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咨询性会谈的结束
慧玲拿起第一次咨询会谈记录,抬起头看了看雪梅,语气平和地说:“我们先确定一个更详细的咨询目标,它可以为我们指明心理咨询的方向。”
慧玲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会谈记录,说:“上次我们把咨询目标设定为在现实生活中与人聊天时感到轻松自然。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社交生活会有哪些改变?”雪梅报告了自己的想法。经过讨论,她们共同确定了更详细的咨询目标。慧玲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雪梅,指导雪梅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下了下面这份咨询目标清单。
●与人说话时声音洪亮,很少有人会提出自己有说话声音小的问题。
●愿意在课上发言,敢于主动挑战当众演讲。
●愿意抛头露面,被人注意。
●在聊天中能够争取发言机会。
●减少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或焦虑情绪。
雪梅在写好咨询目标清单后,慧玲通过具体化和概念化的方法,与雪梅商定了议程——下周一要面向全班同学演讲。慧玲让雪梅想象自己演讲时的场景,雪梅想到自己“搞砸演讲,说话结结巴巴”并体验到紧张的情绪。她的应对方法就是花更多时间去准备演讲稿,然而这个方法并不好用。
慧玲从蓝色的板夹里取出一张纸,在纸上面写下“情境—自动思维—情绪—行为”这四个概念。她结合雪梅在周一课上演讲中的自动思维、情绪和行为解释了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即情境引发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导致情绪,情绪驱动行为。在此基础上,她解释了干预策略,即改变认知就能改变情绪,改变行为方式就能有效应对情境。
雪梅觉得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很容易理解,便接受了这样的说法。她对于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增加了一份信心。“既然如此,怎样才能让自己对下周的演讲不那么紧张呢?”雪梅充满期望地问道。
“调整对演讲的认知就可以。”慧玲回答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的想法是否有效。”慧玲邀请雪梅预测演讲最坏和最好的结果,并给出了面对最坏和争取最好的行为策略。
明白了应对演讲的策略后,雪梅的眉头舒展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