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自尊:为何我们自卑又自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母亲是我见过的最值得钦佩,也最令我恼火的人——她是一个自恋者。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上大学时,我仔细阅读了一篇心理学的介绍性文章。那篇文章里有一张希腊少年那喀索斯的图片,他正盯着池子里自己的倒影,图片的正下方,赫然印着一个粗体词:自恋。我读了旁边的描述后疑云顿消,却又惊又惧,因为这个词完全道出了母亲的矛盾。

在我的童年里,母亲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她异常外向,为人幽默,对别人非常照顾。整个世界似乎都绕着她转。母亲将近一米八的高个儿,梳着一头金发,她自幼在英国长大,带一口浓重的英国腔。无论她去哪里,似乎都能和人搞好关系,不管在杂货店还是在咖啡店、理发店。她关心朋友,鼓励他们挺过疾病,渡过难关;她致力于改善社区环境,有时打扫游乐场,有时组织烘烤面包特卖。她是父亲的好妻子,我和我兄弟的好母亲。她一直守护着我们,奉献关爱,提出劝告。

但是,当我逐渐长大,她慢慢变老,她的光辉便黯淡下去了。母亲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吹嘘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多么成功的芭蕾舞者,为了说明这一点,有时还笨拙地示范一下劈叉或者普利也(1) 。她丢出一大堆名字,炫耀自己和那些名人拌过嘴(虽然我无从得知这些是真事还是幻想)。她对自己的外貌愈加关注,发疯似的记录皱纹,跟踪身上出现的斑,还节食以保持身材苗条。她总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甚至是在他们诉说痛苦与焦虑的时候插嘴。有一次,我向她倾诉自己分手之后很难受,她心不在焉地咕哝说:“我可从没在找对象上出过问题。”我当时就被这样的逻辑震惊了。

母亲到底怎么了?我在大学里知道了自恋这个词,但完全不明白它意味着什么。她一直都是个自恋者,只是我不知道吗?还是因为年龄变大,她突然变得自恋?我可不可以做些什么,寻回我童年记忆里那个慈爱无私的女人?

于是我全力以赴,寻找答案。在图书馆里,我研读自弗洛伊德以来的心理学书籍和文章。作为心理学见习生,我和自恋心理领域的顶尖学者一同工作。我还读取了博士学位,帮助患有人格障碍的病人,希望能更好地了解自恋的极端形态——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但是,这些年我虽然学到了很多,却还是觉得自己的理解尚未透彻。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永远改变了我对母亲、病人,还有自己身上的自恋的看法。

那时我父亲刚过世不久,我和我妻子费了好大劲才说服母亲从很远的一所大房子搬到离我们近一些的一间小公寓。狭小的空间让她非常不满。“看看你们给我找的好地方。”她讽刺地抱怨道。

那晚她在附近的旅馆过的夜,第二天下午坐出租车到公寓和我们两个碰面。之后我们继续收拾行李,几乎没说话,也没让她帮忙。没过多久,我母亲又上了出租车,这回是在“装饰品”上花大钱。

就这样,母亲晚上住旅馆,白天购物,过了整整一周。一天夜里,她忽然长叹一口气宣布道:“我得让自己舒服点!”说完便进了卧室,而我们只听见翻东西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她出来了,穿着一双足有十厘米高的细高跟鞋——这可是莫罗·伯拉尼克(2) 。她骄傲地告诉我们,“好了”,她又叹了一口气,“现在我觉得好多了,至少我的鞋子比这个地方要好”。显然,这双鞋让她觉得特别。

那一刻触动了我。母亲把自觉独特当作一根拐杖,在不安、伤心或孤独的时候支撑她。她不向我,也不向我兄弟詹尼弗,或其他任何人倾吐自己是多么害怕独居,而是依赖于比别人感觉更好。年轻的时候,她无须做什么让自己觉得独特,因为别人会投以关注并献上殷勤;而随着年龄增长、美貌(大部分自信的来源)逝去,她认为自己不能再贡献什么,就淡出了社交和公民活动。她必须找到另一种方法突出自己,证明自己独特。

从这个角度考虑自恋心理,把它看作人们安慰自己的习惯,这让我与母亲的交往方式更加简单明确。我明白她的自恋心理忽起忽落的原因以及这种心理为什么变得具有破坏性。我还知道如何帮助她消除这种心理,让她诚实地倾诉她的痛苦。

我在试图理解母亲的过程中还明白了另一件事:自恋心理并不全坏。事实上,一定的自恋心理对于我们过上快乐、充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有益而且关键。我发现,自觉独特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爱人、伴侣、勇敢的领导者和无畏的探险者。它让我们更富创造力,甚至可能延长我们的寿命。

大量研究已证实我在成长过程中所看到的。我所钦佩的母亲年轻时的性格——热情、乐观、活跃,很大程度上都由自恋心理激发。母亲觉得自己独特,这给了她信念、信心和勇气。这使她相信,自己的智慧足以改变世界,自己的能力足以让她完成任何决意完成的事情,自己的勇气足以让她前进去尝试一切。自恋就是她的发射台。这让她成为尽责的母亲和充满活力的社区领导者。这不仅让她相信自己,同时也信赖别人,他们因此也有了信心。

我记得7岁那年,她和一位绝望的店主聊天,他的店快要关了。“我们需要你。”她温暖地笑着说,“我也需要你。不然我上哪找这么好吃的东西,聊这么有趣的天?”她的嘴夸张地噘了起来。“就是这样!”她跺着脚说,“你绝对不可以搬走!我绝对不会接受!”当时我正嚼着饼干,看到那个人原本垂头丧气,后来立刻变得兴高采烈。这就是我母亲的魔力,她觉得自己独特,也让其他人觉得他们自己独特。后来,那个人的店铺直到我念大学都经营得很好。

自觉独特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这仅仅是我在探索自恋奥秘过程中发现的令人惊奇的结论之一。接下来,你还将看到许多其他挑战现有看法的事实。为得出结论,我参考大量研究,大部分研究于近年完成;同时我也利用自己作为医生与病人合作的临床经验,生动地举例说明自恋心理最好和最坏的状态,以及它的微妙之处。(所有实例都是受我咨询的人;为保护隐私,相关信息已更改!)

我写此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人,与一起工作生活的他们打交道,也在于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我的探索当然也帮了我自己。

像许多自恋者的孩子一样,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从不允许自觉独特,甚至害怕尝试。我在表扬面前畏首畏尾,或者干脆拒绝——无论我如何成功,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年轻的我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后来,我又转向了相反的方向。我在话里掺入太多笑话和胡话,证明自己说的东西很有趣。最终我发现,一贯的自我怀疑或不断的自吹自擂都不能带来幸福的生活,反而只能让我感到寂寞,被人误解。

幸运的是,我改变了自己并找到平衡,因此受益。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帮助了许多人。我坚信,每个人都有可能成长,无论我们的自恋程度是否过高。可喜的是,你将看到事实也支持这个结论。

在我为写这本书进行调查的数年后,一个异常炎热的夏天,我母亲过世了。当时我和我的兄弟在她身旁。那时我已经能从一个不同的、更细微的角度看待她的自恋心理。要不是这样,我确信自己无法怀着爱与她告别。

我之所以分享这些知识,是为了给你的生活带去同样的明晰与希望,正如我在自己生活中发现的。

愿此书助你克服自觉独特的短处,迎接美好的人生。

(1) 芭蕾舞术语(plié)。舞者膝盖向外下蹲,同时保持背部挺直,训练腿部肌肉和膝关节等。——译者注

(2) 英国鞋履品牌(Manolo Blahnik),又译作马诺洛·伯拉尼克。——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