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眼界:避免在低维度上努力
2007年,中国股市飞涨,那年我刚好从北大读研毕业。那时我们毕业生QQ群里每天热火朝天地讨论深圳宝安区的房价。今天1万一平方米,明天1.5万一平方米,某某买了60平方米,某某买了80平方米……我当时买不起房,就一直潜水观察。
一天,一位高我好几届的北大师兄邀请我参加一场聚会。我很钦佩那位师兄,于是想都没想就满口答应。等到了活动地点,我开始慌了。那是一所私人别墅,整栋别墅有近千平方米之大,里面全是西装革履的商界精英,还有几位衣着华丽的影视界名流。服务员给我倒酒,我都哆嗦。
更让我视野大开的是随后的社交环节。这位大佬聊的是股票投资理念,那位大佬聊的是当下国际形势,明年奥运会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那时我对投资和宏观大势的认知基本等于零。聊了一会儿,师兄举杯招呼所有客人到大厅就餐。餐桌上的气氛轻松了不少,一位做投资的大哥首先打开了话匣子。
再次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他聊的不再是股票,而是对于“存在即合理”的最新思考。很快另一位客人接起话头,讲起了尼采对黑格尔的评价。头一回听到这些哲学家的名字和生平,我既惊慌又兴奋。接着又一位企业经理人顺势聊起了那年的新书《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最后,所有人从新上线的电影聊到各自对影视创作艺术的理解。
那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思想洗礼。从股市、投资、经济理论、国际形势,到物理学、电影、艺术……社会的万花筒在我眼前华丽地呈现。我,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愣头青,突然发现,原来现实中存在两个世界,我和我的大部分同学看到的只是一个窄窄的平面世界。在真实的多维世界中,有太多比房子、工作、金钱更有趣的话题,人生也存在太多更高层次的追求、更丰富的体验和可能性。一个意外的饭局,就这样开启了一个穷小子做大梦的奇妙成长旅程。假如没有这场见闻,我应该会一直安于做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攒钱买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长见识是年轻人的头等大事,是最应该做的事。起码在我过去20年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见识是最让我受益的东西。微博上年轻的人脉王、与顶尖互联网大佬谈笑风生、3W咖啡和拉勾的创始人……这些世俗意义上的名和利让我被大家熟知,而我的起点也不过是从安徽农村走出来的穷大学生,我曾经的梦想也不过是买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郊区房。
所以我说,没事“毁一毁”三观反而是件好事,这是让一个人长见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开头那段“毁三观”的见闻,其实开启了我的成长观,光听人讲成长观道理或者看文章是无感的,你需要身临其境,让那些与你的固有认知不符的东西真正震撼到自己。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有次对徒弟说:“你们该知道什么是好吃的。你们不知道什么是好吃的东西,怎么给客人做出好吃的东西?”在这一点上,野心跟厨艺没什么两样,野心也是被撑大的。
但长见识又不仅仅是把野心撑大,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防止低维度努力。开头那个“毁三观”的故事里,赚大钱买大房子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含义是,如果我只在大部分同龄人的维度努力,我就丧失了在更高维度努力的机会。既然都要努力,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努力更值得?这是我后来跟那位师兄多次深度交流后逐渐建立起来的认知框架。成就和财富其实是认知的变现,你几乎不可能得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好处,而认知升级的源头就是长见识。没有见识的提升,认知升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见识其实还有一个隐形的功效,它在让我们知道什么重要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什么不重要。那个饭局让我知道,如果我只是将买套房子当作目标,如果我一直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只看到头顶那片天,可能到今天我都无法真正摆脱自卑。
从“小我”到“大我”,见识是最重要的启蒙催化剂。
的确,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路径,但是这个世界运转千百年来的规律和常识是不变的。就我的亲身经历和我对身边年轻朋友的观察来看,无论什么时候,主动去做同龄人没做过的事情,鼓起勇气向优秀的前辈、导师、同事甚至一面之师请教,孜孜不倦地读书、旅行的年轻人,都不会混得太差。他们没有安于现状,他们一直很努力地让自己长见识。我们都知道长见识很重要,但只有真正付诸行动,你才有机会让见识为自己所用,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