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常态下浙江工业转型升级之路径——打造高端化升级版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态势看,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将会不断加剧,工业增长速度仍会有所下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会不断下降。浙江工业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战略选择,一是以产业集群为依托,以低价竞争为杀手锏,继续走规模扩张之路;二是以技术研发与品牌营销为依托,建立核心竞争力,以提高产品增值率为导向,走工业高端化之路。很显然,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前一种战略只有依赖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与能源,才能保持价格竞争优势,才能拼市场、扩规模。但多年来,浙江的劳动力、土地与资源要素优势早已不再。而且在对外市场扩张上,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智能化的推进,以及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浙江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也在不断丧失。可以说,这是一条难以为继的道路。未来浙江工业的发展只能走工业高端化之路。
浙江工业的高端化主要应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素高级化。浙江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低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再,而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比较优势仍未建立。加快推进这些要素的优势形成,将成为浙江工业突围的重中之重。二是业态高效化。不仅是工业采购、销售,管理、生产、研发也可大量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高效的新型电子商务可以弥补传统专业市场的不足。三是技术高端化。在制造业生产技术上,要紧随世界工业科技革命的步伐。目前尤其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智能化技术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与组织中,推进浙江工业向4.0版跳跃性升级。四是产业高阶化。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在产业链上,占据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配送的高附加值两端。五是产品高档化。产品的质量高、品牌形象好、附加值高、销售利润率高。六是组织高强化。产业组织的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强,形成以大企业与技术研发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外围的较为稳固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未来可考虑在打造工业设计强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推进工业生产智能化等几个方面推进浙江工业高端化。
一 打造工业设计强省
这可以推进工业企业占据产品链的微笑曲线高端,为产业高阶化、产品高档化、组织高强化提供支撑,同时促进浙江研发设计的产业化。一要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外包。重点在专业人才、信息与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杭州、宁波、温州与绍兴等地率先推进。浙江众多产业集群有着提升研发设计的需求,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设计能力不足。通过推进第三方研发设计,再通过市场化交易或以研发设计成果入股企业,实现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结成风险共同体,减少生产企业的资金负担与风险。政府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针对企业办公租金提供优惠、提供创业基金优惠贷款等方式进行扶持,但不宜直接向企业送地送钱,以免严重扭曲市场公平竞争机制,避免行业一哄而起、鱼龙混杂。二要加快设计技术创新,大量引进与吸收世界最新设计技术,发展集成型智能设计,加强设计产品与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智能化跟踪监控。三要引导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大企业应成为工业研发的主体,但浙江大企业在这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大。应更多地借鉴韩国模式,推进大企业产业链调整,主动为中小企业让出生产加工的空间,而将发展重点转向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这两端以及“母工厂”(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初始工厂化生产)的培育上。
二 引进高端人才与技术,直接促进浙江生产要素的高级化
一方面,借鉴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模式,实行“民营企业家+高端人才”策略,通过引进海外高端科技人才与高端技术,结合浙江现有民营企业或民间资本,配备本地科技人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要解决好科技孵化园区与生产园区的利益分配问题。另一方面,借鉴推广杭州梦想小镇模式,在一些工业园区内,设立专门的区块,以新产业或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为中心,引进风投资本,鼓励海外归国人才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快新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国际技术贸易,吸收日本与韩国的相关经验。政府应为行业商会协会以及工业企业提供信息指导与引进技术转化的配套辅助,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
三 推进工业生产技术与方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模式转变
借鉴德国与韩国经验,建立“产业科技革命”战略机构,吸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学界、企业与金融界参加,及早谋划应对新工业革命浪潮。要尽快把新的技术引入旧的系统中,加快对传统工厂生产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试点,充分发挥浙江信息产业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物联制造等技术将传统的工业流程系统改造成实时的能动系统,建立浙江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不断向建立物体、数据以及服务等无缝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和服务互联网)方向发展,降低生产经营实际成本,提高资源与时间的使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同时,大力推广3D印制、工业机器人的运用,以多种方式推进工业生产的智能化。
四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交易业态创新
提升B2B、B2C、O2O交易模式使用率,建立支付安全、信用可靠、交易便捷的网络业态,避免网络商务平台过度竞争;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依托浙江产业集群与信息经济的优势,以产业链为平台,建立集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与贸易、生产加工、融资、物流、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网络集群,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提高抱团集聚效应,加快浙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高浙江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在经验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尽快在温州与义乌等地进行有效复制推广;利用现有客运与公交网络,开展快捷客流物流融合试验;利用小区物业管理网络,解决物流进小区最后一站难题,提高物流效益。
五 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浙江不宜过于强调重化工业的发展。更多地利用外部的重化基础材料,反而有利于浙江节约资本、土地和节能减排。但不排除利用天然良港与岛屿优势,顺势而为,适度发展一些重化工业。根据世界消费需求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浙江的工业基础与未来要素环境、需求环境的变化趋势,确立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未来几个重点产业值得关注:新能源工业——但未来取决于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化运用,这需要在技术协同创新方面努力;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强调新技术、新能源、新消费的结合,如新型集装箱船、游艇、新能源汽车等;中端产品生产业——主要为电子、交通运输设备与装备产业零配件、元器件的生产;服装、家纺、鞋革、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借助工业研发设计、网络商务平台,强化品牌建设。
六 加强组织创新,加快产业组织优化
利用目前的经济形势,引导业内企业的并购与参股,防范大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择机推进倒闭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吸引省外业内大企业参与并购重组;促进大企业“让出中央(生产加工环节)、占领两厢(研发设计与营销物流)”,推进大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相互持股,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但要适当限制企业间贷款的互保联保;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建立产业—金融紧密合作的新型金融体系;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在建立技术联盟、协调不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功能的发挥。
[1] 参见徐剑锋《人均6000美元与浙江经济发展》,《浙江学刊》2010年第1期。
[2] 资料来源:相关年度《浙江统计年鉴》。
[3] 见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4)。
[4] 见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8年、2014年),后同。
[5] 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