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强烈地震应对案例研究:对各级政府应急响应的描述、分析与反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军队武警应急响应

(一)重点响应阶段

芦山地震发生后,正在芦山训练基地驻训的武警四川总队一支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地震救援。8时40分,该支队1100多名官兵整装待发。8时42分,官兵们开始分赴芦山县龙门乡、思延乡、双石镇、清仁乡、宝盛乡、太平镇以及宝兴县灵关镇7个重灾区。

10时,武警专业应急救援部队、交通二总队紧急抽调40名专业抢险队员和6台大型救援机械开赴灾区。

与此同时,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将灾情通报地方驻军部队,协调军方参与紧急救援。接报后,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4月20日8时20分,2120名抢险救灾指战员带领救护车、挖掘机、装载机共173台以及4架直升机紧急出动,奔赴灾区展开救援。一路上,余震不断,山石频落,行进艰难。8时45分,双石方向部队报告:“前方道路损毁严重,车辆无法通行,请求徒步行军。”8时48分,龙门方向部队报告:“道路两侧房屋倒塌严重,多处桥梁断裂、山体滑坡。”指挥部要求各方向部队严密组织,克服困难,按时到达。

9时35分,正在担负战备值班的成都空军叶烈箭机组(11252机组)接到命令,紧急升空飞赴灾区。10时42分,机组返航,迅速上传资料,为上级制订抗震救灾方案、实施科学救援提供了重要依据。[1]

10时后,海军航空兵4101机组先后抵达震源地上空展开作业;10时左右,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的2架直升机就已经直上云霄,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赴灾区勘察,并实现了在芦山县城以及灾情最重的龙门乡、宝胜乡、太平镇的首次着陆,带回了第一手的灾情信息(事实上,直升机在短时间内有效开展工作是很不容易的)。某陆航旅的2架直升机中有一架是旅长栗国亲自驾驶,参谋长李金武驾驶另一架,编队飞往震中芦山勘察灾情。栗国回忆说,在地震灾后救援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寻找合适的着陆场。在灾情最重的太平镇,栗国驾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了半个小时,都找不到合适的着陆场,尝试五六次都降不下去。在最后关头,栗国在半山腰一段2米宽的乡村公路边悬停,采取飞机右轮单轮着地,左轮和前轮悬空的方法,把前往勘察的军地领导送到了震中的重灾区。这也是最早在重灾区太平镇着陆的飞机。“前后都是高压线,旋翼离另一个台地就三五米,这意味着在飞机操作中不能有半点失误,否则就是机毁人亡。”栗国说。

11时40分左右,成都军区铁拳师炮兵团第一支救援力量300余人到达芦山县。此时,由军区李世明司令员指挥,成都军区部队派遣第二梯队2000余人赶赴芦山县救灾。该梯次出动救援车辆216台和直升机2架。

据事后统计,截至4月20日15时40分许,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雅安震区灾区第一线的救援兵力达到7491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还有1万多兵力随时可以增援。

(二)全面响应阶段

1.成立指挥机构

根据军委总部的命令,由成都军区牵头,成立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人员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并于4月21日8时正式展开工作。指挥部首先组织力量运用大型工程机械组织道路保通,采用多种手段保证灾区通信畅通。为搞好军民协同,成都军区机关派出2名同志担任联络员,在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担任联络工作,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4月21日,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为明确各救灾部队的分工职责,把4000平方公里的灾区划分为4个责任区:

第一责任区由第13集团军负责,辖芦山县龙门乡、宝盛乡、太平镇等重灾区。

第二责任区由驻川武警部队负责,辖芦山县城、双石镇、清仁乡、思延乡等。

第三责任区由四川省军区负责,辖宝兴县全境及天全县部分灾区。

第四责任区由成都军区空军部队负责,为空中责任区。

2.全方位开展救援

从4月20日12时2分起,成空航空兵某团直升机大队5架直升机连续升空,分别在4个机降点试航试降,为灾区开辟“空中生命通道”。随后,多架直升机紧急运送救灾专家和医护人员抵达灾区,并将多名重伤员运出灾区,以最快速度送往医院抢救。

宝兴县在地震发生后一度成为“孤岛”,交通、电力、通信全部中断。为了了解那里的灾情,指挥部派遣陆航旅的直升机前往勘察灾情。

4月22日一大早,灾区阴雨连绵,云层很厚,能见度低。该陆航旅6架直升机装满物资,在“红色预警”下起飞:航路上有一座海拔近1800米的高山,云底高度仅几百米,存在严重的云蔽山现象。各机组沉着应对,按计划将一箱箱救灾物资准确投放到灾区。载着伤员返航后,他们马上又装载物资再次起飞。仅在22日15时59分至19时32分的3小时33分时间里,该大队密集出动、连续飞行19架次,空投空运救灾物资17.7吨,运回伤员9名。

截至4月24日12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1.3万余人,组织民兵5900余人,在芦山县、宝兴县18个乡镇展开救援,完成4项主要任务:

一是组织排查搜救,分片包干进入边远村落,搜救被压埋群众144人,转移受困群众4.6万余人。

二是开展医疗防疫,组织野战医院、医疗救治点现场救治受伤群众1万余人次,防疫洗消17.5万平方米。

三是协助安置受灾群众,搭建帐篷1.5万余顶,开设饮食保障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热食1.1万余份。

四是提供应急保障,组织工程、水电、交通等专业力量抢通道路333公里,运送物资1万余吨,空投物资13吨。

3.不幸的牺牲

4月20日下午,根据成都军区命令,第13集团军某团出动部分兵力奔赴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在行动途中,该团一营炮兵连一辆运输车在避让一辆占道高速行驶的地方车辆时,车辆右前轮与路边尖石擦剐挤压,导致轮胎爆裂,车辆失控冲出道路,侧翻至约20米高陡坡下的荥经河中。代理排长、中士杨波当场牺牲,驾驶员、下士李堂东经抢救无效牺牲。

(三)深度响应阶段

1.人员搜救

从4月23日起,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由国家地震局搜救教官、第38军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人员组成)在芦山地震重灾区芦山县和宝兴县开展地毯式排查。

救援队共派遣3支救援分队和1支医疗救助小分队,分别前往宝兴县、芦山县城、芦山县隆兴乡和双石镇。

前往宝兴县的第一分队分成3个小组,分别在宝兴县城以及县城东北方向、西北方向开展排查。其第一组在灵关镇对中坝、后山、安坪3个村160余户进行了排查,并指导村民搭建示范帐篷,帮助5户高龄留守老人搭建帐篷。其第二组对灵关镇3处严重损毁的房屋进行搜排,并协助村民转移物资100余件。

第二分队在芦山县城开展搜索,对可能存在人员埋压的重点区域进行了搜索和排查。救援队员兵分两路,分别在芦山县城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开展排查,帮助灾民转移家具电器100余件、粮食2000余斤,并对受损房屋进行评估。

第三分队对芦山县隆兴乡及周边红星村等进行排查,未发现有人员埋压。医护人员将所携带药品和医疗用品全部发放给灾民,并对30余人进行医疗巡诊。

第四分队为医疗救助服务小组,该组在双石中学搭建了流动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心理疏导、卫生防疫和卫生宣教等工作。

2.灾民安置

针对灾区交通不便,灾民热切期盼帐篷、食品、药品等急需物资的情况,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着力组织运输力量,采取地面运输与空中输送相结合的方式向灾区运送物资。4月24日,指挥部从成都战备仓库调拨1000顶军用帐篷,由第13集团军某装甲旅安排40台运输车运往灾区。这批物资当晚即送到宝兴县蜂桶寨、五龙、穆坪3个重灾乡镇。同日,由该集团军某炮兵旅安排40台运输车承担地方筹集的700顶帐篷、300套临时厕所的运输任务。车队由成都新津运往宝兴县重灾区,昼夜兼程,于25日13时运达。25日,川藏兵站部安排50台运输车,向芦山县转运方便面、饼干、帐篷等救灾物资500余吨。在空运方面,24~25日,空军某师、陆航某旅出动直升机29架,飞行72架次,向太平、宝盛、龙门、双石、宝兴等重灾区空运食品、药品、被服、发电机等救灾物资47.8吨。

3.参与维护社会稳定

武警四川省总队在地震灾区派出的巡逻组达50多个,为维护震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救灾工作展开后,芦山县的思延、清仁等7个乡镇,分别设立了救灾物资存放和分发点。这些物资点封闭条件较差、管理难度较大。为此,武警四川省总队官兵主动担负起巡逻任务,对重要物资实施昼夜警戒。针对物资发放中容易产生意见纠纷的实际,巡逻官兵协助发放人员对物资发放点的秩序进行维护。

为增强巡逻效果,官兵们针对震区巡逻特点和需要,先后制定了《重要物资点警戒执勤方案》等,并利用救灾间隙进行方案演练。他们还与地方力量合作,组成警民联防巡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