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水路交通

澳门由古代的一个渔村变为外贸大港口,各种大小船舶一直是主要的对外交通运输工具。[13]早在清乾隆时代的前期,即公元18世纪中叶,澳门的对外水上交通已有“省渡、石岐、新会、江门渡”。[14]

19世纪末,澳门的贸易地位虽然已被香港和其他对外通商口岸超越,但来往省澳的旅客数字仍然相当可观。当时在澳门出版的报纸提到:

其往来省澳者,即系白云、前山、新洲三船以上。省港澳各船俱挂英国旗号。本年轮船所载华客,往香港者五十六万三千五百十八人;往澳门者四万四千三百三十九人;由港来省者五十二万三千八十三人;由澳门来省者四万六千九百八十一人;洋人不在此数。[15]

简单计算即可得知,光是乘船往来省澳两地的旅客,一年内已有9万余人次之多。要知道水上交通的具体情形,还可以参考1895年澳门的一些统计数字:

船只:查本年出入内地华船计一万八千五百九十四只,共载重八十二万四千七百七吨。旅客:本年入内地者共十三万二千一百九十一人,出内地者共十一万五千八百九十四人。[16]

如果上述统计数字正确,则可以将1895年经水路出入澳门的旅客总人数248085人次减去经水路往返省澳的总人数91320人次,得出156765人次的余数。这15万余人次是1895年进出澳门关闸及往来香港、外埠的数字,还未包括由澳门陆路进出关闸及乘船往来香港、外埠的旅客。但从当时的一篇关于香港人来澳门参加康乐活动的报道中,也可看出港澳水陆交通已十分便利:

是晚香港各西人搭附河南火轮来澳者更繁……[17]

据《澳门政府宪报》1878年公布的官方统计数字,当年澳门﹑氹仔﹑路环岛华人总共有63532人,[18]加上葡萄牙人和其他国籍的居民,约有68086人。[19]直至1908年,澳门的人口也不过74560人。[20]以这样小的人口基数,而有如此可观的客流量,可见当时的对外交通已相当发达。由于珠海与澳门水陆相连,珠海居民经澳门乘船外出十分方便,因此,澳葡当局的水陆交通统计数字之中,也包括一部分珠海居民。

博彩业合法化之后,除了香港、省城广州这两条主要航线之外,澳门与外地的水路交通还有以下航线。

(1)澳门至新会双水口。据《华字日报》1901年7月4日载:“专司侍役茶水等件,招呼妥当。船每到澳门有码头湾泊,在渡歇宿,均听客便,每位收水脚银五毫。”[21]

(2)澳门至顺德龙江。《镜海丛报》1895年1月9日载:“龙江向有渡船来澳,多载丝斤。前因被飓受累,兹特改用小轮拖带……藉便商旅。”[22]

(3)澳门至南海九江。《广东日报》载,1904年,有“穗源渡”往来澳门至南海九江,前赴港澳两地。[23]

(4)澳门至罗定。《广东日报》载,1905年左右,为了方便草席的起卸,“省港澳门各轮船公司在罗定河面设木牌一座”。[24]

(5)澳门至赤溪。金武祥《赤溪杂志》载,“赤溪有澳门、江门两渡船,至澳门者约五日往返一次,生意较盛”。[25]

(6)澳门至西江各埠。据《申报》1905年2月17日《轮船由澳门来往西江各埠专章》载,“常川来往﹐可上下客货”。

19世纪末,澳门唯一的中文报纸《镜海丛报》,发行地由澳门、前山、石岐、佛山、省城广州,而至香港、厦门、福州、上海。如果没有相对便利的交通网络,这份周报是无法按时送达读者的。

由于船只进出频繁,而澳门的航道淤塞严重,澳葡政府常要疏浚河道。1883年9月16日,澳门有951名市民向葡萄牙王室写信,提出要以博彩收入整治航道。[26]1895年6月,香港某轮船公司禀呈澳督,要求澳门政府疏浚航道,以利商轮进出。[27]到了1890年,政府又修建了连接澳门与青洲岛的海堤。[28]1909年3月,澳府开投浚港工程,“拟令澳门海面之深处,能容外洋之寻常轮舶驶入”。[29]

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实施“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次年(1908),香山人王诜和美国侨商伍子政等集股在香洲开埠,于1909年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香洲开埠后一段时间内,商业兴旺,有大小铺户1000多间。时任香洲埠公所总理的王诜为了增加香洲新埠的客流量,向粤省劝业道提出申请,由商人曾桂芳开设拖轮,由香山大涌、石岐往来香洲。[30]

香洲开埠之事因香洲火灾、埠商和地方乡绅内讧、投资者转移资金以及辛亥革命爆发等复杂原因而失败。不久,又有官员打算在距离澳门70余里的香山县南水乡再开辟一个新的商埠。[31]不过,由于南水乡所处地点过于偏僻,加上香洲开埠的事情未办好,朝廷不再支持,南水开埠之议后来也不了了之,逐渐变成一个渔村。而澳门的近代水陆交通,则日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