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决策改变
在潼关战场陷入诡异的平静时,溧水战场上的拜军却突飞猛进。
不但将七成的溧水防线拿下,还将防线上的明军分割成两部分,一部以高顺为首固守下游,一部分背靠溧州城固守。
幸好在十年前的明拜会战时,拜军骑兵遭遇重创,不然后勤补给线就危险了。
至于从其他方向调过来,拜尔帝国中枢才不傻。
奥尔维帝国如虎狼一般横卧在侧,盟约只不过是糊弄小孩子把戏罢了,要是信以为真,百年前的教训还会上演。
所以不得不在北方关卡集结重兵防御,以防不测。
有好消息就有坏消息,拜耳帝国早年失去南方粮仓,让国内的粮草补给变得极为捉襟见肘。
前线大部分的拜军粮草储存不过十日,导致不敢进行高强度的作战,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几倍于明军,却至今未能突然溧水防线的原因所在。
打仗不是街边械斗,谁人多谁能赢:兵员素质、兵戈铠甲、战场谋略、后勤补给、情报信息等缺一不可。
……
此刻
张卫正率军行驶在渭水之上,在过不了几天船队就能进入龙州。
这段时间里,关于潼关、溧水防线的战况不断传来,张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自己又不可能独自前往,现在溧水防线不缺高手,缺的是足够多的兵员发起反击。
“现在距离溧水至少还有两个月的路程,等我们过去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看着于五日前更新的态势图,张卫对着身边的副将说着。
“可我们也没办法更快地赶到前线,除非我们抛弃所有辎重,但以目前的局势来说,这样做无异于自寻死路”
对于副将的看法,张卫表示赞头。
自己经过近十年的统兵作战,现在考虑战事越来越全面了,不在会出现赤手空拳奔袭的情况,因为作为一个将军,要为将士们的生命负责。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到了龙州先去找牧守问问,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喏”
说完张卫就俯在地图前研究,这一次算是本土作战,地图上所有的地形都有着详细的标注,说不定某些战机就隐藏在其中。
......
运河之上
无数运输船在向潼关转运物资,包括奥军恨得牙痒痒的猛火油罐,是一船一船地往前线运。
没办法,谁叫大明工部又发现一片油田呢。
就在这时,一支庞大的舰队从京师南下,沿途的运输船纷纷让开航道,在途径天河渡口时,直接转向进入天河,并未前往潼关。
船上,程广利正在阅读战况简报。
他本来在京师享受休沐的快乐时光,但糜烂的局势,让他不得不临危受命率军南下。
现在他的心情和张卫一样,只希望船队的速度能快一点。
潼关
自开战以来,奥军总共发动攻势上百次,其中总攻三次,但均被明军击退。
尽管上百次的攻势看起来多,但取得的战果却微乎其微,不但没有一架攻城器械能靠近城墙,甚至连前一天填平的护城河,都被明军晚上重新给挖开了。
这段时间以来,面对明军的火油罐战术,奥军还是束手无策,感到十分头疼。
不但重甲步兵集团损失殆尽,连攻城器械都被焚毁殆尽。
现在奥军已经停止进攻,默默地舔舐伤口,同时重新补给新型攻城器械。
相比潼关战事,溧水防线就危险得多。
整个溧水防线除了高顺部以外,其余全部失守,赵括只能组织明军撤回溧州城。
幸好龙州支援的大军及时赶到,接过萧关等重要关卡的防守,才没有让拜军突入大后方。
你面对突然恶化的局势,大明上下都满脑子的问号,拜耳帝国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如此不惜代价的进攻。
看看他的盟友奥尔维帝国,一遇到阻碍首先就是休战,然后讨论策略,在得到靠谱的方法后,才会重新发起进攻。
而拜耳帝国呢?
这条防线险要难以攻克,没关系人海战术。
这条防线明军人数众多,没关系人海战术。
攻击溧州城没有攻城器械,没有关系人海战术。
如此行径看得赵括一脸懵逼,还真别说,对于人数劣势的明军来讲,这招还是挺有效果的。
但随着大量的将士阵亡,以后是否能抵挡明军的反扑,这是一个问题。
对此拜耳帝国从未担心过,因为他们的战略目的已经改变。
从一开始夺回失陷的土地,转变为掠夺尽可能多的物资,因为他们发现,和十年前相比明军的实力提升得太快了。
十年前,明军只有兵团长和封号营的校尉中,才可能出现锻体大成,与拜军每二十万人出现一位差距不大。
而自发动溧水会战以来,发现明军将校的实力有显著提升,基本前线每万人就会出现一位,而自身和十年前相比不增反减。
所以拜耳帝国高层经过判断,就算初期成功占领萧关外全部领土,但是明军一旦组织反攻,以目前自身的实力绝对守不住。
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在奥尔维帝国身上。
按照盟约的约定,此时奥军应该突破潼关杀入明军腹地,可据情报得知,奥军进攻受挫迟迟不能拿下潼关,被迫与明军进入对峙阶段。
为了以防奥军声东击西,所以拜军高层决定,如果短时间内奥军未能突破潼关,自己将会撤回南岸大军,继续据北岸防守。
所以在成功攻占溧水防线后,拜军上下迅速转变目标,以劫掠明境物资为主。
同时为了不激怒明军,严令禁止袭扰百姓。
毕竟十年前这些还是他们的子民,国家无能导致国土沦丧,这种苦难就不要强再加到百姓身上了。
作为以后防御明军的重要节点,溧水上游的大坝,从五万余人的驻军激增到五十万人。
拜军高层心里十分清楚,只有控制好溧水的水位,让大明水师无法航行,这样既能阻止明军渡河反击,也能为以后发起反攻提供条件。
拜军统帅看着从南岸运回的物资,特别是天量的粮草,不禁感叹:
明人真是一把种地的好手啊,人还是那些人,经过大明一调教,产量直接翻几倍。
“通知下去,将溧水南岸的防御设施尽数毁掉,随时准备撤退”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