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心理学+微行为心理学+拖延心理学+吃亏心理学(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绪论:不能自控,当然不能成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什么是自控?顾名思义,自控就是自我控制。一个人要想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就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

一辆汽车要想安全到达目的地,需要合理控制方向盘,不让汽车偏离正确轨道。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想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偏离轨道,则应该在心理上控制住自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强者。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善于了解别人,是聪明的;善于了解自己,才是最智慧的。战胜别人,有力量就可以了;能够战胜自己,才是最强大的。

但凡成功者,都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要想踏上成功的道路,首先也要加强对自我的控制。进行自控力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抵制拖拉懒散等不良习惯,还能克服冲动、易怒、消极等不良情绪。如果缺乏自控力,我们就会被不良情绪和不良习惯困扰,很难取得成功。

提到自控,就不得不提意志力,因为意志力是自我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有了它我们才能控制自我、超越自我。自控需要我们在“要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之间作出抉择,这需要意志力的参与。当然,还有一点最为重要,就是我们要抵制诱惑,获得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也需要用到意志力。

我们期望获得的成功多种多样,例如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工作顺利、升职加薪、远离烟酒或是使自己的体重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肯定不能肆意妄为,而是要遏制自己的一些冲动,在关键时刻掌握自控的力量。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帝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他超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保罗·盖帝曾经嗜烟如命,无法自拔。一次,他在一个小城市过夜,到了半夜特别想吸一支烟。但是他找遍全身,摸遍上下口袋,包括公文包的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没找到一支烟。他难受极了,越是没有,就越想抽,于是立即起身穿衣决定出去买一包烟回来。他穿好了衣服,看外边下着雨就去拿雨衣,就在这一伸手的刹那间,他对自己想抽烟的念头感到无比震惊。他问自己:“我到底是要干什么,为了一支烟要半夜三更冒着雨出去!”盖帝镇定了一下,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冲动,把空烟盒使劲一揉丢进纸篓。之后,他便下定决心,不能为了一支烟而折磨自己,就这样,盖帝带着征服内心的胜利感进入了梦乡。此后,他再也没有吸过香烟。他战胜的不仅仅是对香烟的向往,这种自控力有助于他控制与约束任何不好的行为,所以他的事业越做越大,进入了世界级富豪行列。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眼前的诱惑,而是自己的内心。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想成就大事,就要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知道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这样才能不被眼前事物诱惑,迷失方向。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就像保罗·盖帝,是懂得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样的人绝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偏离轨道。

早在十万年之前,人类就已经认识到自控的重要性,并可以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在部落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们可以相互共享资源,为了一个目的共同合作。不过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个人要控制自己的行动,遵从群体默认的规则,比如他们要控制自己不去霸占别人的东西、抢别人的配偶,因为他们知道个人在生病或是受伤期间,还需要部落其他人的帮助,如果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就可能会被他人冷落或是被逐出部落。

随着历史向前发展,社会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更需要人们用自控力去适应环境,与人合作,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有些人的意志力强,他们在情绪或是行为上都能掌控自己,这样的人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收入高、事业出色。而不重视自控力的人,即使头脑再清晰,智商再高,也很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要想成功就先从自控做起吧。

集中精力,才能进步

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教授说:“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除非你是天才,否则是不会胜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或口头说说就能换来的,而是要靠顽强的意志力不断克服外界干扰,远离一切诱惑,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养成的。

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需要不断克制各种欲望,摒弃内在与外在纷扰,战胜自我,这样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两个孩子接受同样的知识,受教育环境也相当,但是学习成绩相差甚远,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因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同。自控力强的孩子对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自律,因此他们更能集中精力学习。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无论做什么事,最怕就是不能将心安定下来,心静不下来就不能认真做事,事情又怎么会做得好?对于学习来说,让心静下来就需要培养专注力。专注力是自控力的一个方面,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让诱惑或阻碍分散你的精力,你付出的努力才是扎实的。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就喜欢写作。虽然他一直勤勤恳恳不留余力地进行创作,但作品一直平平淡淡,很难有所突破。莫泊桑十分着急,就去向法国文豪福楼拜讨教经验。福楼拜告诉莫泊桑,写作水平无法提高,主要是因为功夫还不到家,如果每天能在家门口专注于马车来往,将看到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有所突破。福楼拜还专门强调,要将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开始到门口观察来往的车辆。他一直坚持了三天,发现自己一无所获,于是苦恼不已,又去请福楼拜赐教。福楼拜说,观察马车不是简单地站在那里观看,你需要控制自己集中精力,不能被任何事物分心。只有静下心来,做到全神贯注,才能将马车的各种形态铭记于心。莫泊桑深深领悟了福楼拜的话,此后,他每天站在门口,专注于观察来往的马车,为写作搜集了大量资料。

一日他拿着作品又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看了莫泊桑的几篇文章后,夸赞他大有进步,接着福楼拜又教导他说:“写作最重要的是克服一切干扰,既要专心致志,还要长期坚持。”莫泊桑把福楼拜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之后他通过运用这些方式控制自我,做到仔细认真,摒除杂念,不断坚持,终于写出了很多举世闻名的作品。

阿雷·谢富尔说:“唯有精神的肉体的劳动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奋斗、奋斗、再奋斗,这就是生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一个需要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来说,“精神的肉体的劳动”就是消除各种杂念,克服懒惰、焦躁等各种不良习惯,这就是自控。自控是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是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学习的道路上,个人需要努力、决心与毅力,这些优秀的品质被心理学家称为“坚毅”。坚毅也是一种自控能力,比意志力的意义更为深刻。每个人都会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能让自己将所有精力集中到学习上确实很难。人们在学习初期通常能坚持,但是到了后来能经受住吃喝玩乐的诱惑,摒弃焦躁心理,让自己长期专注下去就很难了。慢慢地,人们开始找各种借口推脱学习,或是虽然人在学习,但心不在焉,就相当于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孔子常对自己的弟子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就要心无旁骛,集中精力,这样才能成功。学习最忌讳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想将知识铭记于心,就要精力集中,专注于学习,还要做到不骄不躁,不气馁,这都需要一个人不断磨炼自控能力。

古人常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就是说要想学习知识,就要用意志力克服一切外在干扰、诱惑,让自己专注于学习本身。18世纪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李奥纳多在给校友写信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就说,他在学习法律时,就计划好要每天吸收一点新知识。在开始学习另一种知识之前,一定要对先前学习的知识完全了解清楚。他的许多同行在一天内学的东西,他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学习。不过因为他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情,不允许自己分散精力,所以他的同行们在一年之后早已忘记的知识,他还记忆犹新,这就是自控的好处。

放任自己,并不能带来幸福感

很多人认为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调控不当情绪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他们希望每天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说什么就说,想做什么就做,不用考虑每天要吃多少分量的食物,该进行多少运动,也不去管要进行哪些社交活动,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得体大方,而是将一切都交由他人安排规划,自己只管做个甩手掌柜,也就是说把自我控制的权利交由他人掌控,而不是自己,这样他就能找到幸福感。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自我控制意味着克制自己的欲望,抵御身边的诱惑,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地生活,而要在生活当中不断摆脱各种不合适想法的束缚。这样做看似很痛苦,但是受社会道德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约束,人又必须要进行自我控制。

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乔治·桑塔耶纳说:“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源于自我约束。”一个人约束自我的时候,正是磨炼个人自控力的时候。当你向他人作出承诺,为了履行诺言,为了大局,克制自己的不良心理,或是为了他人安危控制自己的言行,这都是在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当你能够自我控制,你就能获得宁静,同时也为获取幸福打下了基础。

自我控制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所以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和想法负责,进行自我控制,将生活的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你才会感到幸福快乐。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为了证明自我控制确实能给人带来幸福,还做了以下实验。

1976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艾伦·兰格和朱迪·罗丁在康涅狄格州的阿登屋疗养院进行了有关自我控制的实验。实验人员在疗养院的四个楼层中随机挑选了两层作为实验区,这两层分别是四层和二层。其中四层有47人,二层有44人,两层老人年龄都在65~90岁之间。被试者们在参与实验之前都要求先参与问卷测试,主要是测评他们在疗养院的快乐、社交、活力等多方面的水平,以及饮食睡眠等习惯,以便实验完成后与再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接下来,实验人员对四层的老人们进行了“责任感提升”训练,二层作为对照组接受的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管理人员给两层被试者分别开会,告知他们疗养院的一些新的变化,并向他们表示在这里会生活得非常舒适愉快,只是被告知的信息不一样。

四层的被试者被管理人员告知,对于房间的安排布置,他们可以自己作决定,可以改变,也可以维持现状,有关人员会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帮助。他们还有权利自己选择是否想种植植物,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四层的每个老人都选择了一种植物。此外,四层的被试者还被告知下周四、周五的晚上会各放映一场电影,被试者们可以选择任何一天自行观看。总而言之,对于四层的老人,实验人员向他们传达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都有权自己安排,自己负责。而二层被试者们接收到的是另一种信息,管理人员告诉他们会将他们的房间尽可能安排舒适,照顾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每人得到由疗养院发放的一种植物,而浇水照料这些植物的任务由护士负责,他们什么都不用操心。而且管理人员还告诉被试者们周四、周五两天都放映电影,他们需要在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时间去观看。总之就是向他们在传达一种自己不用控制自己生活,而是由他人安排的观念。

实验人员在之后的三周里观察了两个楼层被试者们的行为,随后又让他们参与问卷测评,结果显示,四层的被试者跟二层的相比,在快乐程度与活力水平方面更加突出,四层有更多的老人去观看了电影。其中,93%的四层被试者都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而只有21%的二层被试者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从两个楼层被试者们在三周后的改变情况来看,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力的老人,获得的幸福感更多,他们在自控力方面也呈乐观趋势。而把自己的生活责任与控制权交由别人掌握的老人,生活大多没有积极性,找不到幸福感。因此,只有能自我控制的人才能提高幸福感,而对自己负责也意味着会更加积极地进行自我控制。

其实,监控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并进行积极的调控,并不会成为你的负担,你大可不必以此为烦恼。因为你在控制自己的时候,能从中体会到快乐与满足,找到幸福的源头。例如,你准备参加一次面试,这次面试关乎你未来职业的发展,所以你会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被朋友的聚会邀请干扰,不被休闲娱乐等活动诱惑。你必须要求自己拿出一段时间做准备,哪怕只是一两天的时间,这对你的自控能力来说,都是一场考验。

你没有经受住外界各种刺激与诱惑,不能专心做足准备工作,可能就会与好工作擦肩而过。但是,如果你合理得当地控制了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会为得到这份他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欣喜不已,随着之后的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幸福感自然而然就属于你了。

别让陋习淹没你的人生

一个人的自控力与他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自控力强的人通常在生活中比较自律,而自控力较弱的人生活则没有规律。

就拿一天的生活情况来说,自控力强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早睡早起,不会为了多看一集电视剧,多玩一会儿网络游戏就无限制地打乱自己的作息时间;他们知道高油量高热量的食物有害身体健康,不会为了一时的美味而放纵自己;在上班的时候,他们会一心一意对待工作,不会受与之无关的事情的干扰;回到家中,他们也会克制一切不良情绪,全身心投入家庭,与家人分享一天的成果。而自控力相对较弱的人可能会把工作和生活都弄得一团糟。

总之,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学会自律,克服各种不良行为和习惯,就要学会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延迟满足。自控力到底给人类生活的哪些方面带来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心理学家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研究活动,活动范围涉及全世界。

2010年,实验人员对新西兰的1000多名儿童进行了生活与自制力密切相关的研究。实验人员从这些儿童出生起就开始跟踪调查,评测他们的自控力情况。除了自己的观察研究,实验人员还要结合多方面的数据报告,包括孩子自己的反馈以及他们的父母、老师的反馈等综合测评孩子们的自制力。测评内容包括这些孩子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是否抽烟酗酒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实验人员发现,那些身体肥胖,健康状况不乐观,得传染病,而且牙齿也不好的人多为自制力水平比较差的人。因为这些人把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当成一种负担,因此很难保持牙齿或身体的卫生。而且自制力差的人在酗酒问题上也不容乐观,他们总是放纵自己饮酒。再看经济情况,那些工资水平较低且存款数量不多的人,明显都属于自制力差的人,就连他们的婚姻维持的时间,相对自制力强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短暂的。

从实验结果来看,自制力差的人,除了不会感染抑郁之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糟糕。也就是说自控力会对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能自我控制,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都会紧紧跟随着你。

每个人每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通过自控力去不断调整不良状态,克服不良习惯。起床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困倦,如果不进行自我控制,就会睡过头;吃饭的时候我们被油炸食品吸引,如果不控制,就会引发健康问题;与人意见不合的时候,你的情绪会波动,如果不控制,就会因情绪失控做出不得当的行为;还有刷牙洗脸、与人交谈、上街购物等各种情况,都会显示出我们的不良习惯,如果不进行自控,就无法走上正确的生活轨道。当欲望主导了我们的主观信念,就会形成陋习。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无节制饮食的不良行为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影响,例如内分泌失调、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对食物有很高欲望的人,不会理会自己的体型,不管饥饿与否,只要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抑制住美食的诱惑,之后就越演越烈,直到无法控制地暴饮暴食。为了找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心理学家找来一群被试者做了实验。他们将被试者安排在一个房间里,让他们完成一份很长的问卷,同时将巧克力、奶昔等非常诱人的零食摆放在房间内,还在被试者旁边放了一个闹钟。结果发现,饮食习惯失常的人比一般人要吃更多的东西。他们会不时地看一眼零食,看几次之后,手便不受控制地伸向零食。

人对食物的需求通常应该由自身情况来决定,而养成饮食陋习的人,不是根据身体需要或者饮食规律来进食,而是只要想吃就去吃,也就是在饮食上失去了控制能力,当暴饮暴食成为常性,也就很难改变了。

可见自控力不强的人,无法抵制陋习,会让生活变得一团混乱。因此,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积极向上、更加有秩序,我们应该尽力去提高自控能力。自我控制不光帮你抵制欲望,将不良习惯扼杀在摇篮中,还能帮你控制语言、情绪等多方面的不良行为。

总之,无论生活大小事,或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要用意志力进行控制。你自控的能力不够强大,就会屈服于陋习,因此,要想让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养成积极健康的好习惯,就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