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本质:应对复杂商业环境的财务管理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司财务初探

本节问题:

1.什么是公司?什么是组织?什么是法人公司?

2.什么是财务?什么是公司财务?什么是公司财务工作?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他从事财务工作。在现实中,任何形式的企业只要开门做生意,通过创业实现梦想,其中必然会有几个人从事财务工作。那么,公司组织形式都有哪些?到底什么是公司财务?

公司组织形式

很多事情只有从基本概念说起,才能说得清楚。企业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含义比公司广,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为了避免有咬文嚼字之嫌,本书的公司和企业是统一的,因此有时可能写作公司,有时可能写作企业。

公司是指依照当地法律条件和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其包含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公司必须依法设立;第二,公司设立的目的均在于营利,只要明确一个组织是一家公司,那么其创立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经营来赚钱,以此区别于福利社团组织等;第三,公司要运营就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按照中国内地的法律,公司按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所负的责任分为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公司等。《公司法》规定,公司是指依照该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公司属于企业的范畴。所谓企业,泛指一切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以谋取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按照企业财产组织方式的不同,企业在法律上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独资企业,即由单个主体出资兴办、经营、管理、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企业;第二种是合伙企业,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兴办、经营、管理、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企业;第三种是公司制企业,即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企业。

在中国香港,为了方便管制,新《公司条例》将公司划分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公众股份有限公司、有股本的私人无限公司、有股本的公众无限公司和无股本的担保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管制,《公司条例》又对上市公司、集团内的私人公司、集团内的上市公司、控股公司和附属公司另做了详细的安排。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向东教授在他的《宁向东讲公司治理:共生的智慧》一书中说,企业本身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股东提供资本,管理者提供智力,员工提供劳动……每个人提供了资源,自然都会有相应的利益诉求,而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平衡好这些利益诉求。

这就意味着所有组织或个人若想通过投资运营实现赚钱的目的,都要依照当地法律首先申请、注册成法人。当获得相关部门批准,领取了营业执照之后,公司才算设立,才可以从事运营活动,否则任何收取他人费用的行为都属于非法经营。一个组织或个人如果心存侥幸非法运营,那这个公司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不可能做大,也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更不可能为世人尊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活跃和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公司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有时即便是同一家集团的员工,也不一定能说清集团的组织形式。身为财务人员,如果不负责公司的股权架构工作,也不会了解组织形式的全貌。

例如,一家企业在西安创立,随着业务拓展,旗下衍生出几百家子公司、分公司、合伙公司。因管理需要,它将管理总部迁到上海,并在上海创立了若干子公司。截至某年某月某日,这家企业的大部分业务在境内运行,小部分在境外运行;大部分在所谓的“体内”,小部分在“体外”;大部分在上市范畴,小部分在非上市范畴。集团旗下的公司有的是有实际业务的,有的是壳公司,有的是平台公司……为了精细化管理,还可继续分解下去,越分解越觉得很复杂,越分解越觉得不可思议。我考察过一家合作公司,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公司旗下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公司的业务分布是怎样的、每家公司发挥了什么作用。由此可见,“公司”一词已经变得复杂了,不那么易懂了,更不那么一目了然了。

因此,如何设立公司,设立什么样的公司,在哪里设立公司,公司放在“体内”还是“体外”,要不要成为上市公司……都需要认真考量,更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

另外,在设立公司的时候,股东之间的股权如何分配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从战略和公司治理角度去考虑。否则,随着公司一天一天做大,内涵价值提高,一旦股东之间在发展方向、产品定位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谁说了算?”的问题就会变得重要而且尖锐起来。所以,在公司创立初期,哪怕注册资金很少,也要明确股权分配方式,万不可马虎决定而为日后埋下隐患。

公司财务

公司注册创立之后,即展开经营活动。为了保证正常经营,一般要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管理班子,下面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如发展部、人力资源部、投资部、财务部、市场部等。至于一个公司到底应该设立多少个职能部门,很难一开始就说清楚,而是应随着业务发展根据需要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增加个别部门,也可能是减少个别部门。组建部门时,可以考察并参考具有类似经营业务的公司的做法,但无论怎么决定,必须有一个主管财务的领导和进行财务会计处理的部门。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说明,公司从来离不开财务,财务因公司运行而产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有一天公司不存在了,财务部门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当一家公司运营出现问题,比如被迫清盘,其他人都可以拍拍屁股就走,财务部门却还得运行,因为要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算。有时清算时间长达数年,直到所有问题无论好坏都画上了句号,财务工作才能结束。

那么,财务到底在做什么?

财务本身也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从狭义来说,财务就是在公司安放几个人,赋予一定职能,帮公司记好账、算好账,管好资金流入,控制好资金流出,跑跑银行,再做一些简单分析。在公司创立初期,因为规模小,财务和会计要做的工作大体相同,而且效率较高。从广义来说,现代公司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体现在银行、证券公司和公司内部财务等方面。与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关系体现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中,表现为资本的筹集、配置等活动;而在公司内部,财务体现在资本的管理、运营和创造价值等活动中。公司财务的具体职责不仅包括会计簿记、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包括参与公司投筹资、分红、资源分配的决策等。

说得通俗一点儿,财务就是管钱。那么,管什么钱?为谁管钱?钱多好还是钱少好?把钱管到什么程度钱能生钱?

做过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人都知道,企业的钱分为很多种。我们常见的钱的来源包括股东资金、银行筹资和资本投入创造的价值。股东资金可能富余,也可能一直匮乏;从银行可能获得筹资,也可能一分钱都融不到;资本可能创造价值,也可能不创造价值。研究财务战略的人都知道,财务战略有一个终极表述,那就是研究资金从哪里来,钱用到哪里去。这说明资金是公司最为重要的资源,像血液之于人体运动。因此,财务关注的是财务资源从哪里来,又将分配到哪里去,这一来一去之间充满着机会和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就是管理资金的运动和状态。

企业生命周期和寿命

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博士是爱迪思学院(Adizes Institnte)创始人、“爱迪思方法”的开发者。他在其著作《企业生命周期》中提出企业会经历10个阶段: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这一理论如今已被广泛接受。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有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在全球,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万多家,美国有1000多家,中国有10余家,且都是六必居、王老吉、东来顺这样的老字号。

公司财务与公司会计的区别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财务往往被狭义地认为是会计的同义词。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甚至公司领导,都不能区分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干脆混着说。长此以往,逐渐发展成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合署办公。财务等同于会计,会计等同于财务;财务即是会计,会计即是财务。很多公司出于关心且凸显两个职能的等价性,干脆设立了财会部。因此,财务与会计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起出生,一起成长。它们的关系是如此密不可分,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可是,财务和会计实际上有着较大区别,公司发展初期时,两者混在一起没什么问题,但当公司发展壮大后,再混在一起,对公司发展就十分不利了。

公司财务与公司会计至少有八个方面的区别。

1.概念内涵和外延不同。公司财务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组织公司的资产购置、处置、投资、筹资等活动,处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关系,属于公司的决策支持系统。而公司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并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后台职责,属于公司的信息系统。

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公司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分析、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进行公司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侧重于对公司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投资回报、资金效用和价值创造。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记录、计算、编制报表等,对公司当前及历史经营状况进行客观、公允、专业、全面的描述和报告,侧重于核算和监督。

3.专业依据不同。财务是依据企业的基本现状、发展目标和管理者的意图,结合现行法规、规范和工具,制订企业的财务规划及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人员既需要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又要防范公司经营风险的发生。而会计则是依据相关法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等规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选择的核算方法和反映标准来对企业的交易及会计事项完成核算和监督工作。

4.面向的时间段不同。财务工作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它基于一定假设,在对公司历史资料和当前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判的基础上,形成一些重要观点以便参与公司决策;会计强调对某一时间点或某一期间公司经营状况的真实情况的合理反映,也就是说,它坚守历史的真实,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呈现公司的客观情况。我们常说的用数字说话,对会计来说就是坚持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张,也不缩小。这里强调的数字就是会计核算的结果。

5.目的和结论不同。财务工作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财富增长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而言是“活的”,不是唯一的。它没有极限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见仁见智的结果。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取舍、偏好乃至情绪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财务工作难就难在要依据经验、判断、工具及推理,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出决策,甚至提出一些路径引导或推动企业进行变革。而会计则是要依据既定的准则,保持一贯性,得出公允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刚性,并不会因为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喜好而改变。

6.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筹资成本变化、投资报酬率变化、派息政策变化,以及资本结构和决策者的决策结果等因素的影响;而会计结果主要受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基本假设,以及当地税法等政策法规修订的影响。

7.使用对象和分类不同。财务分为出资人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这里的出资人是指独立于经营者之外的投资者、债权人,既包括现实的出资人,也包括潜在的出资人,如尚未出资但准备对某单位进行投资或借款的人。出资人往往关心被出资单位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而经营者在按要求对外提供财务会计资料的同时,更关心内部管理会计资料。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报表资料是对外的,管理会计则是对内的。

8.对从业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财务从业人员要具备会计知识,看得懂会计报表,能运用财务分析工具建立合理的数学和财务模型,还要动态掌握资本市场的状况以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和时机,在参与投资方面要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投资回报的测算来合理配置资源,等等;财务人员需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核心价值有明确认识,对资金的时间价值有深刻认识,对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在风险的把控和追求财务目标最大化之间有能力获得平衡。如果是公司财务总监,这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而会计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较全面的会计学知识,比如懂得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记账原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产清查、应收应付清理和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做事客观、准确(至少达到确保小数点之后两位数字的精确),坚持原则,遵守国家法规,接受会计准则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又不失灵活的基本素质。

以上八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财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这样在构建组织架构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分配工作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在此分享一点我的实践经验,在用人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转为财务从业人员较容易,但财务从业人员转为会计从业人员则相对会困难一些,除非财务从业人员有很好的会计知识和经验。

2021年年初,我突发奇想,想进行一轮轮岗安排,当我试图把金融部负责人调换到报表组时,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因为金融部负责人干不了会计报表工作,而会计报表负责人却能从事金融部的工作。这便是一个有力例证。

公司财务和公司会计的联系

公司财务与公司会计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有着非常紧密的必然联系。为了方便管理,公司一般会依据不同的职责分设两个职能部门,但合并在一起办公,给它命名为财务管理中心,由公司财务负责人分管。公司财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财务主体和会计主体作用的对象都是公司资金的循环与周转,都是经营数字的结果呈现,都是对价值形态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明显不同于营销、设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部门的工作特质。

2.会计是财务的基础,财务是会计的延伸。会计工作就像一个加工厂,通过特定的流水线工艺,从收集原始凭单到分类处理,定期产生会计报表。财务人员使用这些会计报表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便形成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点。会计信息如果不准、不全或是质量不好,会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质量。

3.财务与会计在岗位设置上常常是交叉的,甚至是重叠的,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界限。在国有企业中,总会计师等同于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等同于总会计师,很少有公司在高层决策层面同时设有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的岗位。

4.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财务知识,熟悉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定、预算管理规定、资金管理规定等。同样,财务人员必须懂得会计事务与会计原则,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能熟练分析和运用相关会计信息资料。

5.如今,在企业投资并购项目时,会计人员也开始参与必要的成本分析、财务分析,于是出现了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深受企业欢迎的情况。事实上,会计人员转到财务岗位的情况十分普遍,转岗过程十分顺畅,被转岗人员也很开心。由于会计人员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经验,在做税务筹划时往往得心应手。从节约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将这两部分人合二为一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所以,概括来说,大家不要将财务和会计的概念绝对化、对立化,不要将两者生硬地区别开,而是要视情况灵活处理。如果一味地教条看待、固执执行,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能清晰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关联,然后利用得当,对职能工作会有巨大帮助。我认为,公司财务和公司会计是动态的,是一脉相承的,是随着内外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若认识到位,安排合理,就能有效地推动职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