张人人平等和团结。
青年时代的托尔斯泰曾因创作出小说《童年》而获得屠格涅夫的赞扬。后来,他又陆续创作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传世之作。
托尔斯泰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学泰斗。
作品关键词→
·歌颂英雄
《名人传》属于文学性传记。全书主要介绍了三位杰出的天才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罗曼·罗兰没有囿于对传主们的生平做翔实的考述,也没有仅限于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着力刻画三位传主在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时,依然坚强隐忍、昂首挺胸地前进,并为自己崇尚的事业终生奋斗的伟大形象。可以说,这是罗曼·罗兰为我们谱写的一首“英雄的赞歌”。
贝多芬自童年时期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他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从四岁起就整天练琴。母亲去世后,他又独自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后来他听力衰退,甚至完全失聪,这严重影响到他在音乐方面的创作。贝多芬接连经历了感情受挫、朋友和保护人或分散或死去、物质生活的窘困、深爱的小侄子不争气又不孝……可是倔强坚忍的贝多芬却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永不屈服,创作出一部部不朽的音乐杰作,为全世界的音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米开朗琪罗对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坚持不懈,历经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在孤独中奋战一生。安稳舒适的生活与他无缘,自在的环境也与他相距甚远,幸福的家庭更是从不眷顾他,可他却说:“越使我痛苦,我越快乐。”直到临终时,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室。
托尔斯泰悲天悯人,为争取社会的平等与和谐而奋斗。他出身贵族,却从不以贵族自居;他鄙视那些卑劣的、虚假的、似乎戴着“艺术的光环”的文人;他反抗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希望构建一个平等、和谐、友爱的社会。
作品三部曲
·主题思想
《名人传》的三位传主都经历了人生沉重的苦难:或饱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教皇的干涉、对手的中伤、家人的压榨,或内心充满惶惑、矛盾与孤独,更甚者三者兼有。作者通过描述三位艺术家在困顿的人生路上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赞扬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精神和广阔的胸襟,希望同样饱受苦难的人能从这些伟大的英雄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正如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写作特色
行文中穿插引用的各种一手资料——书信往来、口述实录、诗文原句等——起到了周密而有力的论证作用。如《贝多芬传》中,在讲到贝多芬深爱的侄子辜负他的信任并给他带来痛苦时,作者引述了他写给侄子的一段话,从而真实可信地再现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在结构上,三位传主的传记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精神上的相似:忍受长期的困顿与磨难的耐力,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对自由和尊严的不懈追求。
·作品影响
《名人传》由罗曼·罗兰于二十世纪初期创作,向人们介绍了坚忍无畏而又真实可感的三位英雄,带给广大读者以精神的鼓舞与生命的力量。三位艺术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感染着我们,他们伟大的艺术成就振奋着我们,他们饱受困顿与苦难而从不气馁的顽强精神鼓舞着我们。所以,《名人传》不仅是一部介绍人物生平的传记,还在促进人们了解历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经典语录
◎应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便为了帝王的宝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愿证明,行为善良且高尚的人,必能因此承受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么美,那么明亮,就像我离开时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心灵也需要时间去适应痛苦。它那么需要快乐,当没有快乐时,就自己去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让我屈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要抛弃,抛弃生活中的一切愚昧和庸俗!为了艺术——这个至高无上的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被禁锢,所幸声音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且去爱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想满足自己的天才而只想取悦一般傻瓜的人,绝对不是一个高尚卓越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评价
他的著作经过高温熔炉的反复冶炼,盈溢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以及对人类无限深情的眷爱。他恰像一具精致的小提琴,既能弹奏出无限温柔和谐、嫩口天婴般的妙唱,也能加入到庞大乐队中合奏汪洋大海汹涌澎湃的洪音。他的思想在席卷欧洲的战争风暴中岿然不动,他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忠于信仰。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一位绝无仅有的斗争者,他固执地、不倦地致力于帮助在目前阴暗岁月里不懈地创造文化价值的人们。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
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烈火就会扑面而来。
——中国翻译家傅雷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所谓英雄,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那种人凭借强力,在虚荣或个人野心的驱策下,能为人类酿造巨大的灾难。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中国作家、翻译家杨绛
拓展链接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中,三面环山,有多瑙河从中穿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十六世纪后,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十八世纪后,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并获得“音乐之都”的美名。
提到音乐圣地,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维也纳。许多音乐大师,如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等,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著名乐曲都诞生于此。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和广场上至今还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也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常年有人前来参观和凭吊音乐家们的故居和墓地。
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著名的音乐大厅和水平一流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金色大厅都会举办新年音乐会。
·世界三大《忏悔录》
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都分别写过《忏悔录》,被称为“世界三大《忏悔录》”。这三部作品的作者都对各自的人生中犯下的过错进行了真诚的披露和深刻的自我批判。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本以祷告自传形式创作的忏悔故事。书中描述了作者早期皈依上帝时内心的挣扎及转变的历程。
卢梭的《忏悔录》记载了作者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在该书中,卢梭历数了自己孩提时遭受的粗暴待遇,进入社会后受到的虐待,以及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公。该书名为“忏悔”,实为“控诉”,并且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寄予深深的同情。
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是在他即将完成《安娜·卡列尼娜》时开始写作的。因不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在思想上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于是,他追溯自己五十年的人生旅程和思想发展过程,竭力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将这一心路历程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