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心理学+微行为心理学+拖延心理学+吃亏心理学(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提升自控力的技巧:自控力不足,用“他控力”来补

人际关系与自控力会相互影响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冲动,常与人发生争执,就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好,跟别人不能融洽相处,也会影响个人的自控能力。

我们可以试想,你早上急着上班,追赶公交车的时候被人碰了一下,你怒火冲天,跟人争吵起来。进了公司你心情还没舒畅,领导一会儿支使你干这个,一会儿让你干那个,你憋了一肚子火,终于发作了。晚上回到家,本该感觉轻松惬意,但因为家人与你一言不合,你跟他争论,越争论越生气,最后成了吵架。因为你的冲动,可能导致与同事间矛盾不断,与家人有了隔阂。周围的人似乎都对你很冷淡,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因为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了。

一个人要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必不可少的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你想让别人接纳你的观点,愿意与你和谐相处,就需要控制自己的言行,调控不良情绪,决不能让冲动和怒气成为削弱自控力量的罪魁祸首。

人际关系一旦变差,就能明显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人排斥,这说明你的自控力水平已经下降。人类在面对生存的时候,找个可信的人依靠,就能找到安全感。当人被团队或他人接纳时,这种安全感会上升,人能保持理性,不容易做出失控的行为;如果被拒绝,安全感就会下降或消失,这时,人就容易失去理智,自控力也会下降。

心理学家为证明人际关系能影响自控力,邀请了一群高中生参与实验。实验人员为被试者列举了八种不同的自我调节方式,积极的方式有表露情绪、求助他人、放松或是认知并应对;消极的方式有哭泣、压抑、回避或是情绪替代。被试者可以选择自己经常使用的方式来自我调节。

实验人员还问了被试者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课堂上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他们最希望和哪个同学坐在一起?不喜欢和谁坐在一起?学生们一一列举之后,实验人员根据结果,将这些人分为五组,分别是最受欢迎组、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情形组。并对每组人的自我调节方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最受欢迎一组学生均选择积极的自我调节方式,也就是说他们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被拒绝和被忽视组就会选择消极的调节方式,显然他们是缺乏自控力的。

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个人自控力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个人如何认识自己,来源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对自己就有积极的认识;人际关系不好,经常遭遇他人排斥,就很难根据客观情况来评判自己。

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必备条件。很多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能调整自己的行为轨迹,不断增强自我意识,这样就能与人和谐相处,也有利于自己安心工作和生活。而自我控制力弱的人,对待工作随随便便,不把别人的意见当回事,做什么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的人很难与人发展成良好的同事或伙伴关系,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他们的内心一旦出现不协调状态,意志力就会耗损严重,更加难以自控。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为了证明人际关系不好会损耗人的自控力,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人员让被试者设想自己未来的人际关系,有些被试者设想未来的自己会很孤独,他们被称为实验组,有些被试者则不需要形成某种想法,因为他们被作为控制组来对待。接着,被试者被要求做一些任务,例如分别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目的是看他们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实验人员分别给被试者的两只耳朵传递字母、数字、单词或句子,让他们仔细倾听,听完之后,需要将信息反馈回来。实验人员开始检查两组被试者在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实验组表现较差。他们在两耳分听任务中的得分很低。而控制组的表现就很好,这说明,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强。被要求去设想自己未来很孤独的实验组,在实验没开始前就已经失去了自控力,因为这些人已经知道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以后不会有朋友,会孤独终老,因此觉得为增强人际关系而自控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更容易放纵自己。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已经不协调,就失去了控制自己的想法。

谁在生活中不想拥有亲朋好友的陪伴?在婚姻中不想和爱人亲密无间?在工作中不想与同事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每个人都不想孤孤单单行走一生。与知心的朋友聊聊天,倾诉一下苦恼,才能让人生更快乐。人与人之间相处,别人对你友好,你也应该对别人友好,而不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因此,为了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我们应该先提高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要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你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如果你能和关系网中的人良好相处,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为向别人展示你最好的一面,你会更愿意控制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你的人生就会越走越顺。

预先承诺,不留退路

如果你想买一包有诱惑力的曲奇饼干,不想把它一次吃完,你可以把饼干锁进橱柜里;如果你想拥有一张信用卡,但又不想经常使用,你可以把它锁在保险箱里;如果你不想锻炼身体,就去办一张昂贵的健身卡给自己增加压力,强迫自己去健身。一个人如果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加以限制,这就是预先承诺。预先承诺是最好的自我控制方法。

一个人通常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一个是容易受诱惑的自我。理性的自我会设定自己需要遵守的各种原则,而容易受诱惑的自我则经常在关键时刻改变决定。如果个人总是让受诱惑的自我占主导地位,最终会伤害自己。我们对待受诱惑的自我,应该像对待另外一个人一样。我们要逼迫自己,当自己在困难面前别无选择,没有退路的时候,拿出所有精力,鼓起所有勇气,不断约束自我,战胜困难。

秦朝末年,赵国被秦朝的大军围得水泄不通,求助于燕、齐、楚等国。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率领楚军救援赵国,但宋义拥有兵权却始终按兵不动。项羽杀死了宋义,成为新的统帅。项羽为向士兵们表现出决一死战的决心,就命人把所有船只打沉,所有锅碗砸碎,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就上路了。

项羽带领部队一抵达前线,很快就包围了秦将王离的军队。楚军与秦军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修筑的甬道,秦军大败。楚军战士以一敌百,杀声震天,秦军胆战心惊。项羽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他们都跪着用膝盖走入军门,没有敢抬头的。从此以后,诸侯带来的军队都归项羽统帅。

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遇到困难,感到恐惧或疲惫的时候,就应该预先承诺,让自己没有退路,这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勇往直前,不会因为禁不住诱惑而偏离轨道。项羽为带领楚军打败秦军,凿沉船只,砸毁锅碗,并且只带三天的干粮就去作战,这就是预先承诺。士兵们知道自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否则就没有生还的机会。因此,他们奋勇拼搏,以一敌百,在攻秦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受到诱惑,如果用预先承诺的方式,就能有效控制自我,冲破难关。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森在写作的过程中也经常受到诱惑,他想玩电脑游戏,也想上网浏览网页。为了防止自己受诱惑而拖延写作任务,他用“破釜沉舟”的方式约束自己。他卸载了浪费时间的游戏或软件,例如纸牌游戏。他还拆掉了上网卡,并把网络接口弄坏。他让自己杜绝了一切诱惑的干扰,就可以将全部时间用来写作。

没有人能预料到自己将会受到什么样的诱惑。今天网络的强大功能,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遭受意想不到的诱惑,只要个人预先承诺,产生了坚定意志力,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英国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在非洲深处探险的岁月里,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在行程中的一半时间里,都在与疾病以及难以迈步的泥沼作斗争。他感染了疟疾,上吐下泻,头晕眼花,昏迷不醒。他还遭遇所在国家的内战,在探险的过程中很多队员死伤。他知道在非洲饮酒过度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要避免受到酒精的诱惑。虽然条件异常艰苦,环境异常恶劣,队员们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但斯坦利在高烧未退的时候仍告诫自己,只要尚存一口气,就不会放弃探险。他要一直寻找下去,除非死亡阻止他的脚步。

斯坦利利用社交网络,在新闻稿和公开声明中向外界人士承诺,他不做有损颜面的事,一定会实现目标。

预先承诺是斯坦利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他承诺自己不会放弃,逼迫自己坚持目标、远离诱惑,这样就能保存强大的意志力。虽然他当时还发着高烧,甚至出现幻觉,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承诺,他的意志力很快就会减弱,想到外界的舒适生活,很容易放弃这次艰难的探险。

人一旦被外界诱惑,犯过一次错误,就很容易犯第二次错误。就像醉酒抽烟,暴饮暴食,这些事情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危害的,为让自己远离,都应该预先承诺。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纵自己,我们做事前应该为自己预设底线,逼迫自己抵挡住诱惑,避免出现意志力过于薄弱的情况。

找个同伴互相监督,效果非常好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喜欢在群体中生活。当我们独自行动的时候,容易被多种事物诱惑,难以做到自我约束。如果给自己找个人陪伴,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有这样的举动,例如早晨出门晨练,感觉一个人孤独,犹豫半天不肯出门。于是就找个同学或朋友陪同,两个人在一起边说话边锻炼,感觉还很有意思,第二天出门锻炼就会变得积极主动。还有人有外出旅游的想法,但又不愿一人出行,有几个朋友也表现出一同前往的意愿,这个人旅游的积极性一下就高涨起来。这足以说明,人在执行某种控制任务时,与他人共同进退更利于坚持。

其实,一个人去执行某项任务也不是不行,只不过感觉无聊一些。当人因为无趣而影响情绪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目标。而两个人一起行动,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心态会变得积极,更有利于控制自己向目标计划前进。

人在进行自我控制时,都想找到自己的“同盟”。报考补习班希望与自己的“同盟者”一起学习,到健身房健身希望有自己人陪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同盟”真的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控力水平吗?

实验人员召集了一群人作为被试者,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都从非营利组织获得过贷款,其中以低收入的女性居多。实验人员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然后分别给两组被试者每人一个免费账户,让他们往里边存钱。其中一组被试者除存钱外,还需参加定期集会活动。集会活动一周开展两次,以便被试者相互监督还款情况。在集会上,被试者需要向同伴宣布自己的存储目标金额,还要讨论存款进展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实验人员分析并对比了两组被试者的存款数量,发现参加定期集会活动的一组被试者比没参加集会的被试者存款数额高出一倍。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的监督与陪伴下,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坚持存款。

有人之所以贷款,主要是因为挣钱相对较少,或是由不合理消费造成的,这跟他们的自控力水平低下有很大关系。他们要想还清欠下的钱,需要控制或改变自己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对于低收入者来说,还清贷款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不但要增加工作量,还要更加勤俭节约。而因不合理消费贷款的人,也要付出巨大努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避免被商品诱惑。不管用哪种方式来进行自我控制,都需要付出强大的意志力,需要坚持下去。

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相对薄弱,而群体监督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压力,让人增强自控力。群体中的人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每一个人在他人的影响下,都不会随便花钱,而是把钱节省下来,为还贷而努力。

心理学家发现,群体监督除了有助于加快还贷速度,还能帮助人减肥。

在市面上有很多称为“健康之家”的组织,它们不是医院也不是养生馆,而是以帮人减轻体重为目的的机构。加入健康之家的会员大多是肥胖人士,有些人属于遗传性肥胖,还有些人是因缺乏自控力,难以抵御美食诱惑而造成的肥胖。这些人来到健康之家,不需要做大量的运动,也不需要节食,只需喝几杯代餐奶昔。这种减肥方法看似很简单,但健康之家要求减肥会员每天早餐和午餐时间都到店里来喝奶昔。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依靠团体的力量监督。一个人在家喝奶昔的时候,通常是没有约束力的,虽然也摄入合理的奶昔量,但难免不被其他食物诱惑。来到健康之家与其他会员一起喝奶昔,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激励,更有利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向着减肥目标迈进。健康之家还经常组织会员集会,在集会上大家相互交流经验,讲自己的减肥故事。当你说出的故事能激励他人的时候,不但他人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讲故事者本人也会对自己的减肥行为更有信心。此外,健康之家的会员还经常发布自己的照片,每减轻一定重量就发布一张照片,看到自己减重后的形象发生改变,人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对他人起到监督与激励作用。

在减肥的过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盟”,大家组成集体共同减肥,并且经常进行交流,相互了解减肥计划的进展情况,能有效监督自己,推进减肥进程,并坚持将减肥计划执行到底。

此外,依靠群体的监督作用,烟酒成瘾者也能有效提升自控力。例如将烟酒爱好者集中在一起,介绍他们相互认识,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展一次聚会。在聚会上大家可以相互讲述自己戒烟戒酒的情况,以及抵制诱惑的方法,当其他戒烟戒酒者感受到同伴的支持与鼓励后,就会对戒掉烟酒更有信心。

社会认同有利于自我控制

当你看到一个群体中有很多人都在做一件事,你会判断这件事是否正确,然后确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做。如果你认定别人的做法是恰当的、正确的,你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就是“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人类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因为它有助于提升人的自控能力。如果你看到别人都在做节约能源的事情,认为这样做正确,继而就会像别人一样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行为,为节约能源做贡献。当别人问你为何要这样做时,你会告诉他们,是为了保护环境、造福后代,但是你却没有意识到,你这样做仅仅是受到别人影响。

如果群体都朝一个方向行事,而你认同别人的信仰、价值观以及行动取向,并且能从中找到归属感,你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让它们与群体保持一致。有了社会认同,你不用对事情做全面的了解,只要你认为正确,就会将自己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去,无形之中就对你的行为带来一种约束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很容易受社会认同的影响,为什么我们愿意在网站上搜索最受欢迎的音乐、最受欢迎的歌手;为什么我们看电影倾向于关注票房排行榜;到书店买书,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购买进入一周销售排行榜的书籍……我们有这种倾向,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音乐、书籍、电影、歌手有最真实的了解,而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大众观点的正确性。

尽管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个人都在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离不开群体的支持与帮助。所以,人纵然有独立性,但也有想融入群体的欲望。我们不应该把所有想融入群体的人都看成随波逐流的人,因为群体能让我们走得更加正确、更加长远,“社会认同”能增强我们的自控能力。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经用社会认同原理帮助人们提高自控力,摆脱不良行为。他做了一项实验,被试者是一群幼儿园小朋友,这些小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怕狗。班杜拉让他们每天花费20分钟的时间观看录像,上边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和小狗高兴地玩耍。小朋友们观看了四天录像之后,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有67%的小朋友很乐意直接钻进圈小狗的围栏中,与它们玩,即使周围没有伙伴陪伴,他们也能跟狗待在一起亲热、抚摸,很长时间不愿离开。一个月之后,实验人员想检测小朋友们取得的进步,想知道他们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回到最初状态。结果令他们欣慰的是,那些以前怕狗的小孩,没有恢复最初的恐惧心理,而是比一个月之前更喜欢小狗了。

心理学家罗伯特曾经对一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电影片段可以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帮他们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据研究,人在幼年时期孤独,不愿意与人相处,经常独自玩耍,长大后形成自我孤立的行为模式,就很难再调整自己。为了改变人的这种行为,实验人员制作了一部电影,包括11场不同的幼儿园活动场景。每个场景开始时,都有一个小孩孤独地站在那里,注视着一群在一起活动的小孩,最后,这个小孩总会加入到集体活动中,并且是积极快乐的。实验人员挑选的被试者是来自四所幼儿园的孩子,他们都是性情孤僻者。当这些孩子观看影片之后,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很快就与周围的孩子交往起来,看起来与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6周之后,实验人员到幼儿园跟踪调查,他发现那些看过影片的孩子,性格不再孤僻,他们能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而没有看过影片的孩子,性格还和以前一样孤僻。

这两项针对儿童行为开展的实验足以说明,当其他人的行为被证明积极向上,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人受社会认同心理的影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使之符合大众人的想法,成为一种行为规范。这种社会认可的力量,能帮助个人改变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拥有更强的自控力,就要认清自控与社会认同的关系。有篇新闻报道上说,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体重超标,40%的美国人从不锻炼身体,只有14%的成年人能按照标准每天坚持吃蔬菜和水果。看到这组惊人的数据,我们意识到重新审视生活的必要性。为什么这些数据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那就是社会认同的作用。通常我们把每天吃蔬菜水果、保持标准体重、坚持锻炼身体看作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但是,假如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按照这种健康的方式去生活,而我们也属于其中一个,我们就会感觉如释重负。因为我们不用去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只要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好。但假如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而我们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就会控制自己去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因为不仅是我们自己,而是大部分人都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会认同。

克瑞斯托是个三岁的孩子,特别喜欢水,所以父母决定教他游泳。但是克瑞斯托不知为什么,就是离不开游泳圈。只要不带游泳圈,就不迈进水里,无论父母怎样劝说都不管用。一天,克瑞斯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野外活动。野外活动的项目很多,其中包括游泳。在没有游泳圈的情况下,克瑞斯托一向回避游泳,但是今天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特别勇敢。父亲到营地去接克瑞斯托,看到他走到跳板,准备了一下,就跳进了最深的游泳池里。没有一会儿,他又浮出了水面,向前自由地划着。父亲非常吃惊,问克瑞斯托是怎么做到的。克瑞斯托说:“我是今天学会游泳的。”父亲很高兴,接着问道:“你今天为什么不用游泳圈呢?”克瑞斯托羞涩地说:“艾伦和我一样大,他能不用游泳圈,我也能这样。”

当你认为自己认识的人都这样做,且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你的控制力就会提升,会跟他们做出一样的举动。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自控力有这么强大,但是当你发现群体中的人都有相同的处事方式,而这种方式又被公认为正确的,你自然而然就会控制与调整自己。

太自私的人,会失去他人的帮助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一出生就具有善良的本性,不过,这种善良需要坚持和培养。但是荀子却对人的本性持相反态度,他说:“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心去教化。实际上,无论人是善是恶,其本能都是自私的。因为无论我们从善还是从恶的角度行事,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这是人之常情。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都是指人有自私的本能。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所做的事情客观上虽存在利于他人的现象,但主观上都是为了自己。

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表现出自私心理。婴儿啼哭是为了向大人索取食物、拥抱与关怀;学生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获取知识,以便成才;成年人工作是为了丰衣足食,生活得美好,没有哪一点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人的自私是多样性的,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人为自己谋利益的方式也不同,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虽然人具有自私的本能,但也应该让本能在一定限度之内发展,超过了这个限度,人就会由自私变为恶。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应该追求好的个人发展,但是需要用合理的方式,也就是“道”。这时人们就需要用到自控力,用坚定的意志约束自己走正确的道路。在承认自己自私的同时,还要多为他人考虑,控制自己不偏离航道,这样人才能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愈行愈远。

有一个果农,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培育出一种肉厚皮薄的苹果新品种,收入因此提高不少。同村人看到他的苹果卖得不错,就想向他讨教这门技术。他很怕别人学会以后,都种上这种苹果,自己的销售量会减少,因此就拒绝了村里人的请求。到了第二年,农夫发现自己果园的苹果结得没有去年多,也没有去年好,很多商贩都不愿采购,销量下降很厉害。农夫仔细检查,仍然查不出原因,就到市里寻求农业专家的帮助。专家了解情况后告诉他说:“你的种植环节是正确的,但是需要扩大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因为这附近,只有你一家是新品种,周围都是旧品种,到春季开花授粉的时候,新旧品种的花粉杂交,你的苹果就没有以前的好了。”

农夫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赶紧将新品种苹果的种植技术教授给大家,等到乡亲们在地里都种上这个新品种,他家地里的果实质量也变好了,不仅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还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

农夫能仔细研究种植技术,增加新品种,提高收入,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他因为没有约束内心自私的欲望,没有将自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导致收入减少。其实,多从他人角度着想,与人为善,是提升自控力的问题,它能帮你控制你的自私。控制住自己过多的欲望,用博爱的心对待别人,你也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人种下的是过于自私的因,就不会得到好果实。很多事情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人能从潜意识里控制思维,多为他人考虑,个人意志力就会增强,就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当我们能用好的行为和想法来约束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种下的种子能结出善果。

阿瑟·赫尔普斯说:“许多人知道如何享乐,却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已不再向别人提供欢乐。”自私者是目光短浅的,他们的身体活在天堂,心灵犹如在地狱。他们只为一时欢乐放纵自己,考虑不到远方道路上因为自私自利造出的坎坷。

人要想提高自控能力,就应该控制自私心理。控制自私,需要培养自己的反省意识。人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你若能控制自己,真诚待人,用心做事,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控能力,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

签名,能带来自我约束力

签名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一直被看作签名者身份的证明。签名是真实可信、不可伪造、不可抵赖的。人们一旦在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大名,就表示认可并承担责任和义务,就具有了法律效力。签名就像是做承诺,人们在就业合同、学术论文、婚约或是购买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应该履行合同条例上的规定,所以人们一旦想到要签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的行为。

亲笔签名确实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力,例如明星们参加慈善晚宴或其他大型晚宴的时候,除在红地毯上向各路记者和观众展示自己的风采之外,还要到一张很大的幕布前签署自己的名字。这虽然显示了一种时尚,但幕布上的签名对明星们也是具有约束力的。如果晚宴是以慈善拍卖或是捐款为目的,签名的明星不会只是欣赏活动,他们一定会控制自己的言行,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晚宴以宣传环保为宗旨,那么签名的明星们也会注重环保,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出门带环保购物袋等,他们还会向外界宣传环保的好处。

人在文件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为什么自控力会增强,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那是因为签名会加强人的自我控制力。人在签名的时候,会不自觉将自我和自我认同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人们愿意为此耗费时间、精力和财力,更好地为之努力。

加拿大学者凯里·凯特和杰拉尔德·霍伯曾经做了一项签名影响人自控力的实验。实验人员将大学生被试者随意分为三组,告诉第一组被试者用自己常规的方式签名,第二组用正规的印刷体签名,第三组作为控制组,不需要签名。实验人员想了解每组被试者的签名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影响。接着,实验人员又将三组被试者各自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说每部分都包含三组。他们被安排在一个电脑前。第一部分的三组被试者,电脑显示的是三款品牌各异、价格相同的照相机;第二部分的三组被试者的电脑中,显示的是品牌不同、但价格相同的洗碗机。第一部分被试者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照相机,而第二部分被试者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洗碗机。被试者可以随意浏览网站,查看所选商品的各种信息。最后,实验表明,三组被试者浏览信息的时间和对产品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用常规方式签名的第一组被试者,处于挑选照相机和洗碗机两个组别中,都用了更长的时间去浏览产品信息,花费更多时间去选择最喜爱的商品;而用印刷体签名的第二组被试者,在选择照相机和洗碗机时,浏览商品信息的时间则相对短暂。控制组则花费了更少的时间。

这个实验说明,用常规方式亲笔签名的人,会将自己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更愿意为了选择到自己满意的东西了解更多信息,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但是用印刷体签名或者不签名的人,就不会将自己与商品联系在一起,他们感觉不到与商品间的亲密程度,因此不会刻意去花时间了解商品信息。总而言之,人亲自签署自己的名字时,会更具自控力,能促进自己对所做事情的进一步了解,以便在这件事情上合理约束自己。

既然亲笔签名确实有增强自我控制力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升个人的自控能力。如果我们想约束自己去完成一件事,可以用签名的影响力进行行为监控。例如我们可以在纸上为自己制订计划,再签上自己的名字,我们就会按照计划的相关条例行事。当然这个签名不能是打印机打上去的,一定要自己亲自签署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