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内心长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与自己和解

打字写文也有些天了,虽然也就写了几万个字。但因为写的不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啊却怎么也走不出。

我时常会在刚开始打一段字后,一一删除,或者打了七八段字后,也全部都删掉。

然后就陷入到了打了删删了打,这种循环当中,或者是手停顿在屏幕许久,脑袋在发呆。等缓过神来看下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过去了,才几个松散的字立在大片空白里。

接着我就很烦躁,很失望的把这些全部删了,开始怀疑自己叩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咬文嚼字,太过追求完美,恨不得每段字如诗样优美。可是我没有这个水平,笔力明显不足,我看不到,不愿承认能力不足。因为之前确实灵感一到,几下写出过不怎么删减的字过啊!可为什么现在做不到了?我问自己,我懊恼自己,果真只是个水货!于是心态爆炸,一连好几天都不想写不想看与文字有关的东西。

但是我的身体有个调节功能,一到走入某个极端过后,就会开始自我安慰。其实也可以说我是由内心两个小人儿牵引着。

一个小人儿只看的到美,一个小人儿看的到丑。

前些天我刷知乎刷到一个贴子,上面是这样写的:我们内心住着两个自我,一个想象的自我,一个客观的自我。当想象自我占据主导时,就会过分在乎完美不能接受缺点,对失败比较敏感。宁愿待在幻想中,也不愿见到行动后出现一点的瑕疵。而客观自我是根据自身对周围的环境和旁人表现水平,总结出来现在自己的实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我复盘发觉在下笔时,想象自我就已秒杀了客观自我。而且我又查到,其实内心中还有一个小人儿在躲着看这两小人儿的战斗。它可以说是开了隐身挂,平常在上帝视角观看,不出来,直到两个小人儿都遍体凌伤后,才出来劝架。

我跟着这上帝视角的小人儿一路小走,发觉了造成想象小人儿胜利发狂的原因。

从我七八岁的时候,晚上就喜欢看会书在入睡。当时看的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里面的巫婆啊、国王啊、魔鬼啊、渔夫等很是吸引我。

前年我在家里翻动东西时,无意间看到抽屉里放的一本,破旧发黄褶皱的《一千零一夜》,我虽许久没看了,但还是知道开头的内容大致是一个女人每晚都要给一个国王讲故事,不然国王就要杀人。在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后国王终于被感动不再杀人。

我还记得渔夫和魔鬼的交易,渔夫老婆的贪婪,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里面的芝麻开门等。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又爱上了春秋战国里的故事,什么蔺相如完璧归赵啊,楚庄王的一鸣惊人啊!齐威王的田忌赛马,当时最喜欢的就是齐国,也不知道为什么。

初中后班里就流行看一块钱一本和手掌差不多大的:《阿衰》《豌豆》《爆笑校园》《偷星九月天》漫画。这些我是不会买的,基本都是找同学借的看。

到了初二就开始看《故事会》系列,当然也是找同学借的看,最喜欢看里面的阿p,还有那些离奇的民间故事,以及页尾的十个百字幽默故事。

初三有了手机后,就开始迷恋网络小说,那时基本是盗版。也不知道是哪个同学在手机上下了好几本小说,然后我们班上的人,就通过蓝牙互传过来看的。

那时课桌是木板做的,我们有些同学就用刀子在上面,刻个和手机屏幕差不多大的长方形小口子。上课的时候,左手拿着课本,右手在桌子里拿着手机对准口子,眼睛盯着里面看。

网络小说从都市黑道到玄幻仙侠。再后来手机中无意下了本,古龙的,而后又看现实的小说,最近几年看王小波的杂文,王曾祺的散文。

细细想来了,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热爱看故事,常常被里面有趣的人和事打动。才会这样一路看来。阅读美感从小白提升到了喜爱诗意的散文,慢慢的不满足看了,想象着要是自己也能写出这些有意思的文字就好了。

于是就开始尝试写作,一写几个字心里就出现个小人儿来逼逼。说这写的什么玩意,完全没有看过的那些书好看。我想可能是长期受那些好书的熏陶,以至于看文打字都形成了一个标准。

我越来越追求完美,也越来越对自己失望。为什么看别人几笔,就把风景生活,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面前。而自己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的东西糟糕透顶,还啰里八嗦。

这样的事实,让想象自我备受打击,常常活在想写又怕写的这种痛苦中。

王小波说:人最大的痛苦,是无法接受自己的无能。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不愿接受自己的无能,想象自我太过于追求完美,也就不愿面对事实。

我要告诫自己,那些写出精彩故事的,哪个不是日夜苦练的,哪个不是静下心心来,意识到自己哪方面不足,慢慢改进的。

在说我嘛,每天也就三四个小时休息的时间写,有些时候还是刷的抖音,偶尔懒惰下。就这就想写出自认为好的故事,我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观察生活,细听人和事。

写书之前,我到处搜方法,看那些作者心得,目的还不是想急于求有那么个秘籍,一看就能写出一本神书。在看的过程,我被几个大大的一句话所吸引。

他们说文字就是思维,一个人的思想,又或者一个人的灵魂。而写作就是把一个表达出去,我们为什么会有些书一看就沉迷,有些书怎么看都看不下去。看的下去是因为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他的灵魂,产生了交流。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我们和作者有些差不多的经历,差不多的灵魂,看书就像在看另一个自己。

细细解剖,我之所以在小时候爱看童话,是因为孩童的时候,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妖魔鬼怪好有意思。同理我爱看汪曾祺的散文,是因为我这人有些怀旧,那些发生的人和事,总是在我心里,我研究尊重他们。

哎一不小心就水了这么多字,我知道今天写那个上帝视角的小人儿,把想象自我终于和客观自拉到了和解。但也许过个几天,想象自我又会重新主导。

这也正是我要写出,提醒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其实想象自我并没有错,我们人本就是向往着美好。如果是客观自我占据主导,那么就会感叹自己实力不行,一直踏步不行。

说回来,谈谈写这本书的初衷吧。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有天和一个同学坐地铁,无聊的时候,聊到了小时候玩的游戏。

我说我脑中大致记得有那么些游戏,但要说具体细节,我却怎么了记不起来。比如谈到一个在土地上,用棍子画个九宫格,这些格子里画的“90分,50分,100分,120分。”

我说我知道投小砖块到这些格子里面,然后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跳着踢着砖块。但怎么要拿分我就不知道了。

我同学知道,他说你要把脚一格一格的跳,在跳到你有砖块的格子时,就要用脚把他们提到那些画的有分数的格子,但是如果用力过多,砖块就会飞到方格线上,那么这条命就没了,还有要是踢到基地里,也是要爆炸的。

基地就是在分格子的最后一个大空格,当踢到分了以后,还需要双脚跳到基地,在从基地开始抓砖块,把砖块再次投出去,然后就是一脚抬起,一脚跳着经过每个方格的。

我佩服他还能记得清楚,又感叹自己记忆越来越不行了。于是就想着趁现在把能记住的人和事,写下来,以后老了看看。这就如本书的简介是一样的。

同时我也想把当时自己的所做所为也写进去,比如我写奶奶到学校找我的时候,我对她的厌恶。写王动时,我的虚伪,没人玩的时候找他,有人玩的时候把他凉到一边。在别人面前嘲笑他等等。

这也算是符合本书书名吧,在写的过程中,从最开始的平铺直述,到考虑写一点。我一只在纠结,觉得写太细了,感觉很啰嗦,写直白了又感觉代入不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文字是思维。我如果写的直白,也就只有我能看懂,因为我经历过这些。一看就能明白,但是别人呢?

写一个人好,我只说这人好,却不说好在哪里不写出来,那么就没法代入。所以我要写王动被我们冷嘲热讽,写旁人对他的表现。

总得来说,偶尔写作是种享受。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平时自己刷抖音,一个视频几十秒就刷过,或者几秒钟中刷过。刷了几个小时,总想着的下个视频精彩,越刷越感觉不到满足。

能有那么几天,静下来写点东西也好。看着空白的页面,被自己填满,在看下时间,哦才过去那么几个小时,感觉自己做了些事,感觉时间没也那么快。而刷抖音一刷,就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好像也没做什么事。

解剖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