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从1948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朝鲜战场血雨腥风的洗礼,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从大学生到军人再到科研人员,汝信为党辛勤工作了73年,在西方哲学和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本人却一直保持着谦逊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汝信承担了哲学所和社科院的领导职务,以不同的方式为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此,他却风趣地称之为“不务正业”。回顾自己的人生,汝信又一次风趣地说,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原本没有做社会科学研究这一项,这是个“历史误会”,如他自己所说的:“在社科院哲学所这一待,就差不多待了一辈子。”
离休后,汝信陪同夏森一起,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事业中,为祖国的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2006年,夏森到陕西省丹凤县考察,亲眼看到了龙驹寨镇西街小学教学环境非常艰苦,贫困家庭孩子辍学非常严重,这让她揪心不已。她说:“我是经历过苦日子的,知道那种苦。所以看到还有孩子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就很心疼。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孩子们要是好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好。”她当即拿出2万元,为西街小学购买学习用具。从此,汝信、夏森夫妇一起走上了漫长的捐资助学之路,几乎倾其所有。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2013年下半年,汝信、夏森夫妇拿出了多年积蓄,捐献100万元设立了“夏森助学金”。他们对资助的学生只有一个要求:“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重点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夏森助学金”至今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多年来,汝信、夏森夫妇累计捐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2.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今天努力学习,明日大有希望”,丹凤县龙驹寨镇赵沟小学教学楼上的这十二个大字,由汝信题写。这幢南北走向的两层八级抗震楼房,也是汝信、夏森夫妇捐资兴建的。
几十年来,汝信、夏森夫妇相互搀扶共同走过了祖国的沧桑风雨和人生的悠悠岁月。他们自己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当说起他们的贡献时,汝信、夏森夫妇说:“我们没有做什么,这只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这对坚定不移追随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革命夫妇,始终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在心,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始终保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牢记在心里,流淌在血液里。
2019年,汝信、夏森夫妇向党组织写下亲笔信:“我们信奉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是最高的理想追求。去世后,希望一切从简,不举行任何仪式,把遗体捐给医学机构用作科研。我们留下的所有财产,请作为我们最后的党费交给组织。”
在谈到建党百年的感受时,汝信说:“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这个变化实在太大了。无论是抗日还是反国民党,就是希望中国能走出一条新路。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其实中国梦是好几代人都有的,只是这个梦的内涵随着时代而变化。我们当时干革命哪里想得到中国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当时人家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但是太落后了,在世界潮流中根本排不上位。以前我们跟美国人打仗,人家根本没有当一回事,通过多少年的较量,现在美国人怕中国,说是中国要代替它,它这个老大的地位不行了。这个变化是当时怎么也想不到的,这是个了不起的变化。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我想就是整个西方过去所谓的列强,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整体走下坡路,美国的霸权地位是一天一天在衰弱,从这次的新冠疫情和美国大选,我们就能看清楚了。我们是因为过去多多少少经历过一些事情,所以与现在这个对比太鲜明了。建党100周年,这一方面感触最深了。”
建党100周年之际,汝信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力开拓进取实现的;是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的。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展望未来,只有在党的带领下,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祝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汝信,1931年8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江。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工作,从军6年,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转业至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师从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攻读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工作。1982—1998年,汝信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和全国政协第七届及第九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还曾担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顾问。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获其他重要学术荣誉还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博士等。
汝信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和美学、世界文明及文明对话理论。代表著作有:《西方美学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美的找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论西方美学与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汝信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5年版)、《看哪,克尔恺郭尔这个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从美的理念到美的实践》(山东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汝信文集》(8卷,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等。主要译著有:《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福米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1947年前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夫柯夫斯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对抗性矛盾》(切尔特哥夫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4卷前半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此外,汝信还主编了《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10卷)、《西方美学史》(2008年版)、《世界文明大系》(12卷)等。