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赴京赶考,功成名就
一
一年一度,考学时;一次一作,定人生。
不多时日,梁祝过完年后相继回书院。万松书院的牌匾换新,字大了一倍。因县官老爷到访过此地,书院的排面翻新变大,先生屡次吹嘘夸口——书院人才辈出,自己桃李满园……
考期将近;考学如期举行。
数以万计的学子奔着前途出发,抱着满腔热血,满怀期待,赴都城建康赶考。山伯也在其中,无一例外,万松书院的各位学子也一同前往,只为功成名就!
从钱塘赶往建康,途径水路,陆路,几千里路云和月,山伯和英台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到了京都建康城。
城门大开,远迎学子。城外的故土,依旧在学子心中驻守,依恋亦不曾消减。
干粮在路上吃完了,盘缠还绰绰有余!山伯在进城后直奔小店,买些吃食。英台一路上照顾山伯起居饮食。她还有些干粮,便分与山伯吃。
两人投宿,先在旅店住下。静等二日后的考试。
来到建康,英台感叹都城的繁华。
“建康,比会稽富庶,比钱塘繁华!但没有人情味儿!”
“来这里的考生大多是外地人。我们在这也人生地不熟的,都为了一个目标奋进!”山伯接上英台的话。
“来都来了,你这几天准备好东西应对考试。先放松一下!”英台走出旅栈,和山伯并肩走着。
“我们去外头看看!”说着牵起山伯的手,拉着他往前走。
建康的夏夜,晚风泛起湖上涟漪,吹皱河池,风里头带着些许迷离。
轻风捎带着山伯、英台的惦念,给远在万松书院的先生和其他学子“来信”,“不必挂念,一切都好!”
英台、山伯走走停停,逛夜市,吃小吃,买礼品,不亦乐乎!
山伯买了两个动物形状面具,一个是兔子面具,另一个是猫咪模样的。
面具轻轻戴在头上,兔子的长耳朵,猫咪的胡须,活灵活现!英台的上半张脸遮在面具下,嘴角上扬的弧度显示其心情极好!
山伯的眼睛不大,在面具下只有黑葡萄似的两个点。英台不顾其颜面,笑得放肆!
“山伯,你一戴上这个面具好好笑!不如我们互换一下,你戴我的!”
山伯拗不过她,便与英台互换。结果换后,英台笑得更为恣意了!
山伯无奈,想分散英台的注意力,拉着英台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个寺庙,走上前,踏过门槛。心想:不如跪拜一下,保佑考试顺利!
二人在团蒲上跪下,拜了寺庙佛像,怀着虔诚心意,抽了两支签。
英台抽到上上签,山伯则是上签。寓意二人运道极好,不必担忧,未来可期!
二
如约等来考试,山伯早早准备好笔墨,赶到贡院。贡院外排满人,里外水泄不通,因需有凭证方可入院。遂众人在门口排起长队。
路遇两个考生,在路上讨论考题。被英台听见。
“这次考试的考官是我叔父的旧时同学,听说考试十有八九考……”
“真的?真是这个考题?太好了,我这次肯定高中!”
英台想起前世山伯因被误判考试舞弊处以腰斩,便走上前。山伯排着队,英台与其并排走,“山伯,考试期间别理会任何考生,专心自己的考试。”
英台告诫山伯,希望山伯多加注意。山伯不甚在意,但仍留了心眼。
进入贡院,找到考场,开始考试。察举举行孝廉与秀才两科考试。孝廉科,考儒家经书;秀才科,考策问(即治国方策)。
儒家经书,山伯倒背如流,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助。考策问时,山伯略一思索,文字跃然纸上。
“……亲贤臣,远小人。以百姓之乐而乐,家国安邦,太平盛世……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文章大致内容,与上回先生出题考试内容相仿相似。山伯得心应手,下笔成章……
考试时,几家欢喜,几家忧愁……还有人举报,怀疑考题泄露,辛平和娄敬文被人发现舞弊。因此考官再次召集群士参加新一轮的策问,亲自审阅他们的对策,“又擢为第一!”
考官问二人:“汝自以为何如?”辛、娄二人百口莫辩,哑口无言!考试作罢取消笔试成绩。后又亲自组织策试,一番下来,共认为华谭、梁山伯,郑烨,汤朔等群士才华出众,是九州秀才、孝廉所不能比拟的。
至此,考试告一段落!
山伯英台一众人返乡,此番前去,他们买了礼物、当地有名特产带回书院……静候佳音,等待喜讯。
谢安作为孝廉检举官,很看中山伯的文才学识。于是上书一封,向朝廷举荐了山伯。山伯夺得魁首,立马封官。
此后几天,书院人客众多,门槛几近踏破。往来文人墨客,纷纷恭贺道喜……有人为一睹山伯之风采,特此前来,不辞辛苦。
山伯草草收拾书院内己身衣物书卷,生活用品……回家告知母亲乡邻,自己被封会稽郡地方官,即将出任。
英台这边准备下半年秋月婚事,与山伯书信往来,约定事宜。
尘埃落定,功成名就;
日久方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