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殿堂:人民大会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天安门广场的性质定位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封建帝王皇宫大门的前院,四周建有高大的宫墙,百姓不得擅入。辛亥革命后,封闭的广场虽然被解禁,但仍处在三面宫墙的包围之中,虽有几次改建,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1949年9月30日傍晚,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中心。开国大典当天,毛泽东、周恩来对彭真说,要把天安门广场改建成为人民喜爱的地方。毛泽东还说,中国人口众多,要把天安门广场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首都北京的中心,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其规划建设一直没有停止,始终是首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专家和设计人员为编制天安门广场规划建设方案倾注了大量心血,前后编制过三轮方案,大大小小的规划方案做了不少。

第一轮规划建设方案

天安门广场第一轮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是在1950年至1954年期间进行的,总共编制过15个方案。当时,由于设计人员对天安门广场的性质、规模、尺度以及对旧建筑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意见,致使所做的规划方案没有摆脱“T”字形广场的约束,设计尺度普遍偏小。这些不同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关于广场性质的定位。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广场周围的建筑应以国家领导机关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为主,使天安门广场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广场周围应以中国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主,使广场成为国家的文化中心。

(二)关于广场建筑的规模。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广场代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周围应当有一组高大雄伟的建筑,使它成为全市建筑的中心;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都不高,其周围建筑的高度不应超过它们。

(三)关于广场的尺度。一种意见认为,天安门广场是我国人民政治活动和群众游行集会的中心广场,尺度应当宏大而开阔,面积在30万~40万平方米为宜;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从建筑比例上看,广场尺度不宜过大,面积控制在20万~25万平方米即可。

(四)关于旧建筑的处理。一种意见认为,正阳门和中华门这两组明清时期的旧建筑,应让位于代表社会主义的新建筑;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些旧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当予以保留。

第二轮规划建设方案

天安门广场第二轮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开始于1955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此前十几个方案的基础上编制了10个方案。与第一轮方案相比,此次规划建设方案比较注意新旧建筑体量尺度的协调,取消了广场中间的高大建筑,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天安门城楼,保留了正阳门建筑群。

在这些规划方案中,有5个方案的设定为:东至原长安左门,西至原长安右门,东西之间的宽度为500米左右;北至天安门城楼南墙,南至正阳门城楼北墙,南北之间的长度为860米左右。天安门广场的北部为游行集会广场,南部为绿化广场,在南北两个广场的接合部安排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公共建筑,相关办公楼安排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其他5个方案的不同点主要是将南部的绿化广场缩窄,中间安排文化建筑和办公楼。

这些方案的各方意见虽不尽一致,但对于天安门广场的性质定位是统一的。大家认为,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势。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今天的现状看,或是从北京未来的总体规划看,天安门广场无疑都是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就在天安门广场规划建设方案编制期间,为了适应大型群众活动的需要,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扩建工作也在不停地进行。1955年至1956年,相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一次修整,拆除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宫墙,架空线路全部埋入地下,铺砌了混凝土方砖;将天安门前的榆树、槐树全部更换为四季常青的油松,使天安门广场的环境得到了优化和改善。

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彭真说,改造天安门广场要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气魄要大,要使它成为庄严宏伟、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要从原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处一直向南拓展,直抵正阳门一线城墙。

1956年10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开会讨论城市规划时,彭真说,关于天安门广场的大小问题,现有三种方案:30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彭真认为,势必要大一些,不能太小。因为我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说世界各国还没有这么大的广场,我们就不能有,什么都跟在人家后边走。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考虑。

第二轮天安门广场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结束后,虽然没有得出最终定论,但在广场的性质定位、尺度把握、古今建筑融合等方面,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这为第三轮天安门广场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也就是1958年天安门广场的“凤凰涅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