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征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归途

一个月后

“出发!”

随着张卫一声令下,由二十万民夫,二十万后勤步卒,以及二十万骑军组成后勤队伍,拉着战利品以及部分伤员,踏上回家的路。

张卫本以为战利品嘛,无非就是一些源玉,特殊金属,以及贵重物品什么的。

可接手才发现,‘战利品’都特么是人!

有投降的旭日军卒,有俘虏的旭日将官,有一些来不及跑路的贵族,有不服从大明开拓令的百姓,还有国内大商人委托带走的奴隶,整整上百万人。

和这些人比起来,其他的战利品还没有张卫带的多。

幸好后方已经占领了好几年,沿途都是由奴隶们建立的军垦,一路上随时可以补充粮草,倒不用担心饿着这些人。

离开包围圈一千里左右,就进入大明新划分的行政边界了。

和前线相比,这里天气更加和询,没有连绵不绝的暴雨,以及时不时就来一下的地震。

和当年匆匆路过所看到的情况相比,现在的官道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田地也变得更规范,旭日人更加‘主动’的参与劳动。

微风拂过官道两旁田地,泛起层层麦浪,一股泥土夹杂着青草的香味,充斥着所有人的鼻尖。

猎猎作响的旌旗,在明军耳里是一首凯旋之乐,但在田地里的奴隶,以及队列中的俘虏耳里,却是深深的恐惧。

下午,天色渐暗

张卫经过十几天的行军,到了第一个大的补给点,潞城。

现在已经离开前线两千里,看着是走了很远,可是这里距离居合关至少还有一万五千里。

按照现在行军脚程,至少要四个月左右才能抵达,再加上到京师的距离,到家估计都得明年开春去了。

第二天

和当地刺史打完招呼,就将超过二十万的俘虏交给他们,这一部分俘虏是旭日帝国前贵族,他们会在这里开垦土地,干他们以前嗤之以鼻的工作。

在潞城歇息几人之后,又带上国内商人委托的奴隶,踏上前往下一个补给点的道路。

就这张走走停停,一开始出发的俘虏已经换过一次了,现在携带的大部分是商人们的奴隶,以及表现不错的流民。

当然,还有一些明军将士们的妾室,虽然这些女子没有灵魂信标,但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国人。所以大明中枢还是乐意见到的,毕竟可以提高大明人口上限嘛。

当然这些妾室和其他流民一样,也只有区区几十年的寿命,除非自己的后代成为国士,不然百年之后仍然是一抔黄土。

大明二十九年,秋

经过半年的行军,张卫终于踏出了居合山道,进入了尧关平原。

在这里张卫还遇到了久违的朋友。

抵达尧关平原之后,张卫将补给之事交给副将,自己则在周围热火朝天的工地上瞎转悠。

“杨岳!”

张卫看着工地上,忙前忙后的独臂身影,那不是杨岳是谁。

“将军,怎么是你,前线战事结束了么”

杨岳回头看清来人瞬间大喜,快步上前与张卫重重地拥抱在一起。

金城一别,两人都快十年未见了,没想到能在这里相见。

“战事还没结束,我押送一批物资回京,你呢?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看着杨岳比以前略微发福的身材,张卫笑着问到。

“离开金城后,我就来到西部军需处工作,过得还不错,现在媳妇有了,孩子也有了”

杨岳带着张卫走进帐篷,一边闲聊一边吃着瓜果。

“将军,看到没,外面正在建设工部设计的驰道”

杨岳骄傲地说道。

“驰道?通州到京师那条?”

“对,工部发现旭日帝国的地形,比大明更适合修建驰道,待驰道建设完成之后,日行千里不是梦”

“旭日帝国太大了,从前线到这里近两万里,行军至少要走半年才能抵达,对于帝国的统治大大不利,所以驰道建设刻不容缓”

张卫认同地点点头,这样广阔的新进领土,如果没有快速的交通方式,确实不利于大明的统治。

“现在已经完成尧关平原到漓城的建设,如果你们赶时间可以去试试,但是现在很多人在排队”

杨岳建议到,这一条驰道在上个月贯通了,五千里仅用六日就到了。

“行,到时候我去看看”

张卫和杨岳闲聊几句,就准备告辞离去。

“对了将军,南方集团十五日前就到了,你可以去看看他们开拔没有”

杨岳突然想起这事,赶忙提醒道。

“知道了,回去吧”

张卫走出大帐,挥了挥手就返回大营。

第二天

张卫来到驰道登记处,发现想要乘坐驰道至少要等一个多月,随即一合计直接放弃,这么久还不如步行来得实在。

在向相关官员问明原因后得知,原来是要给南方集团让行。

南方局势有变,整个大明都在给南方集团开绿灯,并且还会从腹地调集大军,前往南方以备不时之需。

得知消息后,张卫急急忙忙跑去南方集团驻地,想找高顺他们问问什么情况,毕竟在南方生活十几年,感情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可惜来晚了一步,南方集团统帅部都已经离开,大部分精锐军团都在第一批离开的名单,现在南方集团驻地只留下后勤部队。

本来还想找王虎和康二虎叙叙旧的,看来愿望要落空了。

在逗留了几日之后,在杨岳的送别下,张卫带队继续前进。

沿着新修的管道直行,道路两旁流民们弯头劳作,一些顽童站在田埂上,好奇得望着行军队列。

和居合关以内高压政策不同,这里对流民的政策更加温和,毕竟这么多年了,一些不听规矩的大都变成粮食的养料了。

这些流民和以前相比只有短短几十年可活,但根据这些年在旭日的所见所闻,他感觉这些人应该是快乐的。

“将军,前面有许多百姓和流民聚集,听说是前来劳军的”

张卫听闻笑了笑,这些流民学东西真快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一套都学会了。

“就按照以往的惯例吧,我们返程耽搁太久了,命令全军加快速度,争取月末在漓水上船”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