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江西支柱产业选择范围的界定

一 重新界定江西支柱产业的现实依据

早在2003年,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就出台了《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将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造业、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业这六大产业划分为支柱产业。经过近十年历程,这六大产业都得到较好的发展,甚至某些产业例如冶金、汽车航空等在江西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但是十年之后是否仍然可以把这六大产业列为支柱产业来培育,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无论是从产业外部宏观环境来讲或是从产业内部自身条件来看都与2003年情况存在很大变化。

首先,外部宏观环境不同。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2006年这一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并出台了36条政策措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之后,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国家又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虽然支柱产业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要符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要符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基调。

其次,产业结构变化。2003年,江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无论是从产值还是从就业角度讲都占有高额比重,在经济发展阶段中处于工业化初期。然而,2011年,江西逐渐褪去农业大省的外衣,第二、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跻身工业化中期阶段,并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历程来看,工业化初期,农业、轻纺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工业化中期,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工业化后期,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和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发展中将会起支柱作用。因此,支柱产业的选取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最后,新兴产业兴起。新兴产业是由新技术产生而形成的产业或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而形成的新产业,也可由人们消费偏好变化而产生的新产业。例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工业化后期,主要是新兴产业起支柱作用。

因此,结合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重点考虑江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这一事实,需要对江西支柱产业进行重新界定。

二 江西支柱产业选取方法

支柱产业选取标准大致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定量方法比较普遍。从定量的角度选取支柱产业的标准很多,例如,产业关联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等。但是,这种只重视通过基准分析来选择支柱产业的方式本身存在着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忽视了产业政策的主体性。选择支柱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支柱产业,而支柱产业的发展是通过产业政策的倾斜扶持来实现的。如果不加以扶持任其自身发展,选择支柱产业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产业政策的主体是政府,它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支柱产业选择基准实际上只是反映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属于经济效率范畴,但是政府的决策依据除了经济效率,还包括政治因素、社会问题,等等。因而基准虽然是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但绝非唯一依据。

另一方面,基准分析只注重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缺乏对发展趋势、可能机遇的定性把握。对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掌握各行业的发展状态,这是进行支柱产业选择的重要步骤和必经阶段,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结合各方面情况,关注区域未来发展趋势,从中把握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发展。否则对江西这样相对落后的省份,仅注重对历史数据分析,缺乏向前看的眼光,就很难找到优势所在,进而阻碍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正是基于上述缺点的考虑,本节拟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江西支柱产业。具体地讲,首先确定支柱产业的备选行业,然后再从备选行业中选取某些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本节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备选行业,第三、第四节再从备选行业中确定支柱产业。

三 备选行业确定准则

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传统产业,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本积累速度、改变要素的禀赋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该理论的问题在于基于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而发展的地区可能会与其他地区存在产业差距,容易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掉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

竞争优势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发展一些目前发展基础不好,但从长远来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产业,从而培育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产业。但是该理论的实行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

在江西支柱产业选择过程中,如果单独考虑以上两种理论,则各自都存在局限性。仅考虑比较优势理论,则显然,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绝大部分都属于传统产业。一味地将这些传统部门确立为支柱产业发展,后果是很难想象的。首先,这些传统产业对资源依赖度大,对环境破坏程度强且经济效率差。其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从此将被切断。江西将沦为原材料供应地,简单加工装配基地,处于产业链低端。最后,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将无法实现。若仅考虑竞争优势,这又忽视了江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事实。因此,在江西支柱产业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将两者相结合。做到既考虑当前产业发展优势,同时又兼顾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问题。所以,在确定支柱产业的备选行业时,可以参照比较优势准则和竞争优势准则。

四 工业体系中备选行业的确定

为了满足比较优势准则和竞争优势准则,在参阅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决定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其分析过程如下。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 。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 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 j,0B jt 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 ]内的变化率为: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这样,在[0,t]时间段内区域ij 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 可以分解为N ijP ijD ij 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Pij

Nij=bij*Rj

Pij=(bij,0-bij)*Rj

Dij=bij,0*(rij-Rj

Gij=bijt-bij,0

PDij=Pij+Dij

其中,Nij 代表全国增长份额,是指j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ij 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Pij 称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差异引起的区域ij 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假定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一致,从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Pij的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

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区域份额效应,指地区与全国同一部门增长速度不同引起的偏差,反映了地区相对于全国的竞争能力,Dij的值越大,说明地区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越大。

PD ij 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j 个部门总的增长优势。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时,选取的时间跨度通常为5年。本节选取2007~2011年作为分析时间段,以2007年为基期,2011年为末期,并把全国工业体系作为参照。通过对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表3-5所示:

表3-5 江西工业产业结构偏离-份额表

续表

从偏离-份额表中分析可以看出:第一,Nij 都大于零。这说明江西工业内部各行业均属于增长型部门。其中增长份额较大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第二,P ij 绝大部分都小于零。说明江西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需加快结构调整。与全国对比,结构优势较明显的行业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三,从D ij 来看,江西工业整体竞争优势尚可。优势较为突出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综合上述各指标分析以及比较优势准则和竞争优势准则,以下19个行业确定为江西支柱产业的备选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 第三产业体系中备选行业的确定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已超过石油产业和汽车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代表了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并且旅游业与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五个产业部门高度关联。林源源(2009)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中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分别为0.63%、0.25%、2.7%、4.71%和11.87%。因此,我们分析第三产业时仅考虑旅游业。从江西第三产业及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仅选取旅游业来分析也是合理的。

江西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环境,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良好。近些年,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1年,江西旅游业实现收入为161.4亿元,到2011年其收入达到1105.93亿元。江西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江西旅游业占第三产业产值为18.31%,到2011年其比例达到28.20%。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旅游业占据江西第三产业的半边天。而且,旅游业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份额也非常突出,2001年,旅游业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为7.42%,2011年达到9.45%。按照通常支柱产业的判断标准,某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5%以上,则可把该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由于江西旅游业的增加值缺失,但从2011年9.45%的贡献率来看,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至少在5%以上。所以,从江西自身产业情况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从全国范围来考虑江西旅游业发展情况。首先,江西旅游资源丰富。2011年江西旅游景区总数为115个,其中AAAAA级的有3个、AAAA级的有46个、AAA级的有29个、AA级的有37个。其次,旅游业发展好、吸纳就业人数多。2011年全省入境旅游人数达135.83万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500万美元,从业人员达十多万人。再次,江西旅游业收入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比例不断提高。2001年,江西旅游业收入占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为3.23%,到2011年,其比例达到4.92%。总的来说,江西旅游业在全国还是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图3-2 江西旅游业发展情况

综上分析,无论是基于比较优势准则还是竞争优势准则,旅游业都符合作为支柱产业的备选行业,且从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成为江西的一大支柱产业。因此,可以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下文将不再对旅游业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